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孤岛落日 第三章 (11-12)

火烧 2010-06-10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蒋经国主政台湾期间,蒋纬国回忆蒋介石生活细节,包括其性格、风水信仰及慈湖建造过程,揭示蒋家父子关系与历史背景。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蒋经国、蒋纬国身世之谜  (11)   

                       蒋纬国谈蒋介石  

蒋纬国非蒋介石所亲生,但蒋介石对他视若已出,主要原因是蒋纬国调皮而不捣蛋的个性,赢得了蒋介石的喜欢。(现在应该说:因为蒋经国和蒋纬国都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蒋介石日记类抄》中曾有记载:蒋经国在严父面前吓得发抖,而蒋纬国则自幼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成为蒋介石忧烦之时的安慰。  

蒋纬国说:“我从小时候起,就常常听到父亲的长啸。有时他是在卧房,有时则在浴室,常常持续五秒钟以上。我想,这是他在心头压力极重的情况下,抒解心中忧闷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他还能把心头的压力向谁诉说。”  

    蒋纬国在回忆录中说,蒋介石不仅相信风水,也会看风水,还会相面。而且他认为蒋介石通晓“奇门遁甲”之道。  

    蒋纬国说:“有次,我和父亲同车到郊外逛逛,大约是1961年。黄昏时,车子已过桃园闹区,在一片林子外停下。父亲指着林子说,‘那后面应该有一个小湖,我们去看看。’果然看到了一片湖水。接着他看了看地势,又指着一处山腰说,‘这后面还应有个湖,这个地方蛮好,以后等白天时我们再来。’当晚回家后,我对了一下地图,果然有两个湖的标志,而且山势和环境极有格局。”  

                                            “不久,我们买下了这块地方,按溪口老家四合院的样子,盖了幢四合院,整个范围涵盖两个湖,父亲命名为慈湖,以追念祖母王太夫人。”  

    只是这块风水宝地并未给蒋家后代带来更多的福气。连同前不久去世的蒋孝勇在内,蒋家已经一门五寡了。  

    1972年,85岁的蒋介石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不久,便病倒了。当时,“总统”的健康状况是台湾岛内的最高机密。  

每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的记念日,蒋介石必到凤山检阅几个军校的学生方队,以示纪念。鉴于他的身体状况,蒋经国建议免去此行。蒋介石却说:“我是年年都去的,如果那年我不去,外界不晓得我是怎么样了。”                                         蒋介石与蒋纬国及其儿子  

    怎么办呢,蒋家父子陷入两难之中。这时蒋纬国出了一个主意:“可以在同一天或者第二天,在报纸上发表一个消息,‘显示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远比检阅三军军官学校更重要的事情。这个消息一出来,就不必解释为什么没有到南部。”  

    蒋介石觉得此议甚佳,马上写了个条子,在6月16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此后几年都用这个办法掩人耳目。  

               蒋纬国与蒋介石辩论  

有一次,蒋介石和蒋纬国争论选择干部的标准,究竟是道德重于学术,还是学术重于道德。两人争论了两个星期,最后,蒋介石还是接受了蒋纬国的意见。  

蒋纬国说:“我认为在方法学上一定是学术第一,不讲道德。因为我们不能把标准寄托在道德上,我们说某人是个了不起的君子,这是从结果上显示,而我们选择干部时,事前无法知道他的道德是否崇高,所以事前选择干部的依据只能是学术。”  

在国民党军队中,将领们都对蒋介石越级指挥部队有意见。蒋纬国解释说:“父亲不是不知道越级指挥是兵家大忌,但是一些中高级部队长根本就不懂得指挥,父亲基于爱护他们的心理,就替他们指挥部队。”他举例说:  

抗战期间,方先觉守衡阳,守了48天,但实际上是蒋介石亲自守的。衡阳城外有一处高地,高地上面一支部队都没有,蒋介石告诉方先觉,如果高地失守,衡阳也会跟着失守。蒋介石第二次去看时,发现方先觉只在高地上放了一个班,蒋介石又说了一次,再去看,发现高地上放了一个排,结果他很不高兴。后来高地失守,方先觉派了一个营把高地夺回来。令人惊讶的是,日军也只派了一个班守高地,衡阳能守48天,就是因为守好了这个高地。  

