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观点
《周易》和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观点
《周易》在需卦九三爻辞中说:“需于泥,致寇至。”
需卦的卦象是前有坎后有乾,说明乾要前进,则被危险的坎水挡住了去路。爻辞中用了一个“泥”字,说明这水底是泥不是石,蹚水渡河,就很容易被陷入泥中,增加着渡河的危险性。怎么办?这就需要亲自到这危险的水中来了解一下,把水流的缓急与深浅,以及水底泥沙等情况都摸清,这便是“需于泥”之意。然而这样做随时都会发生危险,这危险就像随时都会招致敌寇来袭一般,这便是“致寇至”之意,用以说明,搞调查研究,没有和敌人作战的勇气与才智也是不行的。
从卦象中还可以看出,因为乾是天的象征,天又是神通广大的象征,然而天在困难面前都得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又何况人呢?结论只有一个,天的神通广大,正是来自它的调查研宄。天如此,人更应该如此。人应该向天学习。
通过以上所说,可以说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周易》认为,调查研究才是唯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调查就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二,调查研究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勇气和智慧才能实现的。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毛泽东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运用。下举几例:
(一)认为不作调查研究的领导,就不会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1)“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对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 (注2)
看来毛泽东认为,不做调查研究,就不能当好一个好的领导者。
(二)认为不作调查研究,就不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说:“实际工作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这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也不能依靠别人预备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注3)
看来要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认为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三)认为调查研究才是保证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
毛泽东说:“指导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注4)
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毛泽东认为,没有通过侦察手段的调查研宄,就不可能使战争取得胜利。
(四)认为只有作调查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毛泽东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他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他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注5)
这说明毛泽东认为,只有调查研究,才能解决好问题。
(五)认为实现调查研宄,必须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大智大勇。
毛泽东说:“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注6)“没有满腔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注7).
总之,毛泽东认为,没有智慧和勇气,是搞不好调查研究的。
以上例举五点,前四点都是在说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后一点则指出了调查研究的艰巨性。这一切和《周易》相比,经毛泽东这样一番再创新,就使调查研究的内容大大的得到丰富,从而也使这一思想显的更加宏伟,也更具有哲理性,这又使的《周易》无法相比。
注: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89页,人民出版杜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4)《毛泽乐选集》第一卷,第173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5)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 9 3 0年5月),第2—3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64年6月第一版。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