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在抢建821厂的日子里

火烧 2009-11-26 00:00:00 历史视野 1030
文章回忆了1970年代参与821厂建设的经历,讲述从进厂到工作初期的点滴,展现了核工业三线建设的艰辛与成就,突出821厂在核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这里转载“郑敬东黄金博客”两篇文章,看看六七十年代建设核工厂历史点滴。             

在抢建821厂的日子里  

——“厂庆40周年”随忆录  

郑敬东      

1969年,中央决定,将原准备用于核工业816工程的设备,用来抢建核工业821工程。 5月30日 ,周总理签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关于抢建821工程的联合通知。经紧张筹备, 10月10日 821工程现场隆重举行开工奠礼。在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指示鼓舞下,“抢建”热火朝天。反应堆厂房1973年12月物理启动, 1974年10月11日 实现了满功率稳定生产,1978年实现 “1.3堆”目标。后处理厂1976年热试车投产,并于同年5月拿出合格产品;1977年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许多人后来成为国内各个核电站骨干。成绩辉煌,彪炳史册!  

821庆祝建厂40周年,开展征文活动,我浮想联翩,建厂初期的记忆就跳了出来。  

一、进厂  

我是1970年8月10日到四川北部山区小镇——宝轮报到的,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分配来。来山沟的,个个经过严格政治审查;家庭中有人还“挂”起的、问题还没有查清楚的,则被“歧视”分去了大中城市。  

火车直达。接待我的是王占元,文质彬彬,戴眼镜,高过1.7米,不胖,总是笑容可掬,让人感觉如兄长(他后来从中核集团人劳局局长位置上退休)。在他那里,我知道了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有关指示,受到鼓舞和激励。  

我住在宝轮旅馆,买饭在宝轮中学。与同来的“老九”们一天天熟悉起来,见到404厂过来的821职工就打听:“821是干什么的?”没有人的答复让我满意(因为保密)。但我还是充满信任和安全感,相信在821能够“体现价值”。  

    某天,拉肚子,到寄居在宝轮荣校的职工临时医院看医生,诊断为阿米巴痢疾,于是住院。医生们用在山上自采的草药给我治,几天后出院。  

经王占元同意,我自行在路边招呼了一辆运砖的卡车,从宝轮赶到了“桥头”,背着棉絮,一手提衣物,一手提书箱,心惊胆战地跨上白龙江铁索桥,“麻起胆子”行走,眼睛只看桥面,摇晃吓出了一身汗,终于过了桥。一路打听,到了xx粮站(木楼)二楼,821领导小组办公场所。  

一年以后,在露天剧场看文艺演出,一队“九兄”张忆佰(北京人)与医院司机董师傅的相声中,有这样的对白:  

“我是坐专车来的!”    

“你什么人,还有专车?”  

“拉砖的车啊!”  

全场哄堂大笑,我一直记忆犹新。  

   二、住地生活  

   我被分配到“一队(后来的一厂)”,与郝宝玉(以前是404厂劳模)一同住在农民家里。室内只能放两张床。屋子是从房东的厨房猪圈“二合一”里隔出来的。隔离物是晒粮食用的旧竹笆。隔壁厨房或猪圈里人的窃窃私语声,我也能隐隐听见。房东家18岁美女过来“串门”,站着说话,隔笆那边女主人屏住气息监听的“信息”都能感受到。  

吃饭要到约一公里远的农家。那里是一队食堂。记忆最深刻的菜是5分钱一份的南瓜与1毛钱一份的煮黄豆。  

粮食定量38斤,尽管成天体力劳动,我也吃不完,余下些粮票,给农村的家人。  

第一次领工资,43.50元,人民币,拿到钱自豪,立即去邮局给父母寄20元。然后买了一个竹壳温水瓶,花1.8元;还买了个两节的手电筒,高兴得手舞足蹈。  

    后来“搬家”,搬到原三堆屠宰房的一间屋子,几个“老九”挤在一个屋子里。铁床,床头角纲碰到脑袋疼得要命,于是,用草绳缠上。有段时间 屋内有奇臭,找不到原因。过了许久,把缠角钢的草绳拆去,发现有一只干了的死耗子。  

星期天爬山。有一次,大伙拣了许多野蘑菇,晚上一煮,香气扑鼻。“九友”王朝发,重庆崽儿,馋得口水直流,边煮边尝,结果,他成了中毒“冠军”。我有别的事回宿舍晚,最后品尝了几口,是少有的几个没中毒的。  

三、学会理发  

一起住的“老九”们“凑分子”,买了理发推子、剪刀、梳子。我们都学着理。原籍广西的瘳益奎水平最高,“客户”特多。第一个让我动剪,做我的“试验品”的,是校友周桂明,高我一级,自贡人。他一个头,我给理了约两个小时。最后“杰作”,界线分明,上面成了“盘子”,人见人笑,周老兄回之以笑,以后成了我的“常客”。  

理发水平高的“老九”,星期天还主动去给山民理发。都是无偿服务,没有想过要一丝回报的,学习雷锋嘛!  

