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简述长篇小说《国器》

火烧 2008-01-2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国器》是一部聚焦国企改革与社会主义发展的长篇小说,强调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繁荣。小说深入分析国企改革问题,提出改革方向与经济安全建议,引发对当前社会矛盾的思考。

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有中国的繁荣昌盛

——简述长篇小说《国器》

长篇小说《国器》经中作国安推荐参加了北大方正创办的爱读爱看网站“书赢天下”原创大赛,截止目前二个多月的时间,小说的点击量突然了140多万。特别是最近两周,由于热心读者的支持,《国器》的点击量和读者投票支持以绝对优势创造了两个第一,被网站确定为重磅精品给予了网站首页、原创大赛首页、热“点”条目推荐等。

这篇小说的网址是:

http://sy.idoican.com.cn/user/Action.aspx?bookid=m20071112WWDS0005

这部小说的开篇的作者加注的题记是:国企者国器也,普通民众和谐生活之护堤,中国经济应对全球化之盾牌,中华民族崛起之利器,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石。读完这部小说,记者深深感触到作者站在全球的视野下向中国人在呐喊:“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有中国的繁荣昌盛。”

这部小说的作者吴可,在大型国企做过技术员和秘书,曾担任大型国企监事会助理三年,也曾经担任过都市报等媒体记者,并获省好新闻一、二等奖。其父亲是1938年前后参加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为359旅警卫排长,曾经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站过岗,1949年前后因战负伤退役回家务农。受父亲的影响,作者自幼就形成了忧国忧民的个性。这部小说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用三年多时间对社会上各种左、右派上百名经济学家、上千万字的理论文章、数百个国企改革改制的案例,以及国内外关于国企改革的资料和来自社会底层的反映,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最终完成了这部48万多字的长篇小说《国器》,以防止少数社会精英误导改革而使中华民族丧失千年一遇走向振兴的良机,同时说明当前的国企改制其实已经演变成上误党误国、下坑老百姓的罪恶行为。同时在小说的结尾,作者针对当前国企的现状,提出国企改革要有一个界限,必须保持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即:中小型国企应当改革为“国有资产相对控股,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参股的形式”;大型国企必须做到国家绝对控股,在此基础上实现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应对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民生的行业,一般不能允许非国有资本和外资进入。同时,作者对当前的物价房价上涨、贫富差距、社会治安等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矛盾,认为与国有资本的大量退出一般竞争领域的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小说中关于国企的新观念,新思想值得引起重视,如林方敬的一些言论:“战争年代,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国企就是我党的枪杆子”。

《国器》这部长篇小说以我的国有企业改制为主线,描写了发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省份——广原,以及这个省一个经济发达城市方舟市和一个经济欠发达城市先锋市,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所引发的中国是走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的两种改革观的斗争。贯穿这部小说的核心人物是广原常务副省长的林方敬,他是一个解放前参与过抗战、并受过重伤险些丧命的老革命的后代。林方敬原本是先锋市一家国家级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工人,后来国家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又回到了这家企业。1995年,由于这家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内部关系复杂,林方敬与自己的大学同班同学靳建国竞争副总经理的职位,由于靳通过非正常手段当上了副总经理,林便接受了自己家乡方舟市、经济当时极不发达地区的领导的邀请,来到了一个中小炼铁厂当上了厂长。通过林方敬几年的努力,方舟市这家炼铁厂迅速发展成为一家效益非常突出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而带动了方舟经济的发展。林方敬之后又担任过方舟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他在任期间大胆进行国企改革,在全国第一批公开出售国有亏损企业,用获得的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和上马了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色的新型国企,同时招商引资,带动了一个经济欠发展地区的发展。林方敬突出的政绩,被中央任命为南方某省的市委副书记。2004年前后,广原这个欠发展省份面对新一轮的国企改革,省委向中央提出,要求林方敬能回到广原来负责领导以国企改革为主的经济工作而被中央批准,林方敬被任命为广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这部近50万字的长篇巨著,就是从林方敬担任广原常务副省长后,参加他曾经工作过的先钢成立60周年的庆典活动开始的。

