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大国空巢》的某人有常识么?
反《大国空巢》的某人有常识么?
我看是压根没有的!
这位裹脚布er新近一番的质问,攻击易富贤的观点“计划生育不能增加人均GDP”(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911/115739.html),再次证明了,“常识”这种东西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奢侈品。
裹脚布er一开头就说“学过算术的小学生都知道:分母与分子的变化会改变比值。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增加,那么比值变小;分母减小,比值增大。这是常识。”,然后以此为基础,反驳易富贤的《减少人口能够提高人均GDP吗?》一文,证明分母(人口)减少了,显然比值(人均GDP)会高,因此计划生育是立下汗马功劳滴。
然而,裹脚布er前世阴德差了几分,出门就撞墙了------
第一,他所引用的易富贤的《减少人口能够提高人均GDP吗?》一文不过是一篇网贴(来自易富贤博客),内容仅仅是《大国空巢》一书中相关章节的节选!许多内容都省略掉,而在《大国空巢》对应的完整篇章里面,已经非常明确的证明了中国人均GDP的提高的确无关人口的减少,这些证明过程因为不在网帖中,所以自然不入裹脚布er的法眼。于是,裹脚布er再次暴露了其根本不知道对方观点,就要哇哩哇啦的“常识”性动作。
第二,裹脚布er声称“我个人对GDp也是不以为然的,但空巢论者要拿GDp说事,为了做比较就不得不跟着用GDp来进行评论,假如我用劳动量来进行分析,空巢论者又会说,评价标准不一样,所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段,再次摁住裹脚布er的头往南墙上撞!
易富贤《减少人口能够提高人均GDP吗?》的网贴内容,对应的是《大国空巢》第十章第四节(P224),这一章分析的是“计划生育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底做出什么贡献?”,第四节分析“人均GDP”仅仅是最后一节。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易富贤根本不认为“人均GDP”是一个合适的评价指标!他在书中有明确的阐述。因此他本章的重点是分析其他的评价标准,来证明计划生育的利弊。但是由于官方和主流一直把“人均GDP增加”作为最重要的计划生育理由,所以易富贤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对这个也进行了分析。
总结如下:
***官方和主流一直认为“人均GDP增加”是搞计划生育的重要理由,是他们一直“拿GDp说事”而不是别人;
***易富贤在《大国空巢》里面明确反对用“人均GDP”做评价计划生育的标准,用专门的篇幅论证了GDP指标不适合;
***易富贤在《大国空巢》第十章分析了“计划生育作出贡献”的主要几种理由,将他认为合适的标准放在前面几节重点阐述,只将“人均GDP”作为最后一节;
***在《大国空巢》批判“人均GDP”的原文中,易富贤首先引用了大量的官方和专家的意见,明确指出是他们坚持把人均GDP增加作为搞计划生育的重要理由,所以作者才要批判这一观点;
***易富贤把“人均GDP”的这一节压缩成一篇博文,放到网上,省略了一些内容。同样的,他也把《大国空巢》其他一些章节压缩后放到了网上;
***裹脚布er只看到了这篇博文,根本不了解《大国空巢》的完整观点就开始斗风车,还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空巢论者拿GDp说事”;
裹脚布er的“常识”,大致就是这些东西。
第三,即便是只看这篇节选后的博文,《大国空巢》关于“人均GDP”的真实态度也能领会到。就在裹脚布er引用的《减少人口能够提高人均GDP吗?》贴文中,易富贤一开头就明确指出“希望通过减少人口分母来提高人均GDP的前提是分子(GDP总量)是固定的。但是事实上GDP分子并不固定,而是依赖于人口分母。”虽然易富贤发表博客时删减了一些内容,但是这个重要的观点他依然保留了。
而裹脚布er“常识”的阳光似乎没有照到这一句。我倒要问问裹脚布er:
你所谓: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增加,那么比值变小;分母减小,比值增大。这是常识。那么一旦分子变化了,分母若再减小,比值就不一定增大------这是不是常识?
既然裹脚布er也知道要加上“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做前提,那么你是怎么保证分子(GDP)不变的?换句话说,你怎么证明,当中国人口开始减少、抚养比大幅度上升、劳动人口迅速减少的时候,此时的GDP还能保持现在的增长态势?比如你引用的材料说2050年,中国GDP能达到达44.4万亿美元,甭管这是CIA还是FBI的预测,其思路无非是参考现今的增长速度,用简单的线性递增办法计算出来,一个简单的指数计算。但是一旦保持现在的生育率到2050年,中国将严重缺乏劳动人口,老龄人口大幅度攀升,一方面没人去干活了,一方面又有大量的老人要赡养,上哪儿去变出44.4万亿美元的GDP ?!靠您的嘴巴吹?