解放军步兵讲究苦练200米内硬功夫,蒋介石让其部属研究对策,看如何硬过敌手。于是他手下的将军们做出一个超过解放军的方案,叫做“300公尺过硬”。蒋介石看了报告后,把所有的将领叫去训了一顿,斥责他们没有战术思想。“我们又不是和中共比赛跑。”  

据蒋纬国说,中共提出“200米过硬“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一般炮弹爆炸威力在150米,步兵到达150米后就不能再前进了。150米的炮弹半径再加上50米的纵深,刚好是200米。”研究问题不是比长度。  

1951年的一天,蒋介石与蒋纬国一起坐着喝茶。蒋介石突然抹了一把脸,又伸出拳头重重地打在椅子上。蒋纬国问:“父亲您累了吧!”蒋说:“我不累。”蒋纬国问:“您是不是有一种无力感?”  

蒋介石听后拍着桌子说:“对对!我找不到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情绪,就是这个意思。”  

蒋纬国说:“我们大家都有这个无力感都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没想到您也会有无力感。”  

蒋介石感叹道:“唉,想想我这些部队,不论在党、政、军各方面,没有一个不是我自己训练出来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对我尊敬,个个都是百依百顺的,但是等到正式命令下去后,不是做不通,就是突然中断。”蒋介石常常对于黄埔系的人“忠勇有余,而智能不足”耿耿于怀  

                 蒋纬国同意把梅花会总部设在北京  

1956年1月7日,这一天上午,蒋介石的小儿子蒋纬国的旅游专机突然从台湾松山机场起飞,直奔大陆,在福建南安迫降。飞行员是国民党民航局飞行社职员、27岁的韦大卫。这是蒋介石到台湾后的第一例驾机起义回归人员。  

起义飞回祖国大陆的韦大卫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都相继接见了他,半年后,他被分配到中国民航继续当飞行员。  

“文革”中,韦大卫却蒙受不白之冤被囚禁了8年,说他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是“731驾机叛国投敌案”的首犯。此案牵涉到200多人,是林彪一伙制造的通过起义人员打击周总理的冤假错案。  

1981年,韦大卫恢复了工作,被任命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培训中心副主任。1982年,韦大卫加入了民革,成为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台湾开放了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蒋纬国的机要秘书孟昭旭来大陆拍风光片,他通过民革中央找到发韦大卫,转告说,蒋纬国将军特意托他到北京后一定要看望韦大卫。韦大卫悄悄问:“当年我让蒋家丢尽了脸,现在将军不恨我了吗?”孟昭旭说:“将军说过,人各有志,反正留你不住,如果你能帮他一个忙,他就不恨你了。”原来,喜欢艺术的蒋纬国,除了希望看到家乡的风光,还希望在台湾能看到中央芭蕾舞团的一流演出。更为重要的是,蒋纬国不仅是台湾的三星上将,还是“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他是反对台独的。此时已是全国政协委员的韦大卫,立刻懂得了蒋纬国的用意,他把这件事应承了下来,终于促成了中芭团150人的赴台演出。为了感谢韦大卫,蒋纬国1993年托再次来北京的孟昭旭带给韦大卫两本他写的书。闲谈中,韦大卫得知,蒋纬国是台湾中华梅花会的会长,韦大卫灵机一动,对孟昭旭说,回去跟将军商量一下,梅花会把总部设在北京会不会更方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是想促成蒋纬国回大陆访问。  

蒋纬国也明白了韦大卫的用心,他对孟昭旭说:“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我都研究。看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资本主义贫富不均。所以邓小平先生提出的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对此,我双手赞成。”因此他赞成祖国统一,他要通过推广梅花的运动,来唤醒台湾民众,让他们回归到中国终将统一的认识上来。他写信给韦大卫,同意将中国梅花会总部设在北京,台湾仅是分会。他还说,他希望“走着回去,不要躺着回去”。他也邀请韦大卫回台湾看看,并说,你不要怕,有我呢。韦大卫不怕,但台湾当局怕,他两次申请赴台,都被台湾出入境管理局拒绝。  

