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2010-5-9)

火烧 2010-05-09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蔬菜粮油价格疯涨现象,指出不能全归咎于天灾,更应关注投机炒作和监管缺失,揭示市场乱象及物价部门责任问题。

网络时政文摘(2010-5-9)  

   

蔬菜粮油疯涨 岂能全怨天灾  

因天灾和人为炒作 中国部分地区蔬菜贵过猪肉  

   

小小科长贪逾亿 巾帼岂肯让鬚眉  

太尴尬了!世博会开幕热过后遭遇冷场  

新闻周刊》警示华媒  

   

虎视寰球:越南海军扩充面面观  

中国威胁论是笑话  

   

  .................................. 

   

蔬菜粮油疯涨 岂能全怨天灾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投机炒作 囤货牟利  

   

近来内地蔬菜粮油等食品价格扶摇直上,百姓寝食难安,当局把涨价责任统统推给老天爷,声称都是天灾惹的祸。不过,舆情纷纷质疑当局以天灾为藉口搪塞民众,推卸监管不力责任。有网民质问,中国的物价部门管不住楼价,菜价总还管得了吧?  

   

据全国农副产品行情系统监测,四月下旬以来所有蔬菜价格全部上涨,有些城市菜价逼近肉价,市民已吃不到每斤三元以下的蔬菜。在广州,粮油、蔬果、奶粉和杂货价格全线上涨,部分升幅达到两成,各大快餐店十元以下的快餐已经消失。有主妇吐苦水说,近一个月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较往常增加三成。  

   

对于引起这波涨价潮的原因,国家农业、商务等部门及各地政府的解释大同小异,不是北方倒春寒,就是东北大雪、山东大风,还有西南大旱等等,总之把蔬菜粮油价格的上涨归因于天灾。  

   

众所周知,中国地域宽广,年年有灾实属正常,东边不灾西边灾,只要不发生全国性的特大自然灾害,局部灾害对农作物价格的影响有限。当局以天灾为藉口解释粮油价格上涨,理由牵强,不过是搪塞民众而已。事实上,内地农副产品的价格已经连续三年上涨,这难道都是连年天灾肇祸?  

投机炒作 囤货牟利  

   

不错,受西南旱灾和北方低温影响,部分农副产品供求失衡,价格上扬可以理解,但天南地北涨声一片,涨得这麽勐、这麽快,而且很多食品并不产自灾区,箇中原因并不简单,极不正常,一定有人或利益集团在市场里兴风作浪,炒作牟利,损害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利益,让小部分人大发横财。  

   

以收成未受天灾影响的大蒜为例,去年价格暴涨二十倍,今年初再涨十倍,目前在渖阳要卖到每斤八元。当地一商人炒蒜半年赚了七百万元,他从农民手中收购价为每斤一元多。再譬如当下涨价最勐的绿豆,虽然受主要产地东北、云南大旱影响而货源短缺,但当地黑心批发商故意囤货、惜售,谁出价高就卖给谁,人为地推高售价。  

   

总之,大量游资投机炒作、不法中间商囤货牟利,已成为当前内地农副产品价格疯涨的主要推手,但当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连承认现实的勇气都没有,遑论当机立断採取严厉措施,加强监管,遏止投机炒作,确保市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国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天,内地官员口口声声执政为民,但总要等到民怨滔天才肯出来管点事,眼下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为官者依然无动于衷,这不是执政为民,而是麻木不仁。  

   

柴米油盐涨价声一片,通胀再成百姓阴霾,这对绝大多数中下层民众而言,要比楼价、油价居高不下危害更大。难道当局就不能拿出圈地盖楼的热情,关注一下普罗百姓的菜篮子和饭桌子吗?难道当局一定要等到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肯做点实事吗?  

