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 • (十四)相生尾闾原理
相生尾闾原理
读者看到“相生”二字,大多会联想到“阴阳”、“五行”、“进化论”和“食物链”。故须再次指出:“阴阳”是人类最早的科学概念;“五行”是演绎的谬误(违背了多元矛盾对立统一法则);“进化论”和“食物链”是掺杂着资本主义思想的学术探索。相生尾闾原理就是在总结前人探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当代科研成果并论证“智子流”后而提炼出来的一个哲学原理——在物质运动的基本系统中,所有物质运动都具有一体化相生和趋归于同一基本属性的潜在巨大能量,直接影响着事物的时空跨度,或宏观(微观)域变。简称“相生尾闾原理”。相生尾闾原理隐藏在事物联系变化发展中,人类可以有选择的左右一些事物。为帮助读者理解相生尾闾原理,先作四点说明:
1、相生尾闾原理和一体化原理具有内在基本联系,区别在于控制和研究事物区域及其发展趋势的目标(思路)不同。前者注重研究控制事物的临界区域及其敏感条件,后者注重研究事物的基本属性及其潜在能量。
2、“相生”,首先应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基本系统事物趋向于分散则能量逐渐减小且运动简单化(衰弱死亡),或呈现放射性;趋向于收敛则能量逐渐增加且运动复杂化(生机勃发),或呈现纯洁性。另外,由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场能在发散或收敛过程中的基本属性不同,所以相生又是一个多元要素的哲学辩证概念。以生命为例,是指与生命相关的原子、环境、智子、时空等生命要素。
相生基本属性是指事物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非生命物质应是“原子智核”;生命物质应是“智核智子”。智核与密度、重量、能量守恒等四维物理常识(可加性或可比性)无关,是事实而迄今又不能实证的维比性物质。
3、在经典哲学概念中,“本质”、“性质”、“特性”和“属性”的含义相互交叉,难以区分,故应对属性进行准确定义——是指事物基本(联系)系统的本质要素特征及其与其它要素的联系特征,即同一本质要素特征,可有多种属性。如:一个玩具气球,安全好玩是它的基本属性,颜色、大小、触感等是它的不同属性。
4、“域变”是一个包含了对称性破缺、超级循环系统突变、分形自相似性和分维等相关学科科学原理的富有跳跃性的哲学概念,所以研究对象、方法、目的不同,域变含义有很大区别,其中方法是关键。如:哲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并将其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大家对这两点没有异议(同时决定了哲学的域变范围),但由于哲人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结论,大家就觉得“哲学没用”了。所以我们再三强调,任何科学概念、命题和原理都必须经得住“一票否决”,否则,就是伪科学。
下面从五个方面进一步解读与一体化原理密切相关的相生尾闾原理——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事物基本属性与潜在能量。
1、宇宙演变。关注哈勃望远镜的网友们应知道,它以图片的形式证明了宇宙发散与收敛的事实。实际观察与推算的结果:(1)、现已“看到”了“星系规模普遍较小”的“上百亿年前的(星体)状态”(“当时宇宙是13亿岁”)。(2)、地球的寿命取决于两个要素中的一个,即太阳的寿命(大约50亿年后将进入到红巨星阶段);银河系和仙女座的两个黑洞将在30亿年后正面“拉手”相舞。
可见,黑洞从无到有(发散),从小到大(收敛)的演变过程,证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存在着众多致命错误,宇宙大循环则比较贴近观察到的事实和计算出的结果。尽管宇宙在发散和收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但人们仍然试图对其分别给予条件定性,破解未知之谜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如今,宇宙已在我们的视域内,“看到”了由天龙座(PGC60095)、小熊座(PGC54074)、长蛇座(NGC5078)、天炉座(PGC10074)等可见物质堆积而成的宇宙椭圆环已进入到收敛阶段。[23]
由此得知,宇宙的基本属性是“发散——收敛”,潜在能量是“奇点——原子智核——黑洞”。
2、生物进化。智子是生命的本质。地质考古现已证明,自然环境为生命起源提供了条件,生命进化改变了自然环境。我们在“第三节·一票否决法”中论证提出了基本系统要素问题,就生命物质而言,其要素是“生命智子、自然环境”。在这里,四维时空的“物理定律的普适性”之说过于低级,维比性定律的普适性才是较高级的(迄今仅限于假设,还没有公认的定律)。
如:“恐龙大灭绝”(此说不准确,应是大部分灭绝,小部分进化成新物种)的主要原因是生命分子趋向于无限发散而导致食物链断裂,从而回归于收敛。这种反复与生物大爆发和大灭绝的反复应是一致的。当然,这只是生物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变化,与自然惯性、维比域变、基本要求等无条件的事物基本系统的内外联系变化发展的自然特性(原理)有关,与大家公认的自然环境变化也有关系。所以,物种大灭绝或大爆发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表面现象,不是本质。
因此,用资产阶级思想,或用幂律解读生物大爆发和物种大灭绝都没有说服力——过于武断,不符合“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不符合维比性科学解读的基本要求。有学者说,“关岭生物群化石显示在2.2亿年前发生了生物大灭绝”,这就离题太远了,纯属瞎说。
