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统一论》(8)
第七条、运动静止大统一论
——万物存在状态基本格式塔问题的解决
——宇宙万物演化问题的解决
本条的全称是:运动论、静止论、运动与静止辩证统一论,全面大统一论的元万物存在状态观、万物存在状态的元认知观,万物存在状态的元逻辑方法论法则。
引子:与本条相关的两大旧世界神话就是“运动是绝对的”和“《进化论》”,彻底打破与纠正这两大神话,是本条的基本任务之一。
正文:
宇宙万事万物其实只有两大类命题问题:“存在”与它们的“动静”。
哲学与其它科学关于宇宙万事万物,时、空、质、数、性的静态基本事实命题问题研究,就是关于“存在”的研究。
哲学与其它科学关于宇宙万事万物,相互之间交互分力合力作用运动的命题问题研究,就是关于“动静”的研究。
中国古老的《易经》,就是一部主要关于万事万物变易与动静命题问题研究的经典。
本条也是关于万事万物变易与动静命题问题的研究。
一、线性逻辑关于运动与静止的观点。
线性逻辑判断命题现象是要遵守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
线性逻辑关于运动静止一般只会形成四个观点: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绝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当然,四个观点应该都还会有自己一些相关的附属观点。
这四个观点及其一些相关附属观点之外的其它任何观点,都会违反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二、新辩证法关于运动与静止的观点。
㈠、对立统一论的运动与静止观。
“运动”与“静止”都是关于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状态的范畴。
“运动”与“静止”显然是对立的,运动论与静止论显然是互相矛盾的。
我们必须公开承认宇宙万物存在当中的这一对矛盾。
但是对立统一论的辩证法世界观、认知观与逻辑方法论法则告诉我们,运动论与静止论是宇宙万事万物统一的存在状态当中,统一而二元分形出来的辩证两面(在人类的语词世界中,这件事是人干的。),它们虽然对立,但必然又是统一的。
㈡、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论的运动静止观。
1、运动与静止既然是人类认知宇宙万事万物时,辩证二分出来的两个标的语词,那么它们必然是互相依存,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而在的。运动绝不可能离开静止,静止也绝不能离开运动,否则它们都将是不可理解,不能成立的。是的,大宇宙中万事万物其实都是运动与静止辩证统一的。有所谓运动就有所谓静止。没有静止也就无所谓运动。没有所谓静止,所谓运动是无法理解的。
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还必然会表现在,世界上一切运动之中必然也有静止,世界上一切静止当中必然也会有运动。没有运动的静止是不可能存在的,正如没有静止的运动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样。
3、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的运动静止观认为,一切运动论或静止论都只有相对于特定的相对绝对参照标,都只有在自己相对绝对论的考察参照系之中,才能是正确的。运动论必然是在一类宇宙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静止论必然是在另一类宇宙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们都只有相对于它们自己这些特定类的宇宙现象才能是成立,才能是绝对正确的。
㈢、私认与公认辩证统一论的运动静止观。
笔者将“语词内涵层次的哲学研究方法”(专业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及其每一个具体语词,与宇宙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哲学研究方法。),应用于观察大宇宙当中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现,人类出现之前,宇宙中本无所谓运动也无所谓静止,“运动”与“静止”,既是宇宙客观事实,又都不过是我们人类认知从宇宙万像当中二元分形出来的标的语词而已。运动与静止不仅只属于客观,它也属于主观。运动与静止必然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运动与静止必然是主观诉诸于客观的合力分力运动,当中的产物之一。
