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集电视剧《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十五、十六集(连载)
第十五集 暑假来临 小敏执意要探家
奶奶悲泪 无可奈何回村庄
一
晚上,窝棚里。
桂花正在编织一件精巧的毛衣,奶奶戴着老花镜在那里补袜子。
奶奶抬去头来问道:“今天是星期几了?”
桂花:“星期六。”
奶奶:“那明天就是星期天了?”
桂花笑笑:“这个当然。哎!大娘,你问这个干什么?”
奶奶:“不干什么。”
桂花:“噢!对了!你是不是计算着小敏应该来信了?”
奶奶:“喔!”
桂花:“她好象有一阵子没有来信了。”
奶奶:“一个月零三天了。”
桂花:“王老师今天要是不来的话,明天一定来。”
奶奶:“也不一定,上次他过来时不是说:他们的学校又要搬迁了吗?”
桂花:“学校搬迁,也不过是三天两天的事,早就应该搬完了。他这个人的心是很细的,会体谅你的心情的。小敏如果来了信,就是再忙他也一定会抽出时间过来的。”
“砰砰砰!”有人敲门。
桂花丢下手中的活,踢拉着拖鞋跑过去开门:“肯定是他来了。”
果然是王老师,他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
奶奶放下了手中的活,兴奋不已地:“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正说着你呢!你就来了。”
王老师:“噢!你们在背后议论人呢!说我什么呢?”
奶奶:“当然是在说你好呢?来!今天我要慰劳慰劳你。”
王老师:“慰劳我什么呀!我可是‘无功不收禄’啊!”
奶奶从一个纸箱子里拿出一瓶啤酒和一包油炸花生米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去洗了手以后,又去切黄瓜。
王老师:“大娘!你这是干什么?”
奶奶:“干什么?你整天为了我的事情跑来跑去的,我的心里早就过意不去了。”
桂花:“大娘上个星期天就为你准备好了,你没有来。快点儿享用吧!不要辜负了大娘的一片好心。”
奶奶把花生米倒在一个碗里,把黄瓜也拌好了。拿了一双筷子递给王老师,然后拿着那瓶啤酒转着圈儿寻找着什么:“我记得那个起子好象在哪里?”
王老师伸出手来,说:“把它给我吧!用牙一咬就开了。
奶奶递给他同时担心地:“行吗?别把牙给弄掉了。”
王老师一下子就把啤酒瓶的盖子打开了:“大娘,你这样可就显得太客气了,这让我以后怎么好意思来呢?”
奶奶:“有什么好意思不好意思的?这不过是大娘的一片心意。你要是不吃啊!我可就真要生气了。我还嫌这太简单拿不出手呢?等小敏以后毕了业。我一定要请你和桂花到大饭店里可着劲儿的吃它一顿。”
王老师:“好!我们也就等着那一天呢!不过,在这里以后你可千万不要搞这个了,绝对的下不为例。”
奶奶:“好!好!”
桂花:“王老师,你们学校搬过去了没有?”
王老师:“搬好了,这次的这个地方是乡政府给确定的,以后再也不会搬家了。不过,这个新校址离这里远了几里路,要多走半个小时的路。”
奶奶:“那以后,你来一次就更要多走一段路了?”
王老师:“没事儿。我准备买一辆旧自行车,那样会更方便的。”
桂花:“王老师,你最近去没去过关教授那里?”
王老师一下子被提醒了他连忙放下筷子:“忘了忘了!瞧我这脑筋,光顾着吃喝了,差点把正经事给忘了。”
王老师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拿出一封信说:“小敏来信了,是我上午从关教授那里拿出来的。”
奶奶高兴地笑了起来:“我就计算着该来了。”
王老师:“大娘等的有些着急了吧?我现在马上就给你念。”
奶奶:“急什么?吃完了再念也不迟嘛!”
王老师:“不着急,念完了再吃也可以嘛!这花生米和黄瓜菜又不会凉。”
他的话让奶奶和桂花一起笑了起来。
王老师轻轻撕开信封,然后把信纸打开就念了起来:“亲爱的奶奶!你的身体好吗?——”
奶奶满脸笑容:“每次来信都这样问。”
王老师念:“关教授他们全家都好吗?——”
奶奶:“这闺女越来越懂事了,”
王老师对桂花说:“总是没有咱们俩,咱们只能当无名英雄。”
桂花瞪他一眼:“快点念吧!大娘等着听呢!”
王老师念:“我在这里一切都好。这次的期终考试,我得了全班的第二名。受到了系主任的表扬,还得到了学校奖励的五百块钱的奖学金呢!——”
奶奶高兴的泪都要流出来了:“这孩子没有辜负大家对她的帮助和期望。越来越有出息了。”
桂花:“大娘,我虽然没有见过小敏,但我感觉到她和你一样有股子要强的劲儿。”
王老师继续念:“奶奶放心,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以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回报大家,回报社会。——”
奶奶对王老师和桂花说:“这里边不就包括你们俩了吗!”
王老师继续念道:“奶奶,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奶奶担心地:“这钱都按时寄给她了,她还会有什么事呀?”
王老师念:“再过半个多月,我们就要放暑假了,放了暑假,我打算回家去看你。——”
奶奶听了这句话,脸色骤然大变:“这,这闺女,这可使不得呀!”
王老师念:“奶奶,我已经快一年没有见过你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是天天夜里都梦见你。有好几次都是从梦中哭醒的,奶奶,我真的是太想你了。”
奶奶哽咽起来:“小敏呀!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你现在为什么要回来呢?”