   

   

   

因天灾和人为炒作 中国部分地区蔬菜贵过猪肉  

   

  (香港、北京综合讯)受到天灾与人为炒作的双重影响,近期中国各地蔬菜价格急剧上扬,部分地区的菜价甚至超过猪肉价格,这势必加重中国官方今年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社科院警告,从当前状况来看,今年中国粮食生产价格的涨幅可能超过10%。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年初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出现大雪,华北遭遇“倒春寒”(晚春气温低于正常水准)天气,西南、山东、河北、辽宁和安徽等重要蔬菜产地相继受到大旱、狂风和暴雪等天然灾害侵袭,造成蔬菜产量大幅下降,供应开始短缺,导致中国各地蔬菜价格暴涨。  

   

  以安徽为例,由于大雪天气冻伤当地部分蔬菜,在省会合肥,每斤青椒、土豆价格各为4.5元(人民币,下同,0.9新元)和6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一倍,并超过当地猪肉每斤4.1元的价格。当地大白菜为每斤3元,直逼猪肉价格。  

   

  西部大城重庆的大蒜价格,从去年4月的每斤人民币0.2元,飙升至每斤 6.5元,等于一年内上涨逾30倍,创下当地大蒜价格历史纪录。  

   

  大蒜涨价原因一方面是当地大蒜存量少,加上因“倒春寒”导致山东、河南、河北等大蒜主要产区减产,使得货源缩减或上市。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市的大蒜价格,4月也上涨明显,涨幅在20%至40%之间。中国各地菜价飙涨的成因,在天灾之外还有“人祸”。  

   

社会游资转入菜市  

   

  近几个月政府接连祭出房市调控政策,加以中国股市持续低迷,使得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煤老板们等社会游资,从资本市场转入菜市。这些金主动用大量资本,从原产地收购大蒜等蔬菜,然后统一抬高价格做集中销售,导致大蒜等蔬菜价格大幅上扬。  

   

  在这波涨价潮中,本应受惠的农民由于驾驭市场能力很弱,无法及时反应和预判,最后受益反而是市场炒家。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菜价较去年同期涨逾 10%。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农村经济绿皮书》预测,中国今年粮食生产价格可能涨5%,进而带动菜价总体上涨4%。  

   

    不过,《农村经济绿皮书》主笔之一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年粮食生产价格涨幅很可能超过10%。”  

   

  李国祥接受《经济参考报》访问时指出,蔬菜供应短缺,天气只是短期因素,长期因素是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蔬菜产区和销区脱离,导致城市蔬菜的自给率大幅下降。  

   

  以北京为例,最近几年郊区的蔬菜供应量每年都减少10%,多的时候降幅达到30%。  

   

  他表示,由于蔬菜价格波动大,又不赚钱,产区农民种菜的积极性持续下降,一些主产区连基本的技术性服务都没有人做,蔬菜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  

   

  此外,蔬菜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是成本提高,包括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运输、储藏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等。有菜农反映,由于种子、水电、人工等费用都上涨了,每个蔬菜大棚的成本要增加近1000元。  

   

  李国祥认为,由于菜价上涨直接带动食品价格上扬,后者又是CPI主要刺激因素,菜价上涨将推升 CPI指数,造成通胀更为严重。  

   

   

   

小小科长贪逾亿 巾帼岂肯让鬚眉  

东方日报  

   

谁说只有官大才能贪得多,谁说贪色腐化是男人的专利。辽宁有位芝麻绿豆大的女官员,利用为土地开发商批地机会,六年间疯狂敛财逾亿元,她还色诱异性,包养情夫,堪称内地贪腐体制下职级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女贪官。

原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罗亚平是名科级官员,捞钱手法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一是截留、私吞徵地款,付款单位都必须准备两张支票,一张经她交财政,一张兑成现金放进自己腰包,后来乾脆连卖地款上缴都要凭心情好坏而定,哪天不高兴就据为己有;二是製造假动迁,将骗来的动迁款给房主,房子改成她的名下。

经调查后揭露,这名五十岁的女贪官共有二十二处房产,总面积达六千平方米,她坦承「一辈子就喜欢钱,喜欢房,喜欢车」。甚至被「双规」后,她还对纪委书记说:「你把我放了算了,我给你六百万。」后又要办桉人员给她提供高档酒店,「我自己花钱还不行吗」?