宇宙万事万物,天然而来,本无所谓运动,亦无所谓静止,运动与静止既是客观现象,同时又都是我们人类发生认知、判断宇宙万像的运动时发明出来的,相对绝对性的“标的”语称。运动与静止作为语词,都是我们人类发明出来用于标的宇宙万像,方便于人研究和认知自然万像,方便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方便于人类行为实践用的。万物本无名,世间一切万物之名都是我们人发明出来强加给万物的。
自然只给人类提供了可以标的为运动与静止的各种客观镜像,把何种镜像称为运动何种镜像称为静止,这是要由人来私认与公认的。何为运动何为静止,不仅仅首先取决于客观事实,最终还取决于人类自己是怎样选取相对绝对参照标,来标的客观事物特定存在状态的。是的,人类做的很多事情,其最后结论,事实上都取决于人类自己对所考察事物的,相对绝对参照标的起始设定、选择和公认。在人类的一切认知、思维和行为实践系之中,相对绝对参照标的最终选择权,事实上都掌握在我们人自己手中。科学对自然界生命、人类社会和整个宇宙运动变化的一切命题结论,事实上都又依赖于人类自己,对命题相对绝对参照标的起始设定、选择和公认的主观一面。人类对宇宙万物的标的有的时候是精确、具体和个案的,譬如两个物体,作同向、匀速、同速直线运动,此时我们就可以标的说,当中的任何一方相对于另一方都是处于相对绝对静止状态的;如果其前提条件有任何的不同与变化,此时我们才可以标的说,当中的任何一方相对于另一方都是处于相对绝对运动状态的。人类对宇宙万物的标的有的时候是模糊、泛泛和总体的,譬如一个宏观物体,我们可以忽略它们系统当中其它“我们未作关注存在部分的情况”,只考察它们宏观的存在性状,此时,相对于另一宏观物体,我们也许可以判定它是静止状态的,而相对于其它一宏观物,我们也许却可以判定它是运动状态的。
㈣、合力与分力辩证统一论的运动静止观。
宇宙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前进或后退,进化或退化,运动或静止,……,总之,任何一种具体存在状态,必然都是一定的合力分力原因造成的。
是上不可能有合力分力原因之外的“超自然的”,“神仙的”,……运动与静止。
力决定一切。
㈤、运动与静止辩证统一论内涵与附属的一些具体观点。
老辩证法的基本内涵结构是“三大基本规律加多对小范畴”,即“对立统一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律”加上“偶然与必然、相对与绝对、因与果、……”等一些小范畴。
新辩证法的范畴分布与老辩证法差异极大。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律、偶然与必然、因与果、……等一些范畴规律,都被笔者附属到了运动与静止辩证统一论的旗下。
1、辩证质量互变论。
⑴、老辩证法关于“质量互变”的基本研究状况。
①、基本观点。认为事物在“时、空、数、性”几大参数因方面逐渐的量变,到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事物“质”的参数因发生变化。
②、关于量变与质变复杂性的观点。
A、量变的复杂性。
a、量变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量变形式的多样性上。量变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数量的增减;另一类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即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b、量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分两种情况:一是事物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可称为阶段性的部分质变;一是事物全局的性质未变而其中个别部分发生了性质的变化,可称为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是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引起的。如人的一生,有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依次递进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个别部分发生质变的情形特别明显,即通过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一个个地夺取阵地,最后取得全国胜利。部分根据地建立起革命政权,这无疑是质变,但当我们还没有取得全国政权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这个全局而言,这种局部地区的质变还是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又如先富带动后富。
正确地把握部分质变,应当划清两个界限:一是要把部分质变同单纯的量变区分开来;二是要把部分质变同根本质变区分开来。既不可忽视部分质变对根本质变的促进作用,也不能夸大部分质变的作用,把部分质变当作根本质变。
B、质变的复杂性。