                弥留之时见到了从美国回来的妻子  

  多年来,蒋纬国的夫人丘如雪一直居住在美国纽约。她当年是随同宋美龄一起赴美的。那时蒋纬国同意妻子去美国的原因,就是让丘如雪去那里照顾宋美龄。而患有糖尿病的蒋纬国情愿自己留在台北生活,丘如雪会不断从美国飞回来,探望生病的丈夫。两年前,丘如雪又一次从美国纽约飞回台北。这时,蒋纬国因为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已经病倒很久了。他再也不像丘如雪走时那么健康,蒋纬国因病情严重而住进了“荣民总医院”。  

当风尘仆仆的丘如雪猛地冲开病房的门,蒋纬国和丘如雪都同时惊呆了。暮年已至,77岁高龄的蒋纬国躺在病床上,早已不是当年潇洒健壮的将军了。他那瘦削的面颊上生满了老年斑。两鬓早化白,前额也已谢顶,两颊的颧骨高高地突了出来。蒋纬国这次病较重,两条腿已经不便行走。他半瘫痪在病榻之上。见到妻子丘如雪的到来,脸上现出了淡淡的微笑。    丘如 雪  

    妻子告诉他说,这次回来后,便不准备再回到美国去了。她准备留在台湾护理和照顾蒋纬国。  

    但蒋纬国却坚决不同意她留下来,他见夫人远涉重洋而来,心中十分感动。他急忙摇了摇头,对妻子说:“虽然我现在身体有病,可是我也不想过多地涉及于你。你在美国不但要照顾老夫人,同时还有自己的事业。我怎么能够因为自己而让你中断事业呢?”  

    “纬国,你已经到了这种时候,为什么还这样考虑别人呢?”丘如雪听到这里,眼泪一下子涌上了眼帘。她心里充满了内疚,十余年间,她由于在美国纽约既要照顾宋美龄,又要在事业上奋斗,所以,她忽视了作为妻子的责任,眼泪夺眶而出。丘如雪紧紧抓住蒋纬国的手说:“如果你一定不要我在这里伺候你,我的心是永远不得安宁的。因为我欠你的实在太多……”  

    但是,蒋纬国却坚辞不允。尽管蒋纬国推托坚持,丘如雪还是在台北留下来了。纽约那家装饰公司被她丢弃在脑后,此时她一门心思倾注在丈夫的身上。每日守候在丈夫的病榻前。  

两个月后,蒋纬国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他可以摆脱每天血液透析的折磨,独自走下床来了。他甚至可以恢复到卧床前每天一次的功能性锻炼。丘如雪经不得蒋纬国的多次相劝,最后只好再次洒泪而别。  

    丘如雪回到纽约以后,将儿子蒋孝刚和儿媳妇王倚惠找到长岛别墅里。1986年蒋孝钢刚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按照父母双亲的意愿放弃了回台北“外交部”任官员的机会,独自来到纽约闯荡,成为美国纽约一家颇有名望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1987年7月,丘如雪带着儿子蒋孝刚和王倚惠,从大洋彼岸飞回台北来。丘如雪之所以主张蒋孝刚的婚礼在台北举行,主要是考虑到让患病的蒋纬国享受到这一份难得的天伦之乐。  

    婚礼举行以后,蒋孝刚和妻子随丘如雪又回到了美国。可是丘如雪却劝儿子和儿媳妇最好回到台湾去生活。儿子和儿媳妇都对母亲这一建议不可理解,只有丘如雪心里知道,她是为着他们小夫妇可以代替自己去照顾独自生活在台湾的蒋纬国。  

    蒋纬国在晚年为身边能有蒋孝刚夫妇相伴相随,而时时感到快慰。他那时早已经对世人没有太多的希求,只求在他行将走向另一个世界前,少些心头的空虚与苍凉。当他尿毒症进入晚期,在数次血液透析的折磨之下不欲生的时候,他曾几次想自杀来求速死,可是,都因为身边有孝顺的儿子频频开导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1997年9月23日,蒋纬国在台北去世,终年81岁。  

    台湾报纸在登载蒋纬国去世的消息时说:“蒋纬国的去世表示蒋氏家族的统治彻底结束。”  

    蒋经国生前伤感身后家属人丁单薄,他特别交代生前的政坛好友们说:“我的一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生前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情,身后不希望在丧事中过于铺张,我是一个基督教徒,死去以后,希望你们最好以基督教的仪式为我办理后事,一切从简,不要惊动更多的人来参加。但是,我希望在死去以后,最好和我的第一任妻子石静宜同眠于六张犁极乐墓园。”  

