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哲学的殿堂里只有人?

火烧 2009-09-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刘永佶哲学观点,强调人作为哲学主体,批评其忽略自然与宇宙,误解费尔巴哈与唯物主义,突出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体的核心地位。

     刘永佶先生试图建立一种哲学,可是他却把自己的学说降低到连生物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宇宙物理学都不及的思维层次,他自始至终都无法理解在人类社会之外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包括动物世界、生物世界、宇宙世界,他的哲学把这些客观的存在和其中的联系都弃之不顾了。在“刘说”那里,人成了哲学唯一的主体,比如他在《哲学观念是各时代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中说:

    “哲学是以人生存和发展为根据,并对人生存和发展的矛盾进行概括性研究的,哲学的演进和发展,也只能以研究者所生存的社会矛盾为基础和对象。”


    “哲学研究,也要涉及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即从人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对自然界(包括人的自然属性)进行研究。这也是对自然科学的抽象,其重要性是明显的,但是要明确,这种研究是对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研究,不是脱离人生存和发展的独立研究,因而也是从属于对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研究的。”


    “历史上的哲学家,几乎都不能明确其所处时代的阶段性,其论证也往往是以人类总体的一般性的规定出现。”


    在《对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黑格尔和马克思》中,他声称费尔巴哈拒绝承认自己的哲学是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在哲学史上的贡献,在于他以唯物主义为前提,确定了人是存在的主体。‘神的主体是理性,而理性的主体是人。’(《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247页,三联书店,1959。)他将自己的学说称为‘人本学’或‘人本主义’。以人规定理性的主体,进而作为存在的主体,正是费尔巴哈比黑格尔的实质性进步。虽然费尔巴哈对作为存在主体的人的规定仍受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影响,但他已认识到唯物主义的局限,拒绝称自己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生理学、心理学都不是真理;只有人本学是真理。’(《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205页,三联书店,1959。)”


    这样他断言:

    “。。。。但费尔巴哈毕竟将存在的主体规定为人,而这又正是马克思哲学的起点和基点。”


    我们必须说,“刘说”充满了对费尔巴哈的误解。费尔巴哈从根本上否定了神的存在,而将神拉到地面,发现神不过是人的理性的创造物。恩格斯指出:


    “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这一发展使他在一定阶段上同自己的这位先驱者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他势所必然地终于认识到,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之先于世界的存在,在世界之前就有的‘逻辑范畴的预先存在’,不外是对世界之外的造物主的信仰的虚幻残余;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已经多么精确地指出了费尔巴哈的立场。费尔巴哈的确不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立场,恩格斯是如何说的呢?

    “但是费尔巴哈到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他不能克服通常的哲学偏见,即不反对事情本身而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偏见。”可见费尔巴哈反对“唯物主义”之名,不能否定他坚持“唯物主义”之实。费尔巴哈错在“把唯物主义这种建立在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观同这一世界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即18世纪所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了。不仅如此,他还把唯物主义同它的一种肤浅的、庸俗化了的形式混为一谈,18世纪的唯物主义现在就以这种形式继续存在于自然科学家和医生的头脑中,并且被毕希纳、福格特和摩莱肖特在50年代拿着到处叫卖。”(引文同前)


    马克思同样认为费尔巴哈所持有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只是认为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不够的: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 ,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于是,马克思提出应该注意人的感性活动和能动性,只有通过实践才是实现这种能动。他还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就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区别开来。这种哲学后来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由于它是唯物主义的,又是辩证的,所以它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也就是说马克思完全肯定以往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性质。马克思学说的新意在于,它同时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可见,因此,“刘说”中关于“。。。但由于他已经将人确定为存在的主体,进而以对人及其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分析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因此,它的哲学观念是与唯物主义在本质上不同的新观念,。。”的观点是错误的。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我们看不到人是存在主体的论断,这一点是“刘说”强加给马克思的。

(评“劳动主义”之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