王老师又念:“奶奶,你这次来信一定把你的地址告诉我,我下车就直接去找你。——”
奶奶放声大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数落着:“小敏那!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你为什么非要想着回来呢?你一回来,这不就全都露了馅儿了吗?”
奶奶那悲痛的哭声让桂花也掉下了眼泪,她用纸巾擦拭着自己的泪水。王老师也是眼泪汪汪的。
过了一会儿,奶奶的哭声才慢慢的小了,变成了抽噎。
王老师说:“大娘!小敏想回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你现在的这个情况,又不想让她回来。咱们应该想一个什么办法?怎么能做到两全其美?”
奶奶完全停住了哭声,她用桂花递过去的毛巾擦去了满脸的泪水后,斩钉截铁地说:“没有别的好办法!王老师,你现在就马上给小敏写信,说什么也不能让她回来。”
王老师立刻从皮包里拿出了纸和笔铺放在小桌子上:“大娘,你说吧!”
奶奶坐到了王老师的跟前,认真地:“你就写,奶奶坚决地不同意你回来。有三个理由。第一,你不回来可以节省路费,把钱都用到学习和生活上;第二,用这段时间在学校可以多看点儿书,多学习点儿东西。第三,你不回来,奶奶还能在这里可以多挣一点钱。”
王老师:“就这样写吗?”
奶奶:“就这样写。你再写上,奶奶只希望你把所有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要有大志气,不要总是想我。等你大学毕了业再回来,那时候,奶奶会高高兴兴的去迎接你的。”
王老师写完信,又给奶奶念了一遍。
念信的时候,他的心情显得很沉重,念完后却又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和桂花对望了一眼,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
奶奶听完了信,坚决地说:“就这样吧!王老师,你可一定抓紧把这封信送出去,不然,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王老师点点头:“好!我明天一大早就把这封信发出去。”
奶奶的泪水又出来了,她对着前方喃喃地说:“小敏那!你千万要听奶奶的话呀?”
三
十天之后,窝棚内,奶奶和桂花一边吃早饭一边说话。
奶奶:“我给小敏的信已经发过去十来天了,根据我计算,也该来回信了。桂花!要你说,小敏看到我的信后会听我的话吗?”
桂花摇摇头:“这个我可说不准。因为你们两个人各人有各人的道理。”
奶奶满面愁云:“但愿她不要回来。一回来,我就得回家,至少要影响我两个月不能讨钱。”
桂花:“大娘!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可要做好小敏回来的思想准备呀!不然,她如果非要回来的话,你可不要弄的措手不及!””
奶奶怔怔地看着前边,忘记了吃饭,用祈祷的口气说:“小敏呀!你可一定要听奶奶的话,千万不要回来呀!”
这时,半掩着的屋门被推开了,王老师拿着一封信走了进来。
奶奶一看到他,脸色变得十分紧张,她急切地:“王老师!一定是小敏来信了吧?她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从王老师的表情上就能估计出信的内容了,他慢慢地说:“我已经看过信了,她说她一定要回来。你看怎么办?”
奶奶的脸上的肌肉在抽搐着,她的两眼发直,嘴唇哆嗦着。过了好半天,她的嘴里才爆发出一声震撼人心的哭喊声:“小敏那!你怎么就不听奶奶的话呀!”
王老师和桂花连忙上前扶住就要倒下去的奶奶,让她在一个比较舒适的凳子上坐下。
奶奶一边哭一边数落着:“小敏那!你怎么就不体谅奶奶的难处啊!你在学校里多看点书多好!非要回来干什么呀!你的脾气为什么这么倔呀!”
王老师劝她:“大娘!孩子既然已经决定回来,你也不要太难受。你就是再哭也没有什么用了!快想想怎么安排她回来的事情吧?”
奶奶抽泣着说:“怎么安排?只有回家一条路了。你赶快给她写信,就说我在家里等她,唉!小敏这一回来,全都乱了套了。”
桂花也安慰她说:“大娘!你也要想开一点,小敏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家,这一走就是一年,也该让她回来看看你了。其他的同学要是都回家去了,宿舍里只留下她一个人,那她不也是很难受吗?还有,你离开家已经快一年了,也该回去看看了。在这里,风里雨里也奔波了了好几个月,也该调养一下身体了,对吗?”
奶奶没有答话,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反正这不是我心眼儿里的意思。”
四
几天后的晚上,窝棚内。
奶奶正在试穿着那件新衣服,上下左右地转着看。因为她的头发又染黑了,梳理的整整齐齐,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桂花从外边回来了,她看到奶奶的这身装束,大为赞叹:“大娘,你的皮肤好,脸上皱纹又少。这一染发一打扮,还真有城市老年人的派头。”
奶奶:“是啊!在县城里,秋菊她们都说我是‘太太身子保姆命’呢!”