    蒋纬国又对守在他身边的亲友们说道:“当然,如果和石夫人合葬的愿望不能实现的话,那么最好也不要将我葬在军人公墓里,如若把我的棺材安葬在台中县的姚夫人(蒋介石侧室姚冶诚,蒋经国小时由她抚养长大)的身边也可以,最好的安葬方式是,能将我的母亲姚太夫人棺材也一齐迁到六张犁墓地。”  

    蒋纬国临终前一再告诉儿子说:“我们都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对我的身后事不要铺张,希望先葬在台北六张犁,将来再落叶归根,一定要归葬到浙江奉化。”  

    蒋经国虽如此叮嘱,可是他死后,台湾军界仍然为这位陆军上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国民党官方对他的病逝一直持冷淡的态度,然而蒋纬国由于生前朋友众多,不但他在军界有许多旧部袍泽,而且由于他生前喜欢交结朋友,经常以平民姿态出现在社会各界之中,因此他死后灵堂里花圈层层,挽联挽幛比比皆是。  

    寓居在美国曼哈顿的宋美龄,在惊闻蒋经国病逝的消息以后,也表示深深的哀伤。她记得蒋纬国在病逝以前,曾经多次专程到美国来探望她。为了照顾好宋美龄,即便重病在身他也不肯让妻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去。宋美龄想起往事,不禁感伤。在蒋纬国逝世前夕,宋美龄曾经派身边的人专程去台湾,送一束鲜花给在病中的蒋纬国,以表示她对这位小儿子的最后安慰。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蒋经国、蒋纬国身世之谜  (12)   

                    蒋经国也非蒋介石所亲生  

    在蒋纬国刚刚逝世不久,一家名叫《商业周刊》的杂志,便最先刊发了一条有关蒋纬国生前的秘密。那是蒋纬国在逝世之前,曾经与一位名叫范光陵的朋友(大学教授)进行多次秘密谈话的记录。在范光陵所保存的8盘录音带上,记录着许多蒋纬国首次披露的蒋氏家族的秘密。  

    蒋纬国在秘密谈话中最让人震惊的是:蒋经国并非蒋介石所生!  

    蒋纬国在1995年12月4日的访谈亲口对范光陵说:“蒋介石在四五岁时,曾经误将取暖用的‘夹炉’当成坐的‘板凳’,致使他的臀部和阴囊都受到了严重的灼伤,后来为了止痛在其阴囊上涂抹了猪油,但是他确实是因为狗的咬伤,从而丧失了生育的能力。”  

    这条消息最能吸引读者。蒋纬国将蒋介石多年不肯露出的丑底子,一下子给揭露出来,难怪这家《商业周刊》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该杂志又说,文献中曾记载:1901年蒋介石奉母命与大他5岁的毛福梅女士完婚。7年后,蒋介石赴日本学习军事,再过了两年的时间,蒋经国出生。  

    若从蒋经国登记的出生时日推断,其母亲在受孕之时,蒋介石当时正在日本,怀孕期间蒋介石并没有回国,而毛夫人也没有远行赴日本,因此蒋经国的身世便留下了不可解的疑团。  

    蒋介石生前曾经娶了四位妻子,但却只有蒋经国这一名子嗣。  

    蒋纬国说,毛氏夫人和婆婆王采玉与同族亲属**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在蒋介石留学日本时期两人的关系更非比寻常,也因此才招致了蒋介石休妻之举。但有关蒋、毛的仳离,各方说法不一。也有认为蒋经国是抱养来的,并非出自毛氏。  

    范光陵说:此事蒋纬国曾经多次向他们这帮朋友提及,但是,也曾一度要求他不得公布出来。然而,在蒋纬国死后,他们觉得有必要把真相公布于世。  

    蒋纬国对蒋经国并没有恨意,哥哥对他的不快,多次是起因于毛氏夫人向蒋经国反复灌输的对姚夫人和他(蒋纬国)的敌意。  

    曾经先后40余次去台北“荣民总医院”采访蒋纬国,并为蒋纬国先期出版了长篇自述《千山独行蒋经国的人生之旅》的资深记者汪士淳,也证实了范光陵的说法。  

    汪士淳在文章中说:  