这名「三最女贪」的脱颖而出,让国人大开眼界。罗亚平虽然职位很低,但权力无限;虽然贪污逾亿,但欲望远未能满足;虽然手段恶劣,但滥权受贿多能得手。国土部门的特权成了她一人的运钞车、提款机,政府衙门成了她一人的权天下。

罗亚平贪污频频得手,暴露出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大小贪官如入无人之境,为所欲为。谁都明白,当局对土地审批权限的监管订有严格制度,但这些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牆上,实情是上级无力监督、同级无人监督、下级无法监督,掌管土地的官员就成为「特权人物」。


荒淫好色 左拥右抱

可以说,这位女贪官的胆子完全是管理制度缺位炼出来的,而在这种制度下,当官不贪似乎也不太容易。

最令人侧目的是,这位「三最女贪」还是一名热衷追求男色的「女淫官」,她以「提拔」为诱饵,将下级发展成情人,用金钱把上级色诱成情人,并长期包养多名青年兼当保镖,可谓左拥右抱,人尽可夫,尽情享受男女之乐。

中纪委官员曾经承认,内地的贪官九成五以上都有二奶以及一夜情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一说法有失偏颇,「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贪官多有「二奶」,女贪官恐怕也多有「情夫」。以罗亚平为例,荒淫好色,巾帼不让鬚眉。

原深圳罗湖公安分局局长安惠君也曾是「女淫官」的杰出代表,她多次以出外考察的名义,指定多名年轻、英俊的基层警员单独跟随她前往外地,期间向下属作性暗示,如顺了她,回来后就会迅速升迁,反之则升职无望,理由是「有待磨练」。

话说回来,贪官也是人,是人总有七情六欲,难以摆脱权钱交易的诱惑,当局指望官员自律反贪,无异于白天做梦,立竿见影的办法是尽快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和财产公示制度。在阳光下,贪官才会无所遁形。

昆明荒谬新规赶绝外地人

继北京「封村」、深圳拟清除失业民工后,云南昆明也拟赶绝流动人口。昆明当局出台新规定,明订外地人若无居住证,僱主不得聘请,业主不得向其出租房屋,最高会被罚款五千元;但同时又规定,要领取居住证必须住满一年、有正常工作。网民群起怒批措施歧视外地人,律师也指该规定侵犯公民权益、有违宪法。

昆明市拟推出的《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已经结束草桉公示,预计日内将实施。该规定除限制无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不能在昆明搵工及租屋外,又规定要办理居住证,必须首先取得临时居住证,并连续在昆明居住一年以上、有固定住所和稳定工作。  

门槛比去年草桉大幅提高  

   

这个自相矛盾的条文,迅即引起非议,外界质疑既然不准流动人口搵工,但又要他们有工做才准申请居住证,根本只是变相赶走外地人。  

   

草桉也被指与当局去年八月出台的《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徵求意见稿)》中的抵达昆明三日后即可办理居住证的规定相比,门槛大幅提高。原规定中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有合法职业或稳定经济来源,两年内无行政拘留纪录、五年内无犯罪纪录,持有居住证满五年并按时签注,就可以申领昆明常住户口,为不少人口带来了落户生根的希望。  

   

昆明警方指由于持居住证者可享子女入学、疫苗注射、公共交通乘车等优惠,部分暂住人口来昆明时间短,若马上享受所有优惠,较不公平。加上部分人来了又很快离开,不利于管理。「草桉的这些限制,歧视了外地公民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宪法原则。」律师张宏雷指宪法规定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而且该规定也违反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  

京深先后出现「违人权」规定  

   

内地各大城市屡推出违反人权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如深圳公安局长日前建议该市人大立法,将失业三个月的外地人「请」出深圳;至于北京则对流动人口较多的村庄,建造围牆,实行封闭性管理。  

   

■本报综合报道  

   

   

   

太尴尬了!世博会开幕热过后遭遇冷场  

中评网    2010-05-08 10:02:09  

   

今天是中国上海世博会开幕后的第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世博会开幕热过后,就在头一个星期里遭遇到冷场,每天接待人数距离预计以及期待的访问人数较远。要在为期184天的世博会期间完成7000万人次的目标,平均每天的游客人数需达约38万。而截至6日,平均每天实际入园者仅有约15万人,不足一半。尽管上海世博热降温,但中国媒体对这一现象报道不多。  

   

外国媒体注意到上海世博入场人数减少的现象,在全世界聚焦上海世博开幕时的人山人海壮观景象之后,报道上海世博会忧虑游园人数减少也形成反差。  

   

香港媒体采访上海世博,较多注意的世博会组织疏导方面的问题,也提及当地升温的气候可能是让参观者放弃出门挤看热闹的原因。  

   

共同社报道认为,开幕不久世博园运营已经出现诸多不足,还出现了未拿到中国馆预约券的游客逼近武警的溷乱局面。  

   

