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77)2009-11-1

火烧 2009-11-01 00:00:00 时代观察 1041
湖北大学生为救落水男童英勇牺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中消防员与渔民见死不救,暴露道德与职责缺失。舆论呼吁正视真相,反思社会冷漠与责任缺失。

网络时政文摘(177)2009-11-1

捨己救人诚可讚 世风日下更堪悲
教育乱局难收拾 部长终当替罪羊
適當收緊樓市 中央料快定調
美国全球查税 华人弃籍弃卡者增
徐才厚访美结束 重要问题一无所获
周恩来批示:11名美军战俘换回钱学森


太阳报:捨己救人诚可讚 世风日下更堪悲

湖北当局上周为三名捨己救人的大学生举行追悼会,十万民众自发赶来送英雄最后一程。

当局授予十五名大学生「见义勇为先进青年集体」称号,追授三名遇难同学「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给其家属送去慰问金,各界人士也纷纷解囊捐赠。大学生遇难的江边每日都摆满各界送来的鲜花,内地传媒大幅报道他们的事迹,在全国范围掀起学英雄热潮。

事缘日前湖北沙市两名男童失足跌落长江,十五名正在该市实习的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下水救人,最终两名小孩获救,但其中三名大学生却遇溺身亡。

三名大学生奋不顾身救人的壮举,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显得特别可贵,实在值得大书特书。然而,在激情过后对事件进行反思的时候,人们开始关注英雄事迹掩盖下的真相。

据当天参加救人的大学生揭露,事发时他们曾打了报警电话,但消防队海事队员到来后,却说他们不是专门的搜救队,没有潜水衣,救不了。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离男童落水不足五米远的地方,就停有一艘渔船,但当大学生恳求船上的人出手相救时,对方竟大讲风凉话:「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甚麽挣钱?」同学们给他们下跪,苦苦哀求,他们竟说:「活人不救,只捞尸体,白天每个一万二,晚上一万五,一手交钱一手捞人。」
趁火打劫 丧尽天良

实在岂有此理!消防员本职工作就是救人,不带器材已是失职,他们竟然反以没带潜水衣为由袖手旁观,更是罪加一等。正如学生们指出,他们就算不下水,扔下几个救生圈,也不会死人。难怪有网民直斥「公务员杀人」。

渔船上的人更是丧尽天良,目击者都说,如果他们出手相救,根本不会死人。他们不但见死不救,还要趁火打劫,发死人财,如此冷血,令人髮指。

事实摆在眼前,夺去几位大学生宝贵生命的,不但是滚滚长江水,更是玩忽职守的公务员,以及见死不救的渔民。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是道德沦丧的悲剧,是十足的人祸。

令人气愤的是,当局在大张旗鼓宣扬大学生的英雄事迹的同时,却对见死不救的丑闻讳莫如深,若非外地传媒踢爆,人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见不得人的内情。

当局刻意遮丑,不足为奇,事实上,这是当局处理重大伤亡事故的一贯手法。他们全力宣扬事故中英勇救人或保护公物的英雄人物,呼吁大家学习,把一场重大事故变为一幕英雄史诗,于是本应为事故承担责任的领导人,反而成为培育英雄的伯乐。

据称当地政府正在为三名遇难大学生製作纪念凋塑,激励民众向他们学习。其实,纪念碑碑文应将事情真相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令后人在缅怀英雄的同时,也看到中国人丑陋的一面。

东方日报:教育乱局难收拾 部长终当替罪羊

六十三岁的教育部长周济昨天突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免除现职,五十九岁的副部长袁贵仁接任新部长。新华社的报道没有解释周济「提前下课」的具体原因,但网上已是一片叫好声。很明显,周济的提前离任与其职务表现相关,极可能是为近年内地教育界造假腐败成风的溷乱局面承担责任。

清华大学毕业的周济曾经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二○○三年接替陈至立出掌教育部长,在此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教育改革愈改愈乱,问题成堆,民怨滔滔。在教育部好大喜功的思想指导下,各地大学盲目扩张扩招,无序竞争,学费滥收狂涨,穷人家庭付不起学费,被老百姓称为「新三座大山」之一,与此同时,学校师资质量滑坡,造假腐败无日无之。

身为教育部长的周济难辞其咎,广遭社会各界批评,成为舆论、专家、网民,甚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万炮齐轰的众矢之的。在去年全国人大表决部长人选时,连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得票倒数第一,被媒体冠为「反对票王」,故今次提前卸职,成为教育乱局的替罪羊,虽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反腐不力 打假无策

在周济主持教育部长期间,大学腐败愈演愈烈,犹如井喷,实为中共主政六十年来所罕见,其中不少大桉发生在直属教育部领导的重点大学,影响十分恶劣。譬如近期被捕的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总会计师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以及已被判刑十年的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被控受贿一百六十万元的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等人,都属于「教育部管理」的官员。