质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它的多样性。
从质变过程中的对抗和非对抗的角度还可以把质变划分为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飞跃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质变形式,它表现为对立双方剧烈的外部冲突。自然现象中的火山爆发、炸弹爆炸等,都是爆发式飞跃。在社会现象中,对抗阶级之间的政权更替,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其飞跃形式一般也是爆发式的。非爆发式飞跃是解决非对抗性矛盾的质变形式。这种飞跃形式不发生剧烈的外部冲突,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而实现。如,生物物种的演化,语言的更新,科学的革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等都是非爆发式飞跃。
事物的不同飞跃形式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又受着它所处的外部条件的制约。突变论证明,现实世界同时存在着爆发式与非爆发式两种飞跃形式,甚至同一事物也可能在这种条件下采取爆发式飞跃而在另一种条件下采取非爆发式飞跃。如,原子核的裂变在原子弹爆炸中是爆发式飞跃,而在原子能发电站的反应堆中则是非爆发式飞跃。
由于矛盾的复杂性,往往还有这种情形:一个总的飞跃过程是爆发式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个别的非爆发式飞跃;一个总的飞跃过程是非爆发式的,但其中也可能出现个别的、部分的爆发式飞跃。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具体事物的具体飞跃形式采取具体的分析方法,而不能用一种僵死的模式到处乱套。
质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质变过程中量的特征具有多样性。事物从发生质变到完成质变是一个有具体量值的现实过程。这个现实过程,从时间的持续上看,有的比较急速,有的比较缓慢。
在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这就造成了量变和质变错综复杂的情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把握量变质变的复杂性,才能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
C、与笔者同时代一位叫俞明三网友的哲学思想。
俞明三先生提出了涵变论、界变论、……,笔者觉得他的研究比老辩证法有特定进步。
涵变论。认为量变是事物变化的相对平缓地带,认为质变是事物变化的极值拐点地带。
界变论。认为存在界显即为生成,认为界内系统层次结构与界面表像状况的变化即为发展、鼎盛、衰退,认为存在界消即为消亡转化。
(上面⑴点部分内容是引自网络资源,它基本上代表了迄今为止,人类老辩证法关于量变与质变大致的认识。)
⑵、笔者一些新的提炼。
“⑴”点当中的AB两小点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笔者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论,公认与私认辩证统一论的新辩证法逻辑方法论,实际上就能彻底解决老辩证法质变量变当中,那么复杂的“事后说明”问题。这两个逻辑方法论明白地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质变或量变,它们本身都是相对于一定的相对绝对参照标而言才成立的;世界上一切质变或量变,它们必然既是客观的,又都要有赖于我们人类对解读它们的具体相对绝对参照标的主观选择与设定,最终才能得出来的。
一种变化,相对于一种参照标可能是量变,但是相对于另外的参照标却可能是质变。譬如相对于H2O,水变成冰,并没有发生什么质变,但要是相对于液态固态这样的参照标,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就是发生了质变。
一种变化,在张三看来可能是量变,但是在李四看来却可能是质变。获得50万元大奖,对于一个亿万富豪而言,并不能改变他的生活,是量变,但是,对于一个贫穷的人来说,可能就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是质变。一小块皮肤从我们身上掉落,对于我们人来说,那只是微小的量变,但是对于细胞而言,那却将是它们即将彻底失去生命的质变。