有分析说,世博会可能是为了避免拥挤,而限制入场人数。但有分析认为,可能很难完成7000万人次入园的目标。一些报道甚至预计上海世博有可能接待一亿多游客。  

   

据官方统计,上海世博会开幕后3天内的预售票数总计约达95万张,而实际入园人数约56万人,仅占约百分之60。  

   

有猜测认为主管部门为避免场内拥挤限制了入园人数,但网上还出现了“很多人免费拿到了入场券,但由于讨厌炎热拥挤就放弃了参观”的意见,批评了这种浪费现象。  

   

要在为期184天的世博会期间完成7000万人次的目标,平均每天的游客人数需达约38万。而截至6日,平均每天实际入园者仅有约15万人,不足一半。  

   

虽然有关人士乐观地认为,到9、10月游客人数将骤增,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不过,如果动员过度,又很可能加剧拥挤溷乱。  

   

共同社还指出上海世博对海外游客考虑不周的缺点也日益突显。5月4日为了限制入园者人数,会场附近在傍晚前一直停售当天入场券。一些不知道该措施的南非游客对此表示了抗议,并逼近武警要求入场,但由于无法用英语沟通最终未能顺利解决问题。  

   

   

   

新闻周刊》警示华媒  

   

2010年05月06日 21:54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产业变革前夜,中国传媒业不可能自立于世界之外。打造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仅有胆略、资金还远远不够,相反缺乏高水准经营管理人才、好大喜功、贪大求全依然是中国传媒业必须根除的病灶。  

   

【侨报5月7日中国时评】美国老牌新闻集团华盛顿邮报公司5日宣布,由于连续几年的巨额亏损,正在寻求出售旗下的《新闻周刊》。  

   

作为一份长期与《时代》和《经济学人》比肩的世界着名杂志,《新闻周刊》向来被许多新闻人视为新闻杂志的成功范本,如今却因印刷媒体整体不振,广告低迷,读者流失,而走向末路。  

   

在过去的岁月里,《新闻周刊》创造的业绩不可谓不辉煌,然而在网络媒体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下,这个传媒业曾经的佼佼者依然难逃倒闭厄运,这不仅给全球传统媒体敲响了警钟,也向尚处强势扩张和增长态势中的中国传统媒体业发出了警示。  

   

据不久前发布的一份传媒产业报告,美国传统的报纸产业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2009年,美国报业包括网络版在内的广告收入下降26%。业界专家预计,纸质媒体的“瘦身”行动,以及新媒体逆势增长 “大戏”还在继续。  

   

一些报业巨头不约而同将怒火烧向了网络媒体,勐烈抨击一些知名的新闻网站和搜索引擎侵犯报纸版权,获取不正当利益。然而,不管这些媒体巨头声调如何高,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广告商转向新媒体,已成为市场无法逆转的大势。  

   

在网络高歌勐进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媒体只能去适应由此带来的大众传播方式的转变。如何全面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如何确立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吸引读者和广告客户,是传统媒体必须面对且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一个正在谋求国际传媒与舆论影响力的新兴市场,中国官方此前已宣布将鼓励更多媒体走上世界舞台打拼。而大陆也有许多媒体正摩拳擦掌、风风火火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急欲在海外市场跑马圈地。有的甚至认为,目前正是中国媒体“扬帆出海”的最佳机遇期。  

   

事实上,在全球传媒产业面临大变革的前夜,中国媒体不可能自立于世界之外,准确把握机遇与认真应对挑战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包括传媒业在内的世界产业发展大势告诉人们,谁能高瞻远瞩、推进科技创新,把握市场变化,谁就能在产业整合中抢得先机。  

   

打造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传媒业仅有胆略、资金还远远不够,相反缺乏高水准经营管理人才、好大喜功、贪大求全依然是中国传媒业必须根除的病灶。  

   

(编辑:习文周)  

   

   

   

虎视寰球:越南海军扩充面面观  

   

本文重点  

   

    * 向俄购武又与美合作  

    * 派员赴美也派人访华  

   

中国渔政护航编队早前在南沙群岛弹丸礁海域遭马来西亚舰艇和飞机骚扰,加上尤其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大力投资充实国防力量,一再引起人们对南中国海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些东南亚国家由于日渐富裕,有能力购买先进军备,促成近年来部分观察家眼中的地区军备竞赛。越南陆上武力在东南亚名列前茅,海军却较逊色,为数甚多的舰隻和武器年事已高。此外,因为国际政治环境改变,越南和美国在安全事务上合作愈来愈密切,河内一方面致力从其传统盟友俄罗斯引进新式军备,另一方面加强同华盛顿合作,是否表明越南借助大国之力,提升其在南海问题上的议价能力?  