小说的开篇篇章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先钢的60周年庆活动中,一个当年的革命老英雄伍小凤要跳楼,被参加庆典活动的林方敬救下。这个伍小凤与林方敬一家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原因是林方敬的父亲在战场上身负重伤晕迷,被当时是民兵连长的伍小凤带领导民兵清理烈士遗体时发生林方敬的父亲还活动着而给予了及时救助。伍小凤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下岗的独生子唐爱国在方舟市给台资企业打工时得到重病难以医治给家里打回电话要寻短见。唐爱国下岗,不是单位让他下岗的,而是他的母亲伍小凤报着对党的强烈责任感,在先钢为了迎接全球化竞争促进发展而减少企业富余人员鼓励职工下岗自谋职业情况下,由于无人报名伍小凤要求自己的独生子主动下岗给人带头。要跳楼的伍小凤被林方敬救下,之后林方敬来到了伍小凤家里,看到的是当年经济十分发达的工业城市先锋市如今已经衰败为一个下岗工人聚集、经济衰败的老工业城市,与他当年曾所在的、后来成为新型城市的方舟市以及他曾所在的南方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方敬开始关注下岗职工的生活,关注以私有化为目的的国企改制,进而反思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与失误。特别是在国企产权出让中,原来他在方舟时出售国企时,一家亏损企业也能卖几千万元,现在却是一家好的企业,政府也要拿几千万元安置职工才能实现改制。这个改革的方式在方舟发达地区可以,在经济欠发达的先锋市却难以推行,促进林方敬反思自己的改革观。这部小说人物众多,出场人物六、七十人,主要人物10多人;情节安排紧张,全书时间跨度不过月余;情节曲折,全部小说共有五条线索以上;场面宏大,涉及官场情场商场战场环环相扣,爱情友情私情同学情战友情情节动人;视角独特,当前的国企改制是社会一大热点;思想内涵深厚,小说揭示的问题值得每一位关注中华民族命运的人深思。人物涉及了政府官员省市级领导、大中型国企领导、私企老板、经济学家、国企工人、职工家庭、下岗失业职工、老一辈革命者、黑社会等城市社会生活各个群体或阶层,小说提示了当前中国城市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冲突。小说关注的国企改制问题,一直在当前经济界、政府部门、理论界和普通工人阶层都存在巨大争议。在建设和谐社会今天,作者希望通过这部小说共同反思中国未来命运。

这部小说主要内容有:省国企外派监事会进驻先钢后,发现这家大型钢铁国企内部存在严重违法乱纪问题;先锋市年轻副市长吴清明,虽有强烈的政治包袱,但为官当官意识太重,最终难逃他人圈套。知名经济学家魏英与国企领导、私营企业家勾结,以改革为名掠夺国有资产;工人出身民营企业家熊占山同情低层工人,以美色利益收买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等社会精英,意在低价操控国企。低层工人与假借改革之名行侵吞国有资产之实的所谓改制进行了斗争。改制国企方钢董事长李凡达,暴露出新兴资本家嘴脸,大肆精减工人,一女工服毒自杀。国资委内部对当前国企改制也存在极大的争议,对如何看待国企和是否发展还是消灭国企存在争论。上世纪90年代曾经对中国社会不满的刘大道,前往西方社会留学并获经济学博士,他在考察了东欧等已经私有化的国家之后,对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社会改革问题进行了揭示。已经通过官商勾结将全部国企廉价卖完的河谷县,其实县领导已经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是蜕变成新兴资本家的看门狗,各种社会问题一触即发。下岗工人唐爱国虽然受到社会各种不公正待遇,在有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迎着火车救人。广大工人为纪念唐爱国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进而演变成了抗议示威活动,却也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特有的组织纪律性。小说中还描写了几个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官场的腐败。小说结尾提示一个更大的秘密,现任省长用权力在寻租,最终被双规,由林方敬接任代省长,林开始了国企改革中的拨乱反正,但林的做法受到了来自国企领导层的省人大代表的质疑,被指开改革倒车……

这部小说揭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一些知名经济学者虽然不是政府官员,却是公众人物,拿着自己看似有理,实则一派胡言的理论到处游说,表面引导政府官员解放思想,其实是在为少数财团廉价获取国有资产服务。如小说中的经济学家魏英,他的眼中只有政府官员和少数改革中的既得利益阶层,而忽视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的利益。如小说中经济学家魏英曾说:“改革就是利益调整,就要牺牲一部分的利益。小平改革之初不就说了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有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的人的牺牲,我们这些社会的精英怎么富起来呢。”在他们眼里,国企改制是他们的发财机会,说什么“这种机会一百年前没有,一千年前也没有,我也敢说未来一百年后没有,一千年后也没有。”

二是国家经济的过度开放,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国有经济,也包括非国有经济。小说中,作者将国有经济衰败的原因主要归究于国企领导人的腐败、经济的过度开放以及与非国有经济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腐败,在这里更多体现在制度上的原因。如在这部小说中的方舟钢铁集团公司李凡达所言:“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平庸无能,没把企业搞好,甚至搞垮了,要破产了,政府就让企业推行经营者持大股或MBO经营层收购,甚至干脆不花一分钱将企业送给他们经营。可是呢,像方钢这样的企业,在你我的手上由濒临破产倒闭的小钢铁厂而发展成一个大型企业集团,企业还是国家的,仅仅用一句为党为国奉献就完了吗?”国企与民企相比,当前的社会现实也只能使国企走向衰败,如小说中先锋市国资委主任所言:“(北极集团机械公司,注:民营企业)由于各种税收优惠或其它原因,纳的税不过四千多万,不到我们先工(国企)的四分之一。人家北极集团也没有用那么多人,最近不过才二千多人,他们也没有什么人员负担,多是用的民工,也没有什么几金几险,工资表面看和我们先工的工人差不多,但他们的工人可是没有星期天,每天工作时间也不是八个小时,相对单位产品来讲,人家北极集团的人工成本不足我们先工的三分之一。再有,人家私有民营企业,价格上比我们有优势,也可以通过回扣等手段,进的原材料都比我们先工低多了。我听有人和我们反映,我们先工进的一些原材料,要高出北极集团20%以上。”当前的改革开放,使一些民营企业也感觉到了压力,如小说中北极集团的老总熊占山,面对日益残酷的外资入侵,除了房地产业、钢铁企业和矿山类与房地产紧密的产业发展形势较好外,其它行业也难以获利,他不得不从经济发达的方舟退缩,而考虑到经济不太发达老工业城市寻找机会,甚至在小说结构考虑到农村寻找发展机会。