    一、蒋介石四岁时,臀部曾被烫伤、咬伤。  

    浙江省溪口镇的冬天很冷,蒋介石的母亲王太夫人,一向烧着一个小铜炉烘脚,这个小铜炉里燃烧着炭火,上面覆盖着有许多小孔的盖子,脚踩在上面,可以暖脚。  

    出事那天,蒋介石穿的是开裆裤,小铜炉看来像个小板凳,蒋介石往上面一坐,一下子把臀部和阴囊处都烫伤了。王太夫人很心痛,乡下那个时候治烫伤,是把烧伤药掺在猪油里,然后抹在烫伤的地方,王太夫人也是这么为儿子治病。  

    那时溪口是乡下,家里没有厕所,大家入厕大都是到野外随意去解便的,乡下的狗很多,蒋介石涂着猪油膏去屙屎,野狗也在他后面等着吃屎,舔着舔着,就舔到他的屁股上了,因为那狗被猪油吸引,所以就一口咬了下去,结果把阴囊给咬下去了。  

    蒋介石被狗咬伤后,母亲赶快把他抱到城里去治疗。但是已影响到他的生育能力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蒋介石的几个妻子姚冶诚、陈洁如和宋美龄都没有生育的缘故。  

    这段往事,是姚冶诚在20世纪50年代初对蒋纬国说的。蒋纬国问养母姚冶诚是怎么知道此事的,姚冶诚说故事的来源就出自蒋介石之口。  

    二、蒋介石年轻之时,传染上了梅毒。  

    外界一向对于蒋介石的婚姻及后嗣的认识是:1901年冬天,与蒋介石拜堂成亲的原配夫人毛福梅,于1910年3月18日生下长子蒋经国。1912年蒋介石在上海结识并带回溪口的侧室姚冶诚,1921年同居的陈洁如,以及1927年公开盛大迎娶的宋美龄等,一生与蒋均无所出。至于1916年10月6日在日本出生的蒋纬国,是一日本女人在生下来没多久即抱给蒋介石的,由姚夫人一手带大。说蒋介石年轻时患了梅毒,来自于《陈洁如回忆录》。  

    《陈洁如回忆录》所载的大量事实,史学界有的信有的不信,也有人说此回忆录是一部伪作,说法各不相同。  

    三、蒋经国的生父是谁呢?  

    蒋纬国说,梅毒问题纯系谣传绝无此事。姚冶诚对蒋纬国说过,她的夫君之不育症结,是因为他幼时之伤所致。他的父兄在世,不要说无人会问蒋经国为什么不像父亲,就连他自己的身世也在禁谈之列。蒋经国在50年代之所以把他的出生纸拿走,就是怕有人知道了蒋纬国不是蒋介石所生,会有人追问蒋经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说蒋介石不是蒋经国的生父,那么谁才是呢?  

    与蒋介石原配毛福梅同村的某个男子,蒋纬国知道此人的身份,但是他不肯透露究竟是谁。  

    1921年蒋纬国才5岁时,就已经在溪口听闻过毛福梅的事了。蒋介石在1907年就把毛福梅休掉了,所以毛福梅在1910年生子,不是很奇怪的事吗?  

    那名男子是同村的人,毛夫人在结婚之前就认识此人,蒋氏家族和那名男子的家族也一直有往来,至于那位男子是谁,这个牵连太大,蒋纬国说:“你把我脑袋砍了,我也不会讲的。”但他说了,那名男子只是同村,并不姓蒋。  

    有人问蒋纬国:“蒋介石先生知道这个事吗?”  

    蒋纬国:“我相信他知道。”他又说:“以此推断蒋经国不是父亲亲生的,是有脉络可寻的。父亲是1907年到保定,1908年留日,1909年继续留日。但蒋经国却在1910年出生,这在父亲的大事记里是有的。蒋介石是休掉毛氏夫人以后,离家去念保定军校,而且,他到日本去了两年,期间不曾回来,但他在日本的第三年时,蒋经国出生了。”  

    关于蒋经国的血缘,虽然长久以来史学界一直没有挑战他是否为蒋介石所亲生这个问题,但是他的外貌与蒋介石极其不像。外界也一直有各种传闻,只是在台湾从来没有人公开讨论过。  