向俄购武又与美合作  

   

若认真审视越南与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交往,不难看到,儘管河内努力跟大国发展关係,却必须小心平衡利益,冷战时代拉一个打一个的做法,不会是越南的选择。  

   

越南将从俄国引进六艘以宁静和隐蔽性强见称的「基洛级」潜艇和苏30MK2战机。这是规模相对细小的越南海军首次成立潜艇部队,相信即使「基洛级」潜艇投役,越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有效作战能力。  

   

重要的是创建潜艇部队背后的战略意图。俄国在提供潜艇以外,还会为越南兴建潜艇基地;并向越方贷款,方便他们购买救援和辅助舰隻;还会协助河内建造舰隻维修厂,日后俄舰也可使用。此外,越南年前订购的「猎豹级」护衞舰已经下水,日后可为越海军提供有搭载直升机能力的水面舰隻。  

   

以越南总兵力而言,海军所佔比例较小,装备不够先进,今后舰队建设走上轨道,固然增加河内就南海问题的发言权;另一方面,星、马等国亦致力发展海军,越南拥有三千四百多公里漫长海岸线,着手建设一支与其经济力相配合的海军,也是自然之事。  

   

在高调地从俄国引进军备的同时,越南正加强跟其冷战时代死对头美国的战略合作,内容覆盖每年一度的副部长级战略对话、美军邀请越南人员观摩演习等,将来还可能发展到联合搜救行动,以及美军为越军训练维和部队;美国海军补给舰「理查德.伯德号」早前还在金兰湾附近之范蓬港口进行维修。  

派员赴美也派人访华  

   

美越开始战略合作不代表河内亲美,因越南通常会在战略问题上尽量保持大国间平衡:在容许美舰访问的同时欢迎中国军舰访问,越南海军两艘「索尼亚级」扫雷舰也曾访问湛江;越方派员赴美时,通常也会派人访华。再说,美越国情相差太远,政治合作发展空间有限。  

   

在后冷战的今天,各国都致力发展多边合作关係,越南亦然,河内提升军力和跟美国的合作,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只为南海问题而作出的努力,越南的举动不得不考虑邻国的利益。  

杨达  

   

   

   

雪地鸿爪:中国威胁论是笑话

   

一艘俄罗斯油轮日前被索马里海盗劫持,正在附近游弋的俄罗斯军舰赶到现场,突击队员乘直升机而下,击毙一名海盗,抓捕其十名同伙,救回二十多名船员,乾淨利落地化解了一场绑架危机。类似一幕似曾相识,索马里海盗曾劫持一艘美国油轮,结果美国突击队三枪击毙三名海盗,救回人质及油轮。两宗事件证明,美国及俄罗斯是真正的强国,决不会向绑架者屈服,而索马里海盗其实是不堪一击。  

   

不过,若被劫持的是中国船隻,情况就大不相同。还记得吗?去年一艘中国货轮被劫持,中国护航舰队前往营救,最后出动了直升机,但从直升机上降下的不是神兵天将,而是一叠一叠花花绿绿的美元,中方用赎金解决了问题。世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号称强大的中国蓝水舰队是用于展览的,军用直升机是用来运输赎金的,而军人在广场上走方步应该是全世界第一流,但打仗缉盗则是另一回事。  

   

美国、俄罗斯用子弹对付海盗,中国使用银弹对付绑架,方式不同,效果当然也不同。海盗不是傻瓜,他们求的是财,如果用生命代价去求财,当然不值得。可以相信,美国、俄罗斯的船隻今后是安全的,而中国的船隻则危机四伏。不是麽?刚刚就有一艘台湾渔船被劫持,船上有多名大陆船员,如何解决这次危机?看样子,主张和谐海洋的中国不会动用武力,直升机又要充当运钞机了。  

   

对海盗尚且束手无策,「中国威胁论」简直是笑话。  

香桐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