桂花听了奶奶这句话,“咯咯”地笑出了声:“她们还真会灵活运用啊!这句话的原话是‘小姐身子丫鬟命’。”
奶奶:“只有这样打扮,小敏才可能会相信我真的是在城市里给人家当保姆的。我们农村人有句老话说:‘干啥得象啥,卖啥得吆喝啥。’”
桂花:“我们那里也有这句话。到了家里,给小敏多做点好吃的东西。”
奶奶:“唉!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倔,像我。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桂花:“女孩子也应该和男孩子一样要有个脾气,有一股子倔劲。只有这样的性格才能做事情。”
奶奶:“你还夸她?她这一倔,我至少少挣八九百块钱。”
桂花:“你还是没有想通。其实,你那么坚决的不让她回来,是有背于人之常情的,所以,你越不让她回来她越是要回来。还有,你说让她毕业以后再回来,那就更不合情理了。这就是年轻人的逆反心理。”
奶奶:“是啊!现在想想,她回来看看我也好,要不然,她在学校里也不会安下心去学习的。”
桂花:“大娘!你终于想通了。”
奶奶:“不管到什么时候?这老年人和年轻人考虑问题都会不一样的。”
桂花:“王老师给你买好火车票了吗?”
奶奶:“买好了,晚上十一点的火车,到明天早上七点到我们县城。我到县城还要去看望一下那家亲戚,按我的计划。中午十二点以前,我就会回到我们村里的。”
桂花:“小敏什么时候回来呢?”
奶奶:“根据王老师的猜测:不是后天就是大后天。”
桂花:“那王老师什么时候来呢?”
奶奶:“快了吧?他说吃过晚饭就来的。”
五
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
王老师和奶奶坐在椅子上一边侯车一边说话。
奶奶:“这么大的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是不是每天都有这么多的人在这里坐火车呀?”
王老师:“是啊!全世界就数我们中国人最多,坐火车的人也是属我们中国最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做生意的、打工的、出差的、上学的等等都要坐火车。特别是我们这个火车站,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站。很多的人都要在这里坐车和换车的。”
奶奶:“是吗?小敏也是在这里坐车吗?”
王老师:“对,她也是在这里倒车的。”
奶奶:“没有想到我这一辈子还能到这里开开眼界。”
王老师:“大娘!要是你觉得不行的话,我送你到县城吧?”
奶奶:“不用不用!只要你能把我送上火车就行。你到车上给别人交待一下就行了。你们学校也快放假了,事情都是忙得很,你的工作要紧。”
这时,候车大厅的喇叭响了——。
王老师听了听,正是让他们坐这列火车的人准备上车的。周围的旅客都站了起来忙着收拾自己的行李,排着队准备上车。王老师和奶奶也排在了队伍里。王老师说:“大娘!坐火车你不要慌,都是对号入座的,年纪大了,不要和他们挤。”
人流开始向前蠕动起来,检票员大声喊着:“请大家排好队!把车票拿在手中,一个一个的往前走,不要拥挤!”
奶奶问:“那咱们两个人的车票为什么不一样?”
王老师说:“我这个是站台票,只能进站,不能坐车的。”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检票口。开始检票——。
六
站台上。
王老师搀扶着奶奶来到了八号车厢的门口。
他对站在门口的列车员说:“同志,这位老人上车不方便,我想送她上去帮她安排好座位就下来。”
那位列车员点点头用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王老师便搀扶着奶奶慢慢地上了车,来到了奶奶的座号上。王老师先安顿奶奶坐好。把奶奶的包袱放到了行李架上,又把手里提着的一袋食物放到茶几上。然后四下里看了看,向对面一个学生摸样的年轻人说:“这位小兄弟,请问你是在哪里下车的?”
那学生说:“终点。怎么了?”
王老师笑笑:“那就麻烦你一件事,这位老人是在陵川县车站下车的,请你到时候给她说一声,帮她一把,送她下车。可以吗?”
学生说:“可以啊!到陵川是几点?”
王老师:“六点五十。“
那学生笑着说:“可以是可以,就怕我到时候睡不醒。”
他旁边的一个五十多岁的干部模样的人说:“那就交给我吧!我也是在陵川下车的。”
王老师一听高兴起来:“好!那就拜托你了。谢谢你啊!”
那干部:“不用不用。你放心,我会安全地把这位大娘带下车的,我家里就是在县城。”
王老师转身对奶奶说:“大娘!明天早上下车时,他们两个都会照顾你的。一路上您多保重,火车就要开了!我下去了啊!”
奶奶:“你赶快下去吧!放心!我没事儿的。”
王老师向那两个人摆摆手,就下车走了。
不大一会儿,火车就徐徐开动了。
透过车窗,奶奶看见王老师还在站台上看着她,她便站起来向外边招手让他回去,他也向奶奶招手。
火车越开越快,渐渐地看不见王老师了,奶奶才坐下。
那干部问:“他是你的什么人啊?对你这么好?”
奶奶想了一下说:“是我儿子。”
那干部说:“你有这么孝顺的儿子,真有福气啊!”
奶奶惬意地笑了。
七
陵川县火车站出站口。
那位干部搀扶着奶奶走了出来。
他对奶奶说:“你住哪条街?我把你送到家里去。”
奶奶忙说:“不用不用,你忙你的去吧,我的那家亲戚就离这里不远。”
那干部:“我说的可是真的。你不是县城里的人,这么大的年纪了,千万别再走迷了路?”
奶奶笑笑:“不会,我去年在这里住了一年,道儿熟着呢!你就放心吧!”
这时,一个女孩儿站到了他们面前,朝那个干部喊了一声:“爸!你回来了?”
那干部:“姗姗,你怎么提前回来了?我去省里办事,顺便想和你一起回来,到学校一问,你昨天就回来了。”
姗姗笑笑:“我太想你和妈妈了呗!”
她看看奶奶,问:“这位是——”
那干部:“我们火车上认识的,也是刚从省城回来,她的孙女也是在上大学,和你一届。”
姗姗:“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奶奶笑笑:“你们走吧!我该拐弯儿了。”
那干部:“行吗?不远吧?不然让姗姗送送你?”