一种量变当中,却可能包涵着质变。地球在100年的运动当中,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地球,没有发生什么质变,可是,在这100年的时间当中,地球内部的万事万物,却不知已经发生了多少千千万万个质变了。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一切所谓的质变与量变,都要运用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论,公认与私认辩证统一论的新辩证法逻辑方法论,去具体分析理解,质变量变律一定要与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论,公认与私认辩证统一论的新辩证法逻辑方法论在一起,协同理解才能是完全的。
没有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论,没有私认与公认辩证统一论,旧的量变质变律必然只能是非常脆弱的量变质变律,它后面大量误会与辩解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论,私认与公认辩证统一论的系统协同,量变质变律显然将成为真正科学的量变质变律。
2、肯定否定之肯定否定论。
老辩证法有一个“否定之否定律”。
老辩证法人觉得,事物的发展变化,只不过是不断的“扬弃”。于是他们得出了“否定之否定论”。
“肯定”,在他们的语境中显然被迷失了。
老辩证法人对于“肯定”与“否定”这两个语词本身,也许并没有做过辩证法逻辑层次语词内涵的研究。笔者今天要指出,宇宙中原本没有什么“肯定”,也没有什么“否定”,这两个东西都是人类产生以后才有的,它们都是人类解读表达特定宇宙现象的语词,它们是人类辩证二分特定宇宙现象而得出来的,两大特定宇宙现象的标的词。它们必然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肯定”离开“否定”必然是片面的,“否定”离开“肯定”必然也是片面的。宇宙当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必然都是“继承——发展”模式的,真正彻底否定,毫无继承关系的发展是不可能存在的。
老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在表达形式上必然是片面的。
笔者得出了“肯定否定之肯定否定论”。
(螺旋论。螺旋论是“肯定否定之肯定否定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3、辩证因果论。
人类认知是一场主客观间的合力运动,因果是这场合力运动中的产物之一。
人类出现之前,宇宙万物当中,无所谓有因,也无所谓有果,一切因与果都是人类辩证二分特定宇宙现象,所得出来的,可用于标的特定宇宙现象的语词。
世界上一切因与果必然都是相对于一定相对绝对参照标才成立的,即必然都是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的。
世界上一切因与果也必然既是客观的,又是需要人类主观去私认与公认才会成立的。
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论,私认与公认辩证统一论,……,必然是分析世界上一切因果命题问题的上佳方法论。
在线性逻辑的任何一个绝对论因果系统当中,因就是因,果就是果,因就是在前,果就是在后,两者区别非常明确。
但是在辩证因果论的逻辑语境当中,因与果是辩证统一的,因必定也是果,果必定也会是因,此事之果,定会成为它事之因,此一事物之果必定会成为下一事物之因。
于是笔者得出辩证因果论。
4、偶然与必然辩证统一论(或然论)。
⑴、人类认知是一场主客观间的合力运动,偶然必然是这场合力运动中的产物之一。
①、宇宙万物天然而来并没有所谓偶然,也无所谓必然,世界上一切所谓的偶然与必然,都是人在一定参照标基础上的特定判断。
宇宙万事万物,无非时、空、质、数、性几大存在像的方面。
宇宙万事万物时、空、质、数、性几大存在像的方面,天然而来并没有所谓偶然,也无所谓必然。人类产生之前,宇宙中也绝无所谓偶然与必然。宇宙天然而来没有客观规定过宇宙中任何一事物及其运动是偶然的或是必然的,世界上一切所谓的偶然与必然,都是人在一定参照标基础上,对客观宇宙现象的特定判断。偶然与必然都是人类产生之后,为了认知宇宙万像而发明出来的,用来标的,解读,形容宇宙万像的,大语词系统当中,小形容词系统内,无数对形容词中的一对。正是这对形容词把元本无所谓偶然与必然的宇宙万像,硬生生分形出偶然与必然两种判断结果表达形式。
这种硬说,那只是人类自己的事情,那基本上只是人类自说自话,那主要也只在人类的认知与实践世界当中起作用,自然万物自然自在,不会有任何本质改变。人类对自然万物的任何标的最终都只与人类自己主要有关,与自然万物,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②、世界上一切偶然与必然都必然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人类认知世界是一场主观与客观之间伟大的合力运动,偶然与必然都是在这场伟大的合力运动当中产生出来的。
宇宙万事万物只是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各种类自然存在及其运动像,这是人类语言当中一切所谓偶然与必然的客观源泉。
