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南极进行气象现测
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已在南极相继建立了气象观测站,对南极的气象要素进行测量。我国在1985年初也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气象观测站——长城站,除了对地面的气象要素进行测量以外,还测量高空风等。
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气象科学工作者不远万里,来到冰天雪地、渺无人烟的地球最南端测量气象呢?
![]() |
这是因为过去对南极的气象—无所知。
自从各国先后对南极进行气象观测后,揭露了不少新的事实,改变了过去的一贯看法,特别是不少气象“极值”已从北半球“搬到”了南极。
世界旱极在南极。南极有97%的地方被冰雪覆盖,而地球上90%的冰雪又集中在南极。谁都知道,冰雪融化成水,水蒸发了便成水汽。空气中水汽越多,越是潮湿。但是,从观测事实中发现,南极的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南极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这是在南极进行气象观测的成果之一。
世界风极在南极。南极的冬季,常常刮起强劲的大风,风速有时可达每秒100米,甚至比12级强台风的最大风速还要大2〜3倍。这在北半球是很少见的,因为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也未曾发现过每秒100米的。这一大发现又得归功于在南极进行气象观测。
世界寒极在南极。以前,人们都认为世界寒极在北极或西伯利亚。但对南极进行气象观测后发现,世界寒极不在北极,也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南极。1967年,挪威在极点附近记录到-94.5℃的低温极值。这是对南极进行气象观测的成果之三。
但更重要的收获是:通过气象观测后发现,南极的大气运行和天气变化会影响到北半球,甚至影响全球大气的变化。
我国位于地球北半部,在一般人想象中,制造我国天气的冷暖空气都来自北半球。例如,冬天的寒流来自北极或西伯利亚;袭击我国的台风,发源于西北太平洋或南海;春天的风暴起于温带气旋……谁还会想到,北半球的天气,竟与离北京12000千米之遥的南极有关呢!
有人以为,南极有世界上最强的风,它一定能翻洋过海,直吹北半球。事实不然,当它从南极高原深处吹向沿海洋面时,由于不断受到一种无形的力——地球自转产生的牵引力,就会使风向转换,由南向北转为东西向沿纬圈吹送了。
南极是世界上第一大冰库,辐射降温十分明显。科学家抓住这个关键去追踪溯源。原来,造成地球天气的原动力可概括成两个字——“火”和“水”,即热源和冷源造成了大气的南北运行。由于地球热量分配极不平衡,于是造成全球“齿轮系统”——大气环流的运行:赤道附近太阳暴晒,空气增温,海水蒸发,通过大气介质——热带风,不断把热量输送到两极冷气团去,而极地冷气团又把寒气向北(南)输送,产生热量交换……这就是大气分配热的巡回路径最简单的模型。南极的冰盖造成的严寒空气,就是靠这“齿轮”转动而影响北半球的。有时南极“冷库”也会突然爆裂,冷气流会一泻千里,冲破南太平洋,越过赤道,使产生台风的摇篮——赤道辐合带活跃在西北太平洋上,从而产生一个个台风,袭击我国、菲律宾、日本等国。
如今,南极有了气象观测站,人们已逐渐撩开了南极冰盖、寒极的面纱。南极出现异常冷或暖,现已被看作是全球天气将相应变化的重要信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