我就不明白了,您裹脚布er动辄就高呼“人口规模、出生率是波动的”,拒不承认现在的低出生率难以逆转,怎么到了您这儿,GDP就不会波动两下了?!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好吧,俺退一万步,就承认2050年中国有44.4万亿美元的GDP ,那俺再跟您分析分析:
目前,中国只有城市的4、5000万老人可以拿到养老金,农村老人基本上不做这个指望(部分地方在试行农村养老金,往往是几十块一个月,可以买两包感冒药);等到了2050年,中国的老人将达到4亿以上!如果彼时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纳入社保养老系统,意味着至少要创造出10倍于现在的财富才可能;现在许多老人还可以指望“养儿防老”,然而2050年的时候是2个劳动人口对应一个老人(现在是9个对应一个),也就是说,到2050年,大批的老人不可能从儿孙那里得到较好的照顾,只能更多的依赖社保养老,这就意味着必须更多的创造GDP,才可能实现让老人们老有所养。注意!现在的养老保险账户缺口在未来数十年间将有数万亿,如果不想在2050年之前社保养老账户就崩溃,就必须先大大增加投入补上缺口,这又需要大幅度提高GDP;再考虑到2050年老人的生活水准必然要高过现在,而目前上千万退休工人的养老保险仅够糊口,未来必然要大幅度提高标准,这又需要大幅度增加GDP............所以,保守的计算,15--20倍以上的GDP增长,一点也不多。
2009年中国的GDP 不到5万亿美元,15--20倍,那就是75--100万亿美元。您的44.4万亿够塞牙缝的么?您准备再靠嘴巴多吹点出来?
如果裹脚布er能有那怕一分的的谦虚和谨慎,就会从易富贤的有关帖子中(都不用去看《大国空巢》原书)发现,他已经明确分析了,一旦计划生育继续、劳动人口持续减少,GDP将无法维持现在的增长态势!因此,分子必然会变会缩小!此时再谈什么“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增加,那么比值变小;分母减小,比值增大。”,就非常的荒唐了。
因此,易富贤从来就反对用GDP作为衡量标准,只是因为某些人僵化的把分子看做不变,然后一厢情愿的计算分母减少的好处,他才顺着对方的思路进行反驳。
这就是易富贤前述贴文的来源。看懂了吗,裹脚布er??
裹脚布er教训别人的时候,左一个“常识”右一个“常识”,当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那么他自己的“常识”到底又在哪里?经过这些天的辩论,已经非常明显了。
2个最基本的常识问题,裹脚布er到现在都无法回答:
其一,能否找一个现代国家,出生率稳定的下降到2.1、人口规模减少后,通过各种手段又显著提高了出生率、增加了人口?
-------当出生率稳定的低于2.1之后,全世界大把的国家在动用一切手段鼓励生育,没有一个成功的!最多的已经努力了20多年,唯一的结果就是眼看着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持续减少。裹脚布er一直宣称“出生率、人口规模将来会波动”,证据何在?实践何在?只在你的大嘴巴里么?
其二,当今后劳动人口大幅度减少,老龄人口大幅度上升的时候,怎么去保证未来的经济继续发展,社会继续进步?
-------所有的国家,没有进入老龄化的,千方百计的想推迟或者避免进入老龄化;已经进入的,绞尽脑汁想延缓老龄化,个个都把老龄化当做社会发展的对立面。然而我们的裹脚布er却宣布“日本的老龄化是存在的,这是一个社会发达的表现,说明健康和物质条件相对充分,医疗条件完备,社会敬老风气浓厚,这有什么不好?”。亲爱的裹脚布er,您这个话不该跟我说,该跟日本朝野上下说,现如今,他们正为老龄化伤透了神,正在用尽一切手段把您心目中的“社会发达的表现”给抹掉,看看,他们在逆历史潮流而动啊!!!
亲爱的裹脚布er,“常识”这个词,最不该从您的嘴巴里面出来,因为您是最缺乏这个东西的。您只要按照常识,找到一个现代国家,“出生率稳定的下降到2.1、人口规模减少后,通过各种手段又显著提高了出生率、增加了人口”,我立刻发帖认输,就此服软!您可千万别不给我这机会啊!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