人类主观认知对宇宙万像“已知、可测、已掌握”与“未知、不可测、未掌握”方面的任何形容与判断,这是人类语言当中一切所谓偶然与必然的主观源泉。“已知、可测、已掌握”的东西,就是必然的,“未知、不可测、没掌握”的东西,就是偶然的。
世界上一切偶然与必然都必然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没有客观万像,人类的一切偶然与必然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人类的主观,偶然与必然这两个词也没有。
⑵、对立统一论、并立统一论、中庸统一论、相对绝对辩证统一论等一些方法论,必然是辩析推演偶然与必然上佳的方法论。
①、对立统一论、并立统一论、中庸统一论、……的偶然与必然观。
人类关于宇宙万事万物时、空、质、数、性这几大存在像方面,一切“可知、可测、可掌握”与“不可知、不可测、不可掌握”方面的问题判断,必然都是偶然与必然对立统一、并立统一、中庸统一、……而在的。
偶然与必然这两个形容词本身从来到永远都是对立统一、并立统一、中庸统一、……,相互依存而在的。偶然离开了必然是不可理解的,正如偶然离开了无限也是不可理解的一样。也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在时间的一切问题上必然是偶然与必然辩证统一的,在空间的一切问题上也必然是偶然与必然辩证统一的,在物质的一切问题上也必然是偶然与必然辩证统一的,在数量的一切问题上也必然是偶然与必然辩证统一的,在物性的一切问题上也必然是偶然与必然辩证统一的。人类关于宇宙万事万物偶然与必然的判断,无论是在时间类的问题上,还是在空间类的问题上,还是在物质类的问题上,还是在数量类的问题上,还是在物性类的问题上,我们人类都可以形成千万个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判断,但是这些判断必然是,对立统一、并立统一、中庸统一、……的。
②、相对绝对辩证统一论的偶然与必然观。
人类关于宇宙万事万物任何一个个别参数存在面现象偶然与必然的判断,必然是相对绝对辩证统一的。
譬如“窗外刚才随风飘落的一片树叶”,在时间、空间、重量、数量、物性上,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如果相对于“正好是刚才”、“正好经过窗口”、“地心引力”、“只有一片掉下”、“已经枯死”、……这样的前提事实参照来讲,“窗外刚才随风飘落的一片树叶”这当中“窗外”、“刚才”、“飘落”、“一片”、“树叶”,这些事实的发生,都是必然的;但是如果相对于“一天的时间”、“一排窗口”、“太空飞船上”、“几千片树叶”、“并没有完全枯死”、……这样的一些前提事实参照标(与它近似时空质数性的存在)而言,它当中这些存在参数事实的发生,就又都是偶然的。人类关于宇宙万事万物偶然与必然的判断,无论是在时间类的问题上,还是在空间类的问题上,还是在物质类的问题上,还是在数量类的问题上,还是在物性类的问题上,我们人类都可以形成千万个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判断,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偶然与必然的命题判断,总体上还必然是相对绝对辩证统一的。是的,人只有在某一个单一的相对绝对参照标境当中,才能够指称一片树叶什么什么是偶然的,或什么什么是必然的。
最主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世界上任何一个偶然与必然的判断它们必然都是相对的,它们必然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标而言才成立的,不相对于一定的参照标,世界上任何一个偶然与必然的任何判断都是不可理解的;同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偶然与必然的判断它们只有在自己的参照标范围内,能且才能是绝对正确的,世间没有无条件的绝对。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偶然与必然,它们都必然是相对绝对辩证统一的。
5、有序与无序辩证统一论(熵变化与序变化关系)。
混沌论。线性发展观是用于表达直线运动类宇宙现象的思想,螺旋论是用于表达辩证肯定否定之肯定否定论类宇宙事物运动现象的思想。但是宇宙还有很多种其它类型的万物运动形式。譬如循环论,它是用于表达循环运动的人类思想;轮回论,它是用于表达轮回运动的人类思想;圆周论、椭圆论、平面论、立体论、对称与非对称论、协同与非协同、……是各自用于表达自己种类运动的人类思想。那么混沌论呢,就是用于表达混沌运动类宇宙现象的人类思想。
(包括本条及后面几条,笔者不再一一具体诠释了,请读者自助。)
6、协同与非协同辩证统一论。
7、全息与非全息辩证统一论。
8、平衡与非平衡辩证统一论。
9、稳定与非稳定辩证统一论。
10、对称与非对称辩证统一论。
11、可逆性和非可逆性辩证统一论。
12、涨与落辩证统一论。
13、控制与非控制辩证统一论。
……
三、大统一论的运动静止观。