生物进化的基本属性是“生存——提高”,潜在能量是“智子”。
3、国家建设。从社会基本属性的角度看,国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从分散社会向收敛社会过渡进程中的基本要求的自然反映,所以这种社会收敛性应具体反映在劳动人民的权利上(政治权力、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而不是反映在极少数人的欺诈掠夺上。
因此,对某些自然(社会)事物的幂律分布分析只是一种统计方法(现象),不能反映事物联系变化发展的本质问题。如:泊松分布、Zipf定律、Pareto定律、古登堡·里希特定律等都与相生尾闾原理存在一些联系,但都不能作为事物基本系统的要素,更不能作为私有制或贪腐财富合法化的理论依据。既使加上社会心理因素,如:“Pareto定律”、“最小努力原则”、“纳什均衡点”、“98%法则(长尾理论)”等,也不能证明社会基本属性,反而体现了这些所谓“定律”都是故意避开民族落后思想文化的影响,忽略国家基本要素的人为干预的生搬硬套的投机事实,所以,一味追求“发展、取优、创新机制”不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24]而且还是亡国的坏主意。
国家(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生存、提高”,潜在能量是“文化精神”。我们经常批评或批判落后思想文化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4、纳米材料。通过使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以实现该物质具有“特殊性能”而努力达到“产品极限”的材料就是纳米材料。从哲学的角度讲,它应属于辩证临界域变的实用问题。举个例子:人类最锋利的刀具只能是原子刀(非当今医疗设备之“原子刀”)——由单个原子排列结合而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刀刃(迄今无报道)。原子刀若有“特殊性能”则符合纳米材料定义,否则就不算纳米材料。
这个例子具有启发性,它证明了物质运动的复杂化,或纯洁性都不一定符合实用的基本要求;而没有“纯洁性”的物质则永远也没有“特殊性能”;有了“特殊性能”的材料,就能制造出前人无法想象的实用产品。在此有必要联想得远一点,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就是一支具有“特殊性能”的人民军队。
回到正题上,纳米材料的基本属性是“收敛——突变”,潜在能量是“原子智核”。
5、人才教育。会走秀不是人才,会贪腐更不是人才,只有负责任才是人才。负责任的基础是爱国、爱民、爱科学。人才三要素不是固有的,而是源自教育过程:
在发散学习的第一阶段,以学习常识为主;在收敛学习的第一阶段,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在收敛学习的第二阶段,以专业研究为主;在发散学习的第二阶段,以浏览辅助专业研究为主。这样算来,对大多数学习研究专业的年轻人来说,30岁左右就能到达当代专业理论顶峰(大系统综合类专业除外),所以在30~40岁以后拿出像样的科研成果是正常现象。可惜的是,在我们中国历史和现实中,年轻人在课内外学习落后思想文化知识的过程始终处于发散状态,直到老死之前都要被迫应对无休止的“窝里斗”,这是近代我国自然科学家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有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大批科学家,就不要奢谈富民强国。要进行教育改革,就要知道人才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发散——收敛——收敛夹带发散”,潜在能量是“人类智子”。相关组合问题是社会科学的任务。
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不同事物的基本系统都有不同的基本属性和潜在能量,但本源相同。非生命物质的收敛纯化是回归之途,半生命物质的临界寄生是优简之态,生命物质的精神净化是生存之道,本源都是智核。由此不妨试想一下,当大家都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时,到处都有用纳米材料制造的产品时,人类认识了维比物质世界以后,那时的社会是多么美好啊!但人类现实生存的社会环境非常恶劣——国际资本专制霸权、压迫和剥削为所欲为,用毁灭性武器保护掠夺引以为荣,……驱使人类走向了相生的反面并步入加速民族灭绝的尾闾。同时,它也促使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必将进行一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消灭资本(贪腐)专制!
注释
[23]:1992年在太阳系里发现了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后,证明柯伊伯带假设成立;根据对彗星轨道的统计研究结果而假设的奥尔特星云,还有待实证。这两个假设可让我们描绘出比较完整的太阳系(可见物质)全家福,为解读宇宙可见物质的椭圆环提供了较有力的证据,再考虑到银河系和仙女座的运动趋势及其他宇宙理论(图片)等,故得出本文推论。
[24]:上海市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张培德教授专题学术报告前夕的采访报道。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