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战略布局能否圆教育强国之梦?
近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布局,第一次为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划定了时间表,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和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之路的强大魄力,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奠定国家长远发展的人才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政策的扶持和财政的倾斜不仅打造出了一批国内重点知名高校和一系列特色学科项目,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缩小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然而,长期受到国家扶持的重点高校也出现了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致使科研资源利用不合理、创新机制驱动乏力,高校科研成果和人才要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以贡献其应有的动力。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行问题,面对当下错综复杂的改革环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一战略布局,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发展理念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改革发展领域中一种宏观层面的总规划、总部署,要想利用“世界一流”战略布局来圆教育强国之梦还需要在具体落实上多下功夫。
创“世界一流”,要立德树人,坚定信仰。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此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方案也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可见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修炼学生的德行。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让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贡献力量、主动作为,首先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生信念,脚踏实地、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青春热血。
创“世界一流”,要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一直被当作为国家发展输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然而近几年,高校管理者挪用建校资金、项目带头人私吞科研经费的消息频频出现,高校里的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把每一项资金落到实处、用在实处,主动担负起创建良好校园环境、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的光荣使命。
创“世界一流”,要创新创造,优化机制。当前许多高校中,以学术论文为尊的晋升考核机制,抑制了广大中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而极度宽松的学术论文发表途径,更是让买卖论文的不良风气肆意滋长。近几年,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学术论文的数量居高不下,但是质量上却与世界一流大学相距甚远。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加快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严格把控学术论文的质量关,坚决杜绝学术腐败。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机制,让高等教育真正做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要以国家“世界一流”战略布局为总纲领,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积极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教育强国的梦想一定能够圆满实现。(文/蓝文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