既能看到线性逻辑的一切运动静止观,在它们自己特定相对绝对参照标系统当中的一定正确性,也能看到辩证逻辑的一切运动静止观,在它们自己特定相对绝对参照标系统当中的一定正确性,更能看到它们各自的片面性,从而能够把线性逻辑的一切运动静止观,与新辩证逻辑的一切运动静止观,大统一起来,就能得出大统一论的运动静止观。
大统一论各条对运动与静止的推演略。
四、存在守衡论——大守衡论(读者朋友可将本条视为一种哲学猜想)。
宇宙万物就只有“存在”和“存在与存在之间的合力分力演化运动”两个问题方面。
所以,所谓大守衡论就是存在守衡,演化守衡两个方面。
㈠、所谓存在守衡就是宇宙万物在其时、空、质、数、性的各个方面,都遵守守衡律,也就是时间守衡,空间守衡,物质守衡,数量守衡,物性守衡。
我们人类很早就已经知道了的“能量守衡定律”,属于物质守衡。
㈡、所谓演化守衡就是合力分力守衡,交互作用守衡,发展演化守衡。
笔者认为,宇宙中一切形式的万物运动变化,本质上都不过是物质的重组或重构运动。在这场伟大、持久、壮观和轰轰烈烈的重构运动之中,无论是生成、发展转化,还是瓦解和灭亡,自然在重构运动的总量上必然是守桓的。宇宙中有多少前进就必定有多少后退,即有多少运动就必定有多少静止,有多少进化就必定有多少退化。只有在某一具体相对绝对论的视境、语境、思维境、文字境、实践境当中,才能有单独的运动论或单独的静止论,才能有单独的进化论或单独的退化论。
笔者得出运动与静止守衡论,进化与退化守衡论。
这个结论,如果说现在还最多还只能算是猜想,那么笔者相信,慢慢的,其他科学的朋友们,一定会给这个猜想不断带来好消息的。
五、“运动是绝对的”很显然就是一种绝对论。
旧世界的一大神话就是“运动是绝对的”。
但是,笔者“相对绝对大统一论新世界观、新认知观与新逻辑方法论”的诞生,宣告,世界上任何事物及其任何像,其实都是相对绝对大统一的,只有在某一特定的视境、语境、思维境、文字境、实践境当中,才能有单独的相对或单独的绝对。运动或静止这两样东西也不能例外。“运动是绝对的”必定仅仅只是揭示与陈述了,世界万物存在状况,辩证统一状况而在的其中一面情况。过去,人们还不懂得必须使用相对绝对参照标,科学家才能科学地认知、思维、语言、作文。过去的思想家,发现世界上万事万物总有一定的角度能标的出它是运动的,于是人们得出了“运动是绝对的”这样的绝对论。但是很显然,他们只是关注了宇宙万象运动变化的此一面。“运动是绝对的”其实也只有在这样一面的相对绝对参照标考察系统之中,才能是正确的。宇宙自然其实并没有规定过何为运动何为静止。可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也可以说“静止是绝对的”,这在逻辑上完全通顺,在说理上完全有充足理由。所以,即使我们人类在整个环宇之中都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存在物,我们还是不能说“运动是绝对的”这种线性逻辑话,在辩证逻辑上,是不允许的。
“运动是绝对的”这一旧哲学神话,于是在今天终于被宣告破产。
今天笔者要对全世界宣布: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永远都是运动与静止大统一论的。
今天笔者得出运动静止大统一论的元万物存在状态观、万物存在态的元认知观,万物存在态的元逻辑方法论法则。
很多老辩证法人,都也认为“运动是绝对的”,这与他们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科学的相对论与绝对论观,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相对与绝对”观更多的时候只是线性分裂状态的。
六、《进化论》很显然也是一种绝对论。
几乎全人类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
但是今天,笔者将相对绝对大统一论这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观察大宇宙系统当中的运动变化发现,大宇宙当中一切万物的运动变化,其实必然都是进化退化超级大统一的。
笔者得出了:《进化退化大统一论》。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它沉重地打击了上帝造人,及与之相关的一整套不能验证的,“迷信”性,封建宗教思想,极大地启蒙和解放了人类的思想意识,推进了人类文明。
但是,以笔者相对绝对大统一论为主的,一整套新世界观与方法论告诉我们,人类对宇宙万物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还要向前进。
㈠、进化与退化必然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合力运动。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本身无所谓进化或退化。进化和退化作为语词,都是我们人类发明出来用于标的宇宙万像,方便于人研究和认知自然万像,方便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方便于人类行为实践用的。进化和退化不仅只属于客观,它也属于主观。它是主观诉诸于客观,主观与客观的合力分力运动。自然只给人类提供了可以标的为进化或退化的各种客观镜像,把何种镜像称为进化何种镜像称为退化,这是要由人来公认的。何为进化何为退化不仅仅首先取决于客观事实,最终还取决于人类自己是怎样选取相对绝对参照标,来标的客观事物特定运动变化的。