奶奶向他们招招手:“不用,你们赶快走吧。”
奶奶向前走去。
八
奶奶提着包袱来到了家明家的院门口。她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按响了门铃。脸上一副激动的表情。
门开,家明一看是奶奶站在那里。先是一楞,接着便上前一把抓住奶奶的手,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表婶!你去了哪里回来了?你可把我们给急坏了。”
奶奶也是激动的紧紧的握着家明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我,我刚从省城回来。”
家明接过奶奶手中的包袱,把奶奶领到屋里的沙发上坐下。他从冰箱里拿出一桶饮料递给奶奶:“表婶,你这一去就是几个月,走的时候为什么不给我们打个招呼啊!”
奶奶:“那时候,唉!说来话长,以后再告诉你们吧!家明,你们现在过的还好吧?素云呢?她现在干什么呢?”
家明:“她现在好着呢!早就又回水利局上班了。表婶,只从你走了以后,可把我们给急坏了,去农村老家找你,村里人说不知道。在电视台登广告,也没有效果,我们就又去派出所报了案,也是没有你的一丁点儿消息。”
奶奶:“我现在在省城里给人家做保姆。”
这时,素云下班回来了,她一看奶奶回来了。也是又惊又喜的上前一把抓住奶奶的手,泪花闪闪地说:“表婶!你可回来了!”
奶奶也激动地:“素云,你好啊!你现在可是比以前胖了。”
素云坐在奶奶身边拉住她的手不放:“表婶!你现在可是瘦多了?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你去了哪里?在干什么?”
奶奶:“我从那家出来,就去了省城。在一个大学的家里当保姆。”
家明:“素云!你别和表婶把话说完了,留着晚上说吧。你去街上买点东西吧,表婶回来了,咱们得好好庆祝庆祝。”
素云:“好!我现在就去 。”
奶奶拦住她:“别麻烦了!有什么吃什么就行了,我有不是什么稀客?”
家明:“你还不是稀客?表婶,你这个客人够稀的了。一走就差不多是半年,说句不太吉利的话,我们还以为会看不到你了呢?这回我们一定的好好招待招待你,弥补弥补我们的那个什么?哦对了!——歉疚之情。”
素云也说:“表婶,你就坐在这里好好休息一会儿吧,要是累了你就回屋里躺一会儿。坐了一夜火车挺累的。”
奶奶:“我在火车上已经睡了一会儿,现在来到这里看见了你们怎么还能睡得着。你要去就快走吧,不要买那么多东西,天气热,吃不了都坏了。”
素云朝她笑笑就走了。
家明一边在厨房忙乎一边和奶奶说话:“表婶,这回来了就不走了吧?”
奶奶:“走。还的回去。这次回来,主要是小敏放暑假要回来。我在人家教授家里多不方便啊!等小敏走了,我还得回去。”
九
家明家。
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三个人边吃边说。
素云:“表婶!等小敏回来,你一定要领她来家里住几天,来这里认认门儿,认认亲戚。”
奶奶:“好,好,我们一定来。”
家明把一块鸡大腿夹到奶奶的碗里:“表婶,你尝尝这个鸡腿儿。,味道好着呢!现在的‘郭家烧鸡’越来越好吃了。入口就化。”
奶奶:“好,好,你们也吃啊,别光让我吃。”
素云:“表婶!你这么大岁数了?在外面肯定是不容易的,我看你现在比过去在我们家里时瘦了不少,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吃不惯那个教授家里的饭菜啊?”
奶奶笑笑:“不是,刚开始去了的时候,还胖了不少,是我自己故意减肥减下来的,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吗?”
素云:“是吗?不过瘦也要瘦的恰当,太瘦了也不好。你以后要适当增加一些营养。”
奶奶:“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以后会注意的。”
家明:“表婶到底是在教授的家里做事的,现在说话都和过去不一样了。”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素云说:“不过要我说心里话呀!表婶,这回等小敏走了以后,你就不要去省城了。还住我们家里算了,外边再好。毕竟是在人家家里。你的年纪毕竟大了,在我们自己家里,各方面都会有个担待和照应。”
奶奶:“那可不行。咱们说话要算数的,来的时候跟人家说好了要回去的。做人不讲信用可不行。”
家明:“好,好,既然你已经和人家说好了,我们也不勉强你。不过,你这次回去以前,一定要留给我们一个联系的电话。要是万一有了什么事?我们也好联系。”
奶奶想了想:“他们家的电话我记了几次也没有记住,等我回去了,再想办法告诉你们好不好?”
家明:“对了!你回去了最好给我们打个电话。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是——,给你说了你别又给忘了,我给你找张纸写上去给你带走。”
说着他起身就去找纸笔。
素云:“你看你?表婶又不是现在就走?你就不会吃完饭再写嘛!”
家明:“现在我的脑筋一天不如一天了,等一会儿就可能把这件事儿给忘了。真的是老了。”
素云笑笑:“你在表婶面前也敢说老?”
家明:“我这个老和表婶的老不一样;她是绝对的,我是相对的。在她的面前我当然还是年轻人嘛!”
他把电话号码写好后,把纸条叫给奶奶:“表婶你把这个收好别弄丢了。到了教授家里就给我们打电话。说不定以后我们还会去教授家里看你呢!”