三是已经改制的国有资本完全退中或不控股的国企实质被少数个人或私有财团所控制,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监管和制度上的制约,大量裁减工人,甚至企业领导人转移或侵占企业资产使企业破产而引发社会问题。小说中已经改制、国有资本不再控股的方钢,原来国企的领导变成了新兴的资本家。这家原有工人上万人的大型钢铁企业,改制后原来国企工人剩下了不过四千多人,他们提出只保留800人左右的管理层、技术和销售人员,其余一般简单的工种都要一步步裁掉,用工资更加低廉的农民工或素质更高的大学生来代替。再如,已经改制的省机电公司的总经理郭世丰,将职工入股的资金和政府协调帮助改制企业的货款共计2000万元转移到了国外,之后自己也潜逃到了国外,省国资委不得不将这家企业重新收回,派驻人员进行管理。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虽然没有更多描写,但类似的改制后的国企,没有了政府部门的监管,企业内部职工虽然入了部分资金但小股东又实难进行的监督,发生类似的事情极有可能。国企改制,结果可能是企业领导层的少数人发了大财,但并不能保持企业一定健康发展下去,却一定会出现大量裁减工人,从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小说中主人公林方敬曾说:“国有企业改制了,国有资产退出了,即使你现职工支付了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金,也不能说政府的责任就完成了,职工的未来命运好坏就与政府无关了。我们的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定要统一到这一点来进行,不能单纯讲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我们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冗员多,你政府部门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来个简单改制,让改制后的企业去对付工人,把多余的冗员裁下去,然后推上社会。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健全起来,这样下去带来的社会问题会很严重的。在国外,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也不会允许你一家企业随便裁员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他也要考虑社会就业率和基本的社会稳定。”

四是全国市县级以下国企基本全部改制,大量国有资本退出,公有制已经不能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成份,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社会又如何和谐。小说中曾经提到了一个全县领导被查处的河谷县。为个县以程旺才为代表的程家与该县的主要领导干部结成的“官商利益共同体”,在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原始积累,涵盖了全县冶金、化工、水电、建筑、采矿等支柱行业。这个利益集团操控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2亿多元,占河谷县国有资本法人企业注册资本金的近80%和私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的近70%。程家的老二程茂才看来,县里的领导不过是他们家的一条狗,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他们程家如果不想做生意了,不给县里纳税,县里的公务员、教师、离退休人员的公司都难以发出来。这种情况下,县里的各个部门只能对程家的人睁一眼闭一眼,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得不去满足。此外小说表现了另一种危机,由于社会分配机制失衡,贫困阶层之间、甚至兄弟之间相互倾轧,如小说中的一起矿难,原因是为了获得20万元的赔偿,贫困的徐家二儿子制造事故将同在井下工作的哥哥炸死,以拿到钱后自己盖房结婚。

五是对国有经济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相反以私有化为重点的国企改革推进的却如此迅速。小说中有一章节“什么是国企改制,你能解释的清吗”,作者用广原省国资委干部沙龙座谈了形式对国企改革中的各种困惑进行了介绍。如对什么是国企改制中,有人说改制就是改国企的管理体制,有人说改制应当改企业的用人机制,也有人说改制就是改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再如,股份企业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一些主张将国企改制的经济学家认为,众多个人出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属于公有制的企业,这显然是错误的。如美国的上市公司,可能有成千上万的小股东,但它也不属于公有制,只不过是私有制的高级实现形式,可以称之为共有性质的私有制,但绝不是公有制的东西。最近,国家提倡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那么混合所有制企业属于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呢?作者认为,如果属于全民的国有股份能够控股则,可以称之带有一定私有成份的公有制企业。相反,国有股份参股甚至相对控股,也只有是接近私有制的经济成份。总之,混合所有制属于私有制和公有制之间的一种公私共有的经济成份,即股份制,公私有两种经济成份并存,但绝不是什么公有制。大量的国企被改制,是少数动机不纯的偷机分子人混淆了股份制与公有制的区别,将股份制简单归于公有制,从而将中国悄悄的引入了私有化的深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