是的,人类做的很多事情,其最后结论,事实上都取决于人类自己对所考察事物的,相对绝对参照标的起始设定、选择和公认。在人类的一切认知、思维和行为实践系之中,相对绝对参照标的最终选择权事实上都掌握在我们人自己手中。科学对自然界生命、人类社会和整个宇宙运动变化的一切命题结论,事实上都有依赖于人类自己,对命题相对绝对参照标的起始设定、选择和公认的主观一面。
㈡、世界上一切进化与退化都必然是相对绝对大统一的。
世界上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相对绝对大统一的,世界上一切进化与退化因而必然也是相对绝对大统一而同生共在的。
有进化就有退化。没有退化也就无所谓进化。没有退化,进化就是无法理解的。
只有在某一具体相对绝对论的视境、语境、思维境、文字境当中,才能有单独的进化论或单独的退化论。
一切进化论或退化论都只有相对于特定的相对绝对参照标,都只有在自己相对绝对论的考察参照系之中,才能是正确的。
进化论必然是在一类宇宙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退化论必然是在另一类宇宙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们都只有相对于它们自己这些特定类的宇宙现象才能是成立,才能是绝对正确的。
㈢、《进化论》实际上就是一种绝对论。
《进化论》必定仅仅只是揭示与陈述了世界万物运动变化辩证而在的其中一面情况。达尔文在他那个时代,显然还不懂得必须使用相对绝对参照标,科学家才能科学地认知、思维、语言、作文。所以《进化论》必然只一个本能人的本能作品。当时,他也许当然地是以人类为生命进化至高点的,他从他所关注到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生命证据当中看到,从原始生命到人,这当中似乎存在着一个相对连续的不断进化趋势,于是他得出进化论。【45】但是很显然,他只是关注了宇宙万象运动变化的此一面。
《进化论》其实也只有在达尔文关注到的,这样一面的相对绝对参照标考察系统之中,才能是正确的。
宇宙自然其实并没有规定过何为进化何为退化。达尔文说生命在进化,我们也可以公认说,生命运动是在退化,这在逻辑上完全通顺,在事实上完全有充足证据。近期(2009)中国有个学者写了一本书,讲递弱代偿。他以存在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到生命,到人类,当中每一种事物的表面存在能力不断在递增,内在存在稳定性,实际上却一直在不断地逐渐降低,为事实根据(相对绝对参照标),表达了他关于递弱代偿的一种有益世界观。
很有意思!
我从当中看到了宇宙万物演化进程当中自然内涵的另一面性,即退化性。【46】
其实早在与达尔文同时代的华莱士,当时就已经提出了用进废退的思想,虽然这个思想至今仍然无法得到科学实验方面的具体论证与认证,但是笔者的哲学绝不也匆忙否定这个思想。用进废退在我们的经验生活世界是大量存在的。
今天笔者要对全世界宣布:生命(及整个宇宙万物)运动的真相是进化退化大统一论的。
今天笔者得出进化退化大统一论的元万物存在状态观、万物存在态的元认知观,万物存在态的元逻辑方法论法则。
笔者今天,显然并不是故意要与达尔文作对,而是哲学(科学)必然的进步使然。进化退化大统一的结论,是新哲学推动的,科学的新进步。我们今天是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运用相对绝对大统一论把它简要评析一下,从而可以使人们再一次领略该方法论巨大的,科学研究的普遍有益性。
㈣、进化退化守衡论。
前面《大守衡论》当中有运动静止守衡论,进化退化是属于运动静止范畴的,所以,进化退化必然也是守衡的。
进化退化守衡论认为,包括进化和退化在内,一切形式的万物运动变化,本质上都不过是宇宙之中物质的重组或重构运动。在这场伟大、持久、壮观和轰轰烈烈的重构运动之中,无论是生成、发展转化,还是瓦解和灭亡,自然在重构运动的总量上必然是守桓的。宇宙中有多少进化就必定有多少退化。
进化退化守衡论,这个结论,如果说现在还最多还只能算是猜想,那么笔者相信,慢慢的,其他科学的朋友们,一定会给这个猜想不断带来好消息的。
关于进化论与退化论,本文不作更多展开,我们盼望专业的生物学大家能够根据笔者的基本哲学思想,作出大部头的文章。
-----------------------------------------------------------
附说明:
绝大部分老辩证人对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没有提出过辩证法的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也只是盲目地把《进化论》自豪地引为自己的佐证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