奶奶听了家明最后的一句话时,脸色有些尴尬起来。
但她发现家明他们两个人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表情时。她的脸上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的脸色:“好,好。”
吃完了饭,家明起身收拾碗筷,奶奶也站起身来要帮忙。家明忙阻止了她:“今天可不能让你动手,因为你今天是我们的客人。你去坐到沙发上和素云说话吧!”
素云满面笑容地把奶奶拉到上坐下:“家明说的对,今天你是我们的贵客,我负责接待您,让他一个人去收拾吧!我们这么多天没有见面了,有很多的话我还要和你说呢?”
奶奶:“好,素云,文哲什么时候回来啊!”
素云:“快了,前几天打电话,说过五六天就回来。表婶,你当保姆的那个教授是哪个大学的?是不是文哲他们那个大学的?”
奶奶又有些惊慌起来:“不,不是吧?我记得好象是什么党校的?”
家明:“看你问的?省里有几十所大学呢?怎么会那么巧?”
素云白他一眼:“万一呢?表婶,有一个问题我和家明一直很纳闷。当初你在那个叫兰珍的老板娘的家里不是干的好好的嘛?那个时候,你们在一起相处的非常好。形同母女。可是为什么你又突然被赶出了她的家,她怎么又去山上当了尼姑呢?”
奶奶大吃一惊:“什么?兰珍她去当了尼姑?这我可是一点也不知道啊!当初她把我赶出她的家,是因为她挨打后犯了精神病。她不是故意的,我也不怪她的。可是她为什么要出家呀?这个兰珍!找个好男人过日子不就行了?犯的上去当什么尼姑啊!”
素云:“这种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可能她是受不了社会舆论的压力。”
家明走了过来:“算了算了!过去的事情就别再提它了。表婶,你就给我们说说现在小敏的事情吧!她在学校里的学习怎么样?“
一提孙女的学习,奶奶的眉头一下子就舒展开来,她眉飞色舞地说:“说起她的学习,小敏在这方面可没有让我失望,这个学期她在全班考了第二名,还得 了五百块钱的奖金呢?“
素云:“是吗?真不错,你的辛苦可是没有白费,她可真是为你们家争气啊!”
家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比我们家文哲强多了,上了三年大学,从来就没有进过前五名。等这小子回来,我给他找个现成的学习榜样让他学习学习。”
奶奶:“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样的。”
电话铃响,家明接听,脸上绽开了笑容:“啊!儿子呀!噢!后天回来?好!你妈天天念叨你呢?你妈早就想你了,特别是这两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我想你了没有?有时候也想过,对,对,我是你的后爸。臭小子!你的刘奶奶也在这里,好!好!代你向刘奶奶问好。好!等你回来再说吧!就这样。挂了啊!”
家明放下了电话,高兴地:“这小子,后天就回来了。表婶,他说让我向你问个好,还说等小敏回来以后,让你一定带她到我们家里来,他们好好切磋切磋。”
奶奶:“好好!不过,这什么叫切磋切磋?”
家明一时想不起来合适的词语:“这个切磋就是——,就是——”
他用两只手比划着,让人更不明白了。
素云笑了:“切磋的意思,就是互相交流交流他们上大学的感想和体会。
奶奶:“好!到时候就让他们切磋——切磋。”
家明:“对!对!这人一天三迷。”
素云笑他说:“你有时候一天都六迷了。”
他又自嘲地说:“嗨!对!这办公室主任还不如让给你当呢?”
素云笑笑:“不一码事。我可干不了你的那个工作,整天乱七八糟的。”
奶奶吃过饭就想回去,但他们执意留她住一晚上,于是奶奶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饭才回去,家明一直把她送到汽车上,还给她买了汽车票。
第十六集 幸福时光 祖孙俩享受天伦
小敏谢恩 令奶奶惶然失措
一
第二天的上午,陵川县的三路公共汽车停在了吕家沟村的村口。
奶奶在一个售票员的帮助下,慢慢地走下了汽车。她整理了一下额头上的头发,抻了抻自己的衣襟,便提着包袱向村子里走去。她看到一切都还基本是老样子。
因为是快到了中午时分,村里的街道上几乎没有人。
奶奶很快就走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这时,她家的邻居大娟扛着一把铁锹从家里走了出来。
她一抬头就看见了奶奶,先是稍微愣怔了一下。她又揉揉眼睛,定睛看看,认准了眼前站着的真是奶奶时,高兴的大叫了一声“大娘。”
她丢下铁锹就向奶奶跑了过来,她激动地握着奶奶的手喊道:“大娘啊!你跑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大伙儿想的好苦啊!”
奶奶也激动地拉着大娟的手说:“我也是很想你们大家啊!”
性情直爽的大娟的眼泪都流了出来:“大娘!你走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不来个信,我们大家还都以为——”
大娟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奶奶的眼圈儿也红了,她安慰大娟说:“别难受了大娟,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
大娟擦去了脸上的眼泪后问奶奶说:“那你现在在哪里?”
奶奶说:“原来是在县城,今年开春的时候,我又去省城了。”
大娟吃惊地:“去省城?那么远?你去哪里干什么?”
奶奶笑了:“看你问的这么急?咱们别光在这里站着了?回院子里去吧!以后会有时间给你说的。”
大娟也说:“你看我?光顾着高兴了,走!跟我回我们家去吧?回我们家吃饭去吧!”
奶奶说:“不用了,我刚刚在县城里吃过了。你先忙着干你的活吧!等我把这院子、屋子打扫一下,闲下来我们再慢慢儿说话。”
大娟说:“我只是没事想去地里去看看。你这一回来,我还去看什么看?我和你一起把院子和屋里打扫一下吧 ?”
