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我们的文化疆域――读李际均中将二文有感
保卫我们的文化疆域――读李际均中将二文有感
章陶陶
猪年来临之际,我有幸读到李际均中将的两篇文章(及摘要)――《全球化时代“和平崛起”下的中国国家安全》及《历史教科书弱化革命的做法匪夷所思》,感触良多。本文的标题就是来之李将军文中的一句话:“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只有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国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大哉,将军!
当今的世界,一方面,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融合,这本是好事。但是,国内相当一部分人过分迷信西洋文明,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感情,甚至动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大力美化帝国主义。根据本人的亲身体验,央视的《大国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战时美国对日本宣战,本只是一件维护美国利益的事。央视的《大国崛起》却因此将美国打扮成中国和亚洲的解放者,这大大误导了国人(不知作者是无意还是有意)。本人有幸到美国夏威夷的“亚利桑那沉船纪念馆”参观,并观看了大屏幕的电影解说。按美国自己的说法,日本侵略中国,也有美国的一份“功劳”――日本从1931年9.18事变全面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开始,到1941年12月7日,整整十年时间里,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钢材――可以说,美国人发的每一分战争财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要不是日本在这一天发动对美国珍珠港的空袭,美国的国会将永远为是否对日本动武争吵下去!
另一方,我们软骨文人们,又产生了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虚无主义。就在美国好莱坞将他们的懦夫女兵林奇打扮成英雄的时候,我们的文人们却宣布岳飞不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不是民族英雄而是汉奸施琅,从课文中取消《狼牙山五壮士》,“反思”抗美援朝,“再反思”金门战役,永远不向美国摊牌……
在猪年来临之际,我不禁再要大喊一声:保卫我们的文化疆域,不做肥肉猪、瘦肉猪,一定要做猪的祖先――野猪!
相关文章链接:
《全球化时代“和平崛起”下的中国国家安全》
《历史教科书弱化革命的做法匪夷所思》
附:李际均中将文章片断
一、《全球化时代“和平崛起”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必须坚守的精神阵地》
在全球化浪潮下,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传媒都成为强势文化扩展的手段。这种“超国家领域”的控制权,正如汉密。J.摩根索的著作中所说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在于制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理查德。克罗斯曼为英国作家桑德斯所著《谁承担后果──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一书写的序言中说:“美国间谍情报机构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以可观的财力支持着西方高层文化领域,名义上是维护言论自由,”“这场战争具有一个庞大的武器库,所藏的武器是刊物、图书、会议、研讨会、美术展览、音乐会、授奖等。”这种文化战略,在促使苏联和东欧剧变中得到成功的运用。苏联的解体,固然有其内部的原因,但美国等西方国家运用传媒的渗透,对苏联官僚集团和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转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南联盟的“倒米”浪潮更是西方国家直接策动的文化战争。美国“政府对外资助机构”通过商业合同交给塞尔维亚反对派大量经费。在南联盟总统选举时,美国资助反对派的重达80吨的250万张标语张贴在大街小巷,每一个投票站的监督员都领到西方提供的“好处费”。米洛舍维奇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攻势下,无可奈何地宣布辞职,接着又被出卖给海牙法庭。可见“天鹅绒革命”的厉害。俄罗斯专家在总结伊拉克战争教训中指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精神潜力被最大限度的削弱,失去国际信誉,而国内人民也不准备奋起保卫祖国时,对这个国家的军事侵略就会成为可能。这个评论是很切中要害的。
按照对世贸的承诺,中国文化市场的分销领域将逐步放开,文化市场的激烈争夺战也将随之展开。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资本、文化产品的冲击会汹涌而至。国内部分人群会滋长文化自卑和“崇洋”心态。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和宗教进行分裂活动,搞“松土工程”。跨国公司母国文化在中国也会不断扩大阵地。特别是台湾地区分裂势力推行腐蚀中华民族认同基础的“文化台独”、“去中国化”等,都是我们面临的一场严重斗争。
有中华民族的灵魂,才有文化艺术的灵魂。有多元就需要有主脊。一个民族在走向复兴的过程中,首先要有精神的复兴。用先进文化引导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不可或缓的任务。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赖于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尊、自强、自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的品格,以及勤劳、善良、爱和平、宏大宽容的道德传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年代激发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顾全大局的献身精神,确立了当代中国文化思想和民风的主流基调,也树立了泱泱大国的文化形象。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只有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国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在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发展已经展现出带动与配合亚洲甚至世界发展的良好趋势,正如英国《泰晤士报》不久前载文说的,中国“巨龙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国际社会迟早会认同:“中国威胁论”是根本不存在的,“中国贡献论”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二、《历史教科书弱化革命的做法匪夷所思》
民族精神(进取、团结、创造、献身、信仰、纪律)是一个国家的最大财富,可用金钱衡量的一切活动形式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中国人民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文化和理论的武装,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战斗意志。要纠正那种金钱万能、私有万能的社会不良倾向。
文章说,现在有些地方在观念、文化上发生了颠倒,如有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弱化革命和战争,对毛泽东、红军长征、帝国主义侵略、南京大屠杀、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都大幅缩减或删除,增加和突出了摩根大通、纽约股票交易所、日本子弹头火车、领带的流行等内容。有的学者说,以前的历史课本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新的历史课本较少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当前的政治目标一致。这种荒唐的逻辑,匪夷所思。历史课本就是要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
中央部署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号召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就是政治目标。现在不少严肃的东西被恶搞和“追求狂欢化的感受”,所谓告别崇高,颠覆经典,恶搞红色历史;一方面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一方面美化皇帝、农奴主。苏联解体前就有这种现象:否定苏联卫国战争英雄,否定卓娅、舒拉和青年近卫军,对苏联解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提出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应当不断弱化,甚至鼓吹民族国家的消亡趋势,认同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某些势力还在别国体制内培养自由化分子。戈尔巴乔夫接受了西方的理论,最终把苏联搞垮了。苏联著名哲学家兼作家季诺维也夫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覆灭,不是由于制度本身内部的原因,它是被相互勾结在一起的国内外敌对势力人为地破坏的。社会意识形态应当由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有道德的学者、作家、艺术家来主导,而不是由轻浮文人、庸俗的搞笑媒体和崇洋媚外分子来主导。我们不能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单方面“裁军”。
文章认为,中国惟一的对策,就是坚持改革发展,增强自己的力量。不但要有经济上、技术上、军事上的力量,而且要有政治上、文化上、心理上的力量。弱军能够战胜强军,条件是弱军必须有强项,而且要大于强军的弱项。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要百倍惕厉警醒,“枕戈待旦,闻鸡起舞”,而不能“文恬武嬉’,空谈误国。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