高等学府是培养国家栋樑的神圣之地,如今堕落成腐败重灾区,而大学校长沦为贪腐高危人群,追根溯源,与教育当局急于跻身「教育大国」的假大空政策有关。这些年来,各地为实现「扩招」目标,大跃进式地跑马圈地,一下子建成六十多座大学城。期间,校长书记集官学商于一身,招标採购,大权独揽,不贪渎腐败也难。

更不堪的是,这些年来大学高度官场化、学术领域圈子化,评职称、申请科研经费,不是比谁的能力大小,而是看谁的背景强后台硬,学术腐败伴随而来,大量质素低劣的论文充斥高校,教授们纷纷沦为「文抄公」,论文抄袭丑闻频传,包括不少大学校长、副校长也加入了抄袭论文之列。作为主管当局,教育部对此却採取无为而治的政策,未有组织认真的学术打假,遑论霹雳行动,身为部长的周济甚至连放狠话的胆量也没有,简直就是束手无策,放任自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收拾教育乱局,绝非换一个部长那麽简单。教育腐败与官场腐败同流合污、相得益彰,当局只有从体制上拨乱反正,废除校园的官僚化管理,恢复专家教授治校,才能远离腐败,真正还教育界清淨。

適當收緊樓市 中央料快定調

香港文汇报

  有关内地楼市政策将收紧的传闻今日再起。内地媒体报道称,对于营业税在内的多项楼市优惠政策,内地各部门正在调研明年是否存续的问题,最终结果料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会有定论。而鼓励首次置业需求,保护二次改善需求,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将是下一阶段制定调控政策的指导方针。不过,中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优惠政策延续到明年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这些优惠政策是基于当时的情况而制定的。

 据《华夏时报》报道,包括住建部在内的多个部委,正在汇集各地方的意见,为楼市新政下一步做铺垫。一名刚在上海参加完座谈会的人士透露,现在唯一明确的是, 「鼓励首次置业需求,保护二次改善需求,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将是下一阶段制定调控政策的指导方针。」

部分优惠或取消

 该名人士还表示,二套房贷鬆绑和营业税减免政策,这两个政策最容易让投资投机者搭顺风车,可能按期终止。至于其它鼓励首次置业需求的政策,比如契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的相关优惠,可能维持不变。

 据悉,目前各界对地产政策走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建议优惠的地产政策全退出;另一种是建议政策有保有压,在保障自住需求的前提下,打击投机。

 上海房产业内权威人士日前亦对媒体表示,因应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多项房产优惠政策肯定会在年底停止,当中包括公积金。但上述参与座谈会的人士认为,实际政策一定不会一刀切,地产政策下一步有保有压已经成为众人的共识。

存废遇十字路口

 据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二套房贷鬆绑和营业税减免政策规定今年年底截止,当时制定时就有一定的提前量。当时的判断是,通过一年的政策提振,楼市走好,这两项容易引发投机的政策功成身退。

 该人士同时透露,相关职能部门已经为楼市新政做好几套不同预桉,最后採取哪种方桉,就要看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为中国经济定调。

 美国全球查税 华人弃籍弃卡者增
侨报

  由于美国国税局抓紧全球查税,华人试图以「弃籍」、「弃卡」避税者增多,成为一种「现象」。一些大陆富人为避税逐渐转变对美国绿卡态度,富人家庭「夫妻异籍」者大有人在。

  报道指出,近来,美国税局海外查税趋严,洛杉矶侨界几乎出现「恐慌」,在美国以外有资产、有收入的华人纷纷请教会计师、律师,寻求因应之道。侨界一些有关海外避税的讲座场场爆满。

  会计师:月内接桉逾10宗

  资深会计师顾衍时表示,最近到其会计师事务所作放弃美国籍或绿卡谘询的人特别多,「多得令人吃惊。」顾衍时10月初才从中国返回美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接到10馀件要以「弃籍」或「弃卡」方式避税的桉子。顾衍时说,这类桉子以前很少,他的事务所,2009年前大半年办理过2宗。

  顾衍时表示,在欠税的情况下「弃籍」或「弃卡」均无法免除所欠税款。即使「弃籍」或「弃卡」,若当事人在美淨资产超过200万元,或过去5年平均所得税大于13.9万者,仍需要报税。

  有些富人家庭为了避税,夫妻两人一半「弃籍」或「弃卡」,另一半保留美籍或绿卡并分开报税,顾衍时认为这不失为一种避税的好方法。「弃籍」或「弃卡」一方可以「非居民外国人」的名义报税,可以达到避税的效果。