奶奶笑笑:“那好。先谢谢你了。”
大娟帮奶奶把栅栏门移开,两个人就走到了院子里。因为有很长时间没有人住了,到处都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
大娟见状便说:“我回去拿一把大扫帚来,先把这个院子扫扫。”
说着她便回去拿扫帚去了。”
奶奶掏出钥匙打开了屋门, 屋里所有的东西上面也都是蒙了一层灰尘。睹物思故,奶奶的鼻子又有些发酸,眼圈儿也红了。
转眼之间,大娟已经把扫帚拿了过来,开始在院子里“刷刷”地扫了起来。奶奶连忙抹去眼角的泪花,拿起一把笤帚来到院子里,在窗台上等扫帚扫不到的地方清扫起来。
大娟说:“你就别干了,我一个人就能行的。”
奶奶:“不行,这旮旮旯旯的地方你的大扫帚扫不到。”
不大一会儿,院子就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了。
接着,她们来到屋里面开始打扫屋子。
奶奶从一个柜子里找出两条毛巾。两个人一个人头上顶了一条。大娟用笤帚扫地,奶奶则用鸡毛掸和抹布除去各种家具上的灰尘。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说话。
大娟:“大娘!这么说,你早就去省城了。你的胆子也真够大的!”
奶奶:“是一个熟人介绍的,是在一个大学教授的家里当保姆。”
大娟:“那活重不重?他们对你好不好?”
奶奶:“活不重,擦擦桌子扫扫地什么的。他们家的人都对我特别好,一点也不嫌弃咱是农村人。对我跟对自己家的人一样。”
大娟:“那你的运气真好。我舅舅家的一个亲戚,是一个女孩子,她也是去给人家当保姆,那家人对她可不好了,整天跟防贼一样的对待她,结果她干了不到十天就跑回来了。”
奶奶:“不管是哪里的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好的不好的。”
大娟:“对!你的运气好,总是碰到好人。”
奶奶笑笑:“是啊!我的运气就是好。”
大娟很快把地扫完后。她对奶奶说:“大娘,你把柜子的门打开,让我把被子拿出晒晒。这么长的时间没有盖过,肯定返潮了,把霉味儿给除除。”
奶奶一边用钥匙开柜子的门一边问:“大娟,栓成过年回来了没有?他现在还在广东吗?”
大娟把被子抱了出来,说:“回来了。只过了十天就又走了。他说那个工地上的活儿挺紧的。这个麦收又没有回来,把我累坏了。多亏我的两个娘家兄弟帮忙,要不然我一个妇女,怎么着也不会把那么多的粮食弄到家里。”
她们一起抱着被子往外走去。
奶奶:“你一个人在家,也真是挺不容易的。农活比不得别的事情,说忙忙一阵子,耽误了农时,就会耽误一季的收成。”
大娟:“是啊!咱们这里什么时候也实行电视上的那个合作社就好了,可以互相帮帮忙。今年亏得有亲戚帮忙,要不是他们,种玉米的季节就会给耽误的。”
她们回到了屋里,又继续打扫床上和家俱上的尘土。
大娟:“你一走就没了影儿,最着急的就是金柱了。他去县城里找了你好几次,也没有打听到你的消息。他也几次到县城你的那家亲戚家里去找你,每次都是锁着门。问他的邻居,人家也都说不知道。”
奶奶:“城里人都那样,谁也不打听别人的事。金柱现在在家吗?”
大娟:“没有。上个月收了麦子以后,他把门一锁,领着双菊就出去做生意了。听说是在上海郊区的一个什么开发区开了一个小饭店,是他的一个老战友让他去的。”
奶奶吃了一惊:“那他不当村长了?”
大娟:“被选掉了。”
奶奶:“他犯了什么错误了?”
大娟:“没有,四月份村里搞选举,东头赵家的人户大,背后花钱买选票,把他给选下来了。”
奶奶的表情有些沮丧起来:“唉!”
大娟:“大娘!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奶奶:“走。我这次回来,一是小敏要回来,住在人家家里不方便,二是我也该回来看看了,等小敏开了学,我还得走。”
大娟一听奶奶的话也有些泄气:“唉!你一走,整天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了。”
奶奶:“怎么?你的好朋友艳红、春妮儿她们都不在家吗?”
大娟:“都走了,都跟上他们的男人们走了。”
奶奶:“走了这么多的人啊!”
大娟:“除了我们这些有孩子、有老人的。年轻的年壮的都出去了。”
奶奶若有所思地说:“是啊!我到了外边也看到了,外边的钱是比家里好挣。虽然苦点儿累点儿,怎么着也比总早家里死守着这几亩地强啊!”
房子完全打扫干净了。
大娟说:“大娘!你昨天坐了一夜的火车,这又干了半天的活,也该休息一会儿了。我就先回去了,到了下午你一个人就不要再做饭了,就到我们家里去吃吧?我多添一碗水就够你吃的了。”
奶奶:“行!大娟,你稍等一下。”
奶奶从她的包袱里掏出一包水果糖递给大娟:“大娟,把这个拿着,回去给孩子们吃,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大娟推了一下奶奶手里的那包糖果转身就急忙往外走:“你在外边挣点儿钱不容易,我们怎么还能要你的东西?”