    “蒋经国并非蒋介石所生”是个爆炸性的新闻,在台湾立刻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舆论哗然,各抒已见。有人认为,蒋纬国生前对范光陵这个口授谈话是真实可靠的;也有人认为是新闻炒作和别有用心的谣传。  

    有人认为口授谈话与史实有不符的地方,认为史实是:毛福梅于1901年嫁给蒋介石,这宗婚姻一直维持到1927年,蒋和毛氏一直到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始为仳离,并非如蒋纬国所说的1907年蒋进保定军校及1908年赴日那段时间,就休了毛福梅的。  

    有人说:蒋经国生于1910年农历3月18日(阳历4月27日),受孕时间应该是1909年7、8月间。据大陆学者王月曦著作《毛福梅与蒋氏父子》一书的记载,1909年的暑假,蒋介石曾经从日本返回祖国度假。因此,毛福梅在这时间内怀孕,于翌年的春天生下蒋经国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大陆有一本权威性著作《蒋介石世家》,书中说:蒋介石那次返回度假,就住在上海。其母王采玉曾携毛福梅前去,在王采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训责之下,蒋介石接纳毛福梅在上海同住,也在情理之中。翌年毛氏生下儿子,乳名建丰,谱名蒋经国,面貌也极像其母。  

    书中又说,蒋介石在留日期间,曾不止一次地回国度假。在1909年之前的一个冬天,蒋介石曾回浙江奉化,当时毛福梅已经怀孕7个月,双方因故争吵后,导致毛福梅流产,从而引起王采玉的严厉训责。故而无所谓蒋介石没有生育能力之说。  

    台湾历史学家汪荣祖说:“依据官方所编的《蒋介石年谱》,蒋介石曾经有20个月是在日本生活,没有回过家乡。毛夫人则留在家乡,蒋经国是如何出生的,是值得讨论之处。但是要说毛夫人与人私通而生下蒋经国,这又不太可能。因为蒋介石的头脑很守旧,不可能容忍毛夫人有出轨的行动。而且毛夫人是奉化的一个村妇,也会受到礼教的影响。比较可能的是,蒋介石在外花天酒地,染上性病,所以就去抱一个小孩收养,当做自己亲生的,这是当年可能发生的事情。”  

    又有人说:1921年前后,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去广州,把蒋纬国和养母姚冶诚送回奉化溪口家中,毛福梅妒心严重,腾出一间柴房来给他们母子居住。没有蚊帐,他们被咬得浑身红斑,他的大伯父看着感到实在可怜,把他们母子收养。毛、姚两人之间的仇恨甚深。  

    蒋纬国在幼年时代受姚冶诚所告知,而姚氏恨毛氏,从她口里说出来的话,没有其他任何佐证,恐不足采信。  

    现在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长。”蒋经国身世之谜将成为一桩历史悬案,难以弄个水落石出。  

    不过台湾著名医生孙健峰说:“面对蒋经国的身世之谜,最科学的求证方法,便是利用医学科技进行血缘鉴定。不过,由于两蒋已经逝世多年,必须打开棺材,摘取组织进行DNA比对,加上其他亲属的DNA协助判别,才能得知两人是否有血缘关系。”  

    我们且试目以待之。  

                        蒋经国是如何接班的  

                                              蒋介石败退大陆后,他所带去台湾的军政人员几乎占据了台湾所有的官场位置,台籍人士在官场谋到一个科员位置也不易,此举造成了大陆来的军政人员与台籍人士矛盾十分尖锐,台湾民众对此也十分不满。

20世纪50到60年代期间,美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右翼政府,通过种种渠道向台湾当局施压,要求蒋介石将台湾省长一职交由台湾人做,以缓和矛盾,并力推吴连三、黄朝琴、谢东闵等人。由于蒋介石一心想培养儿子接班,蒋介石一直找种种借口推脱。

到了1971年,老谋深算的蒋介石觉得儿子接班的阻力已基本清除,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儿子蒋经国也60岁了,于是决定将接班之事提上议事日程。

1972年2月底,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带着蒋经国到台湾南部的日月潭休息,在那里接见了台湾省议会议长、台籍政客谢东闵和南投县长林洋港。