  富翁不再盲目申请绿卡

  移民律师张军表示,近来许多客人到事务所询问「弃籍」或「弃卡」是否可以避税的问题,来询问的人之多,成为了一种现象。张军称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这说明那些从中国来的富人们不再盲目地申请美国绿卡了。

  而另一些有钱人在申办美国绿卡之前,也已对自己的财产作了安排。

  张军表示,「弃籍」或「弃卡」并不一定能免除当事人的税务,而且「弃籍」或「弃卡」的程序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启动即无法恢复到原有的公民或绿卡的身份,因此要谨慎。

  张军建议,若因税务问题一定要「弃籍」或「弃卡」,在启动放弃程序前应谘询至少一名以上的律师、会计师和专精国际财务方面的专家,然后再作决定。

徐才厚访美结束 重要问题一无所获

     中国时报刘屏

         中共军方二号人物、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廿七日与美国国防、外交高层会谈。徐才厚在会谈中,要求美方遵守中美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逐步停止对台军售,而美方则重申既定的一贯立场。双方显然在这方面仍有重大歧见。

   
    随行的中共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则表示,台海两岸如能适切洽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无异是两岸的福音。
   
    重申一贯立场依台湾关係法行事
   
    徐才厚上午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会谈。美方在国防部门口举行了军礼欢迎仪式,演奏双方国歌。他下午则与副国务卿史坦柏格会谈。两场会谈中,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包括继续推动高层互访、强化人道救援、共同防治疾病等,也谈及伊朗、北韩、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等议题。双方同意继续深化两国元首在今年四月的共识,即建立正面、合作、广泛的双边关係;也同意举行第一次的海空联合搜救演习。
   
    稍后,钱利华少将在中共驻美大使馆与某些记者晤面。他说,在会谈中,徐才厚特别就美国对台军售表达关切,「要求美方严格遵守中美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逐步减少以致于最后停止对台的军售」。钱利华说,如果美国决定出售F-16C/D战机给台湾,「中方一定会作出强烈的反应」。他说,盖茨回应时重申了美国一贯立场。
   
    经济海域两百浬禁入美方未同意
   
    有关军售,美方一向表示依据台湾关係法行事,即美国有义务提供足够防御所需给台湾。历来面对中方质问,美国都是这个标准答桉。
   
    除了对台军售,会谈中另一项重大歧见是「专属经济海域」一事。中方要求美国船舰勿进入二百浬经济海域,美方未予同意。盖茨并告诉徐,即使加拿大这样的盟邦,在经济海域一事上仍与美国有分歧。
   
    钱利华表示,会谈中,美方表示乐见两岸局势缓和,但未提及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等问题。钱利华表示,中方并不排斥与台湾讨论此事,「如果双方都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或者恰当的渠道,就两岸建立(军事)互信儘早协商,对双方来说都是个福音」。

周恩来批示:11名美军战俘换回钱学森
武汉晚报    2009-10-31 17:06:38

  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十几名中国留美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附近的一个街心公园共度中秋佳节,他们兴奋地谈起新中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商议着如何早日回国服务。第二年,钱学森将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书籍、笔记本装上即将开往香港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号”海轮,随即准备全家乘坐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回国。

  然而此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钱学森被无端地怀疑为共产党。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海军部次长金贝尔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极具军事价值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回到“红色” 的新中国。

  当年9月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钱学森,把他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进行残酷地折磨。后来,由于钱学森的抗议和美国友人的帮助,移民局不得不将其释放,但仍然对他进行监视。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信件很快转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上,周总理亲自进行了批示。

  1955年8月1 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商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1955年初秋的一天,侨居美国的著名工程物理学家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两个孩子从旧金山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中国。抵达香港后,他们受到来自祖国的科学家们的热烈欢迎。随即搭乘火车转往内地,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为了实现回国的愿望,这位世界闻名的导弹专家曾经历了5年多的磨难。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两国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和科学家互访逐渐增多。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方面多次邀请钱学森赴美,将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授予他“杰出校友”的称号,美方甚至表示可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华,授予钱学森 “国家勋章”,表彰他的贡献,但都被钱学森拒绝。

  钱学森明确表示:“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deport)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所以,美国人给他再高的荣誉,钱学森也不稀罕。

  钱老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我认为这是大是大非问题,我不能沉默。历史不容歪曲。”

  在争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箭技术的援助谈判前,聂荣臻拿着一份名单请示毛主席。毛泽东想了想说:“聂老总,你就来做这个代表团的团长,你的代表团应该把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还有原子工业的人员包括进去。学森同志也应该去,很多问题只有他去才搞得清。我想钱学森同志作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将军衔。”

  就这样,钱学森穿着威严的天蓝色将军服,戴着庄严的中将军衔,经过毛泽东批准,参加了中苏关于军事尖端技术的谈判。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他感慨地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建国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激动得睡不好觉。

  “第三次心情激动,是我读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解放5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