奶奶追了出来 :“大娟,你看你怎么能这样呢?把我当成外人了不是?这是我在省城专门给孩子们买的。你要是不拿?等会儿我也得给你送过去。”
奶奶说话的语气有些生气的样子。
大娟只好走回来接过那包糖果:“那我就替孩子们谢谢你了,你晚上一定去我们家吃饭啊!”
奶奶笑了:“行!你就是不叫我,我也得去,我现在是连一把面也没有啊!”
二
第二天上午,在县城的一条公路上。
小敏坐在一辆开往家乡的汽车里,兴奋地向外张望着,她对司机说:“喂!师傅,到了前边吕家沟的路口你给我停一下车。”
司机:“哪个路口?是头一个还是第二个?”
小敏:“第二个。”
没过多久,车就到了。
小敏说:“好了好了,就是这里。”
司机稳稳地把车挺了下来:“慢点儿啊!”
小敏从车上跳了下来,朝汽车扬扬手:“谢了师傅!”
便兴冲冲地向村里走去。
迎面走过来一个放羊的老汉。他赶着的那一群羊在路边一边吃草一边走。小敏跟他打招呼:“德宝爷爷!您放羊啊?”
德宝爷爷:“噢!这不是小敏回来了吗?快回去吧!你奶奶在家里等着你呢!”
小敏:“哦!”
听了德宝爷爷的话,她更是加快了脚步。
三
家里的院门口。
奶奶正在门口的一个石墩儿上坐着。有几个小孩儿在一边玩耍,奶奶不时的抬起头,用手遮挡住阳光向村口的方向张望。
小敏一转过弯,就看到了奶奶,她快步向奶奶奔去——。
同时,奶奶也看见了小敏,但她有些认不准,她站起身来,使劲用手揉了揉眼睛,看清楚了真的是小敏时,也激动地向小敏迅速走了过去——。
终于,祖孙俩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小敏的泪如涌泉,泣不成声:“奶奶,我好想你啊!你为什么不让我回来呀!”
奶奶也是泪流满面:“我的好孙女!奶奶我其实也很想你啊!可是,可是奶奶是想让你多长点本事啊!”
两个人哭成了一团。
几个小孩子停止了玩耍,疑惑不解地望着正在哭泣的她们,其中一个比较小的孩子也无缘无故地跟着她们哭了起来。
四
院子里的枣树下。
奶奶坐在小凳子上一根一根地择韭菜,小敏坐在一个高凳子上给她梳头发,奶奶的眼角和眉梢都挂着喜气和微笑。
小敏:“奶奶,你是不是经常染头发啊?”
奶奶:“是啊!你走后的这一年里,我的头发白的特别快。染了头发就显得年轻多了。”
小敏:“现在,给城市里的人们当保姆,不但要注意形象。另外还得注意卫生。奶奶你在家里就特别喜欢干净。不管到哪里肯定也是不会差的。我这次回来,对你所说的一切都很满意,就是有一条不理想。”
奶奶笑着说:“哪一条不理想?奶奶坚决改正。”
小敏:“那就是你太瘦了。”
奶奶笑了:“傻丫头,奶奶不是跟你说过吗?奶奶这是故意减肥的,瘦了对身体有好处,干起活来也利索。”
小敏:“那也要适当啊!什么都有个限度,太胖了不好,太瘦了也不好。你以后该吃肉还得吃肉。只是少吃点肥肉就行了。”
奶奶:“好,好,奶奶听你的话,以后多吃有营养的东西。”
小敏:“好,这就对了。人老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很重要的。”
奶奶:“小敏,这句话只从你回来以后,都给我说了好几遍了。小孩子家家的,也学会罗罗嗦嗦的了,到你老了,不知道该变成什么样子呢。”
小敏笑笑:“奶奶,这你就不懂了。这不叫罗嗦。这叫做有意识的重复。我之所以这样故意的有意识的重复,是想引起你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是带有一定的 目的性的。”
奶奶:“噢!我孙女上了大学,还真是长了不少学问。又是有意识、又是目的性,跟奶奶说话也满口新名词了。”
小敏笑笑:“不好意思啊奶奶!这是一种语言惯性。”
奶奶:“那你就随便惯吧!反正你也惯不了多长时间就又该走了。小敏,你给我讲讲?你在大学里是怎么生活的?在那里上大学和我们家上中学有什么不一样?”
小敏:“上中学,主要是靠老师讲课、辅导,到了大学,主要就靠自己了。你如果不想学习,也没有人来催你。有不少的学生一到大学里就不好好学习了,就开始混了。因为他们的家庭条件好,又有个好爸爸。学好学坏都有好工作在那里等着他们呢?”
奶奶有些担心地:“那你千万可别跟他们学习啊!”
小敏:“我的好奶奶呀!你的孙女是那样的人嘛?咱们家里是什么条件啊!再说了,那些混的人主要是男生。女孩子和男孩子的本性本来就不一样。我们宿舍里的八个女生啊!一个比一个用功,学习一个比一个好。大家都说我们是‘八朵金花’呢!”
奶奶咧嘴笑了:“这就对了,这才是我的好孙女呢?”
小敏认真地说:“奶奶!为了让我上大学,你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去给人家当保姆,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
奶奶更高兴了:“好!只要你能上出材料来,有了出息,奶奶我就是累死也是甘心情愿的。”
小敏嗔怪奶奶:“你又说不吉利的话了?我现在在学校里努力的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让你能过上好日子的。”
奶奶:“好!好!奶奶以后就等着跟你享福呢?跟着你坐飞机,坐轮船。”
小敏:“这还差不多。”
奶奶:“只要你能有这份孝心,比什么都强。”
小敏:“奶奶,你实话告诉我,你做事的那个教授和他们家的人真的对你很好吗?”
奶奶:“你这丫头!我都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不信?难道奶奶我还会说谎不成?奶奶我这是前世修下的福,找了这么好的人家。就跟我在信里和你说的那样,人家虽然是城市人,可在咱们面前一点儿都不摆架子。张口刘妈闭口刘妈的,叫的可亲了。总怕我累着,经常嘱咐我要注意身体。”
小敏:“他的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啊?”
奶奶一边想一边说:“他们家里呀!有四口人,除了关教授以外,还有他的儿子和儿媳妇。不过他们都在外边做生意,不经常回来。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孙女正在上小学三年级。”
小敏:“那你经常都干些什么活呢?”
奶奶:“就是做点饭,擦擦桌子扫扫地什么的?”
小敏有疑问了:“扫地?他们家那么有钱?难道不是铺的地毯吗?”
奶奶因为说露了嘴,额头上一下子就冒出了汗珠,她慌忙用手比划着:“是,是地毯,是用那种高级笤帚扫的。”
小敏疑惑地:“高级笤帚?笤帚还会有高级的?我怎么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吸尘器啊?”
奶奶借坡下驴:“对,对,就是吸尘器,我年纪大了。也记不住那个东西的名字,我在县城帮人家看孩子时也使用过那玩意儿。”
小敏:“噢!关教授家里的条件还真算不错啊!”
奶奶悄悄用手抹去了额头上的汗水:“ 是啊!他们家里的条件好着呢!”
小敏:“奶奶,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会不会同意?”
奶奶:“什么想法?”
小敏:“既然人家关教授对咱们那么好!我认为咱们也得知恩报恩,奶奶,你说我是不是应该买点东西去看看他?”
奶奶一听小敏的话,脸色立刻变得煞白,神色慌张向她摇着手说:“小敏!那可使不得!可千万使不得呀!”
小敏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了:“奶奶,你怎么了?我想去看望一下我们的恩人,这是人之常情。你怎么会吓成这个样子呢?”
奶奶知道自己刚才有些过于失态了。便坐直了身子,竭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语气缓慢地边想边说:“小敏那!你是不知道啊!我跟你说:人家关教授可是个仗义疏财的大好人那!”
小敏:“他那么好,那我不是更应该去看他了吗?”
奶奶:“那可不行。”
小敏:“为什么?”
奶奶:“因为,我在他家里看到,凡是去他家里探望他的学生,他都要送给别人一大笔钱的。”
小敏:“真的吗?”
奶奶:“好几个呢!都是我亲眼看见的。你要是去看他,他一定会认为你去是想去要钱,会认为是我的主意,以后我就不好在那里干了不是?”
小敏:“噢!是这样啊!”
奶奶:“是啊!人家对咱们已经帮了不少了,咱们尽量少给他找麻烦。等以后你毕业了,咱们再去看他也不迟嘛!”
小敏笑了:“那好!那我就听你的,我不去了。”
奶奶擦着头上的汗珠:“这就对了,这才是我的好孙女儿呢?”
小敏笑笑:“奶奶!你只要给我说清楚,我不就明白了?看把你吓得这一头汗,来!让我给你擦擦。”
五
主动留在学校值班的王老师正在教研室里看书。
校长走了进来:“王老师,看书啊!”
王老师连忙站起来:“校长有事吗?”
校长:“没事,我随便走走,你坐吧!”
王老师倒了两杯水,一人面前放了一杯。他自己也坐了下来。
校长:“放假前你的那堂课讲的太好了,不仅挥洒自如、旁征博引。而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所有听课的领导和专家都大为赞赏啊!特别是那位在全国教育界都有很著名学者马文轩先生都给了你很高的评价,他说了八个字‘后生可畏,前途无量’!”
王老师:“他不过是为了鼓励我而已,校长过奖了!”
校长:“你不要过于谦虚了,你也知道,我还从来没有这样当面夸奖过任何一个人呢?”
王老师:“那就谢谢校长了!”
校长:“这次的考评对于我们这个学校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这样一来,我们这个四处流浪的孤儿就可能会变成有妈的孩子了。这回我们学校的资格被认定,你的功不可没,我们学校董事会已经研究过了,准备给你提升一级工资,并奖励你一千元的奖金。”
王老师:“谢谢您了!其实,这都是校长和大家的功劳。这奖金就不要给我了,还是发给那几个年龄大的老师吧?”
校长:“他们也有他们的份。这是学校对你特殊的奖励,就不要推辞了。你是受之无愧的。”
王老师:“谢谢校长,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工作的。”
校长笑着站了起来:“你工作吧,我就不打搅了。别送了”
校长向他做了一个不送的手势。就朝外面走去。
王老师站起:“校长,你慢走啊!”
他把校长送到了门口。
王老师又继续坐在那里看起书来。
又有人敲门,王老师:“进来!”
进来的是门卫和桂花的好朋友玉玲。
门卫:“王老师,她找你有事。”
王老师一看不认识:“你是找我的吗?”
玉玲:“你就是王清泉老师吗?”
王老师:“是啊!你找我有什么事?”
玉玲:“我叫玉玲,是桂花的老乡,我们一起做事的。”
王老师的表情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你坐下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玉玲:“桂花她昨天晚上发起了高烧,一直是昏昏沉沉的,看样子很