谢东闵在地方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对蒋介石所提问题,特别是蒋经国的问题,回答得很得体,还借机对蒋介石和蒋纬国大大歌颂了一番,使在场的蒋氏父子十分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蒋介石召见了与蒋经国关系极好的总政战部副主任王升,对他说,这段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要求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还有千余名“国大代表”联名上书(实际上是蒋介石在背后策划的),台湾省议会议长谢东闵的愿望尤其强烈,他在多个高层会议上推荐蒋经国,说他可担大任。

蒋介石还说:“既然社会上对经国如此推崇,你到雾峰去找一下谢东闵,让他正式写一封举荐信给党中央,使大家都感到经国做‘院长’是人心所向。为了使信写得有力,你可先找人草拟好带去,但不要说是我指示的。”

王升系特务出身,跟蒋氏父子打了二三十提的交道,老蒋的意思,他一听就明白了,于是马上说:“‘总统’放心,我马上就去找谢东闵,只要他在举荐信上签字盖章,我就急速带回来。”

王升立即找来一个笔杆子,以谢东闵的名义草拟了一封举荐信。信中称蒋经国“才德兼备,智勇双全,确为多难兴邦的辅弼俊秀”,还说:“经国先生既然众望所归,为全‘国’上下所共举,即是民意之所趋,是故顺应民意,以安民心,就是大智大爱,实为万民称颂之丰功伟业。”

      王升将信带到雾峰,先向谢东闵说明来意,然后将举荐信给谢过目。谢东闵看后,知道是蒋介石授意的,当即表示愿为“国家”举荐人才,并同意在信上签名盖章。

临别,王升嘱咐谢东闵:此事重大,要高度保密。还说:“谢议长今天与我配合得很好,我回去一定向‘总统’和经国如实报告。我想,此事如达成,‘总统’和经国将来不会亏待你的。”

蒋经国看了谢东闵的举荐信非常高兴,并对王升夸奖了一番。随后,蒋经国又将举荐信给蒋介石看,老蒋也很满意。第二天,蒋介石又将此信交给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张宝树,说这封信是谢东闵特地派人送到台北来的,谢关心“国家”大事,其爱“国”之心令人敬佩,嘱咐他在下次中常会上宣读。

1972年5月26日,国民党举行中常委会议。会前,中央党部未向各位常委告知会议内容。会议开始前半小时,蒋介石示意张宝树将谢东闵的举荐信递给副“总统”兼“行政院长”严家淦看。

严家淦看了信,知道这是蒋介石要儿子接班,虽然心里有点不高兴,但他想,这种事自己想挡也挡不住,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主动让出职位,以满足蒋氏父子的欲望,反正自己年事已高,再无他求。

想到这里,他走到蒋介石身边低声说:“‘总统’,那我今天就在会上辞去副‘总统’和‘行政院长’,并力荐经国先生接替我的职务。”

蒋介石说:“副‘总统’才就职6天,不能辞,你只辞‘行政院长’。”

于是,中常会在会前搞了一个临时议程,讨论谢东闵的举荐信和严家淦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并提名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

张宝树宣读举荐信后,会上鸦雀无声。因事情来得太突然,与会者不知如何应对。严家淦讲完后,会上仍然没有人表态。蒋介石见冷了场,便提议说:“赞同严副‘总统’提议的,请站起来!”

与会的中常委慑于蒋介石的权势,都站了起来。蒋氏父子面带笑容,严家淦却不太高兴。

按规定,“行政院长”本应由“总统”提名,蒋介石怕外面议论,改由严家淦提议。

为了安慰严家淦,蒋介石私下找严家淦谈话,让他不要背包袱,并说以后不会亏待他的。经蒋介石一安慰,严家淦心里的气很快就消了。

于是,在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老子做“总统”,儿子做“行政院长”的特殊的政治架构。

对蒋经国接班立下大功的谢东闵,蒋经国自然要投桃报李。1972年6月1日,蒋经国到“行政院”宣誓就职时,任命谢东闵为台湾省省主席。

对蒋经国上台立了大功的王升,蒋介石马上任命他为总政战部主任,军衔由陆军上将升为二级上将。

对于谢东闵的“大恩”,蒋经国一直未忘。1978年3月,蒋经国出任第六任“总统”时,提名谢东闵为“副总统”。5月20日,谢东闵与蒋经国一同宣誓就职,成为国民党逃台后,职务最高的台籍人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