理发次数多了,我的“水平”也提高了,甚至还有了“名气”,许多老职工也找我理。几年后,从西安技校来的老陈,我尊称他陈教授,也成了我的“常客”。  

我们几个人凑钱买的推子,我一直保存着。  

四、学习建房  

高年级的“老九”,大多出去实习或出差了。留下党员程宗武给我们当班长,领着我们上山干活。原籍江苏的程(后来当过821厂长),戴着眼镜,西安交大毕业,脸上看去瘦,可身上有肌肉 ,壮实。嘿痴嘿痴地抬石头、砖头、水泥什么的,身先士卒,从没见他“训”过人。抬着爬坡,喊着号子,期间,有几个活跃分子,比如周桂明、广东女孩陈葵等,把劳动情景编成诗歌,激情朗诵,或者来段快板,或者背段毛主席语录,宣传鼓动一番,让人喜笑颜开。  

李家梁山上第一座平房,就是我们自己修起来的。之后,二层楼就“批发”了。这些产品,结实得很。后来,为了腾地方修高楼,别的二楼三楼都拆了,留了我们修的两座作纪念。  

五、小事大事  

1970年底, 厂要召开第一届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事前,厂政工组组织一班人分别撰写先进人物“活学活用”的讲用材料。我分工写供应处李同仁师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打破禁区”,较长时间冒着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下面开吊车抢卸铁路运输物资的动人事迹。我找了好多人“采访”,然后,一人主笔,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后定稿。我作为一个刚进厂几个月接受着“再教育”的“老九”,对自己的“作品”十分看重。  

与此同时,经过个人书面申请,组织上调查,批准我与对象结婚。征得我同意,父母把婚礼即办酒席日期,定在工厂开过代表大会之后的1971年1月17 日。包括几十里远的亲戚,家里人都走路去通知了。谁知道,“会”到临头,不知什么原因要推迟几天,这下我的“周密部署”乱了套。说实在的,我想看着“作品发表”,分享那种快感;最重要的是,当时流行这样的时尚: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于是,我置“小事”于不顾,等着参加“大事”。17日下午,接到一封电报:“父病重速归”。领导问明情况后说,傻小子,快回家吧!  

第二天傍晚赶到家,亲戚们都走光了。这才知道,我大妹妹替我做新郎官,履行了所有礼仪。  

探亲假仅12天,总共约20天的假期,一眨眼就过去了。10个月后,生孩子时我也没有回家。妻子来信要我给儿子起名。想了好久,取了个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名字。几年后才知道,孩子一出生,我父亲就到公社去报户口,公社干部问:取什么名字?“灵感”一来,老人家“随机应变”就给取了“郑明”。若干年后我才悟出,还是虽“无墨水”但不失“文化”的老父亲深刻,他是欣慰于他的孙子“证明”着什么吧!  

六、沈阳学习  

1971年初,春节过后,我们几个人被安排去沈阳水泵厂参与反应堆主泵装配调试。  

水泵厂有专门的军工产品研制组。人员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两个技术员,一个机械专业,一个机械密封专业,都是工人出身的工程师。时间长了,我们与水泵厂职工就畅所欲言了。有次谈到日本人侵占东北时,七级工(当时最高八级)老韩头口无遮拦地说:日本关东军,军纪严明,老百姓院子周围钉几根桩桩,用绳子拉上,鬼子就不进绳子以内,不对百姓胡作非为;要不这样,怎么能维持其统治?  

老工人实话实说,我佩服,深受教育。最大的收获是,强化了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开始懂得“不唯书,不唯上”,要善于分析思考。  

上面这些事,平凡、琐碎,但是,如果社会上现今二三十岁的人看了会“不可理解”,甚至会发问:历史真是这样的?所以,我“画蛇添足”:没有一丝假的,起码在主观意志上。

 抢建821厂的时代背景  

  

1968年,二机部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三线地区抢建一套“靠山、分散、隐蔽”的反应堆和后处理工程。  

中央是根据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作出的指示。  

有资料披露,据统计,从1960年至1969年,由苏方挑起的各种边境事件有五千起。比如:1968年1月5日,苏军出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冲撞中国边民,撞死、压死中国边民4人。之前,新疆那边(苏方)曾经把我们的边民,一批一批地给赶走、煽动过去了,有六七万人,把牛羊也给赶过去了,虽然我边防部队制止,但他们来的人多。  

1968年8月20日,苏联强行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粗暴干涉他国内部事务,让中国领导人意识到,苏联已经准备依靠武力来解决意识形态分歧了。  

1968年10月,二机部开始选821厂建设地址。  

经周恩来总理同意,1969年2月25日,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建设821工程。  

1969年3月上旬,中苏两军迎来更猛烈的交战。珍宝岛一战,苏军阵亡58人,受伤94人。中方阵亡29人,受伤62人,失踪1人。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1969年5月30日,周恩来总理批发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抢建八二一工程的联合通知》。6月6日,(自辞元帅军衔的)粟裕大将与余秋里召集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落实该《通知》。8月15日,821工程“三结合”设计队在广元嘉陵旅馆开始工作。10月10日。现场正式破土动工。  

战争可能一触即发,10月18日之前,毛泽东、林彪已经撤离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中央其他领导人,如刘少奇、邓小平等,疏散到外地。边界谈判准备10月20日开始。中国领导人估计,这次可能谈成,达成某种协议,也可能苏方以谈判为借口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联谈判代表团到达之日,没准就是苏联动手之时,这是有先例的。  

于是,18日,在苏州的林彪发布“一号命令”,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11月5日,周恩来总理签发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文,决定404厂2465名员工到四川,其中1735人到821工程,家属随迁。不久,几千人分3批,3天之内乘火车出发,经过70多小时,到达广元地区,受到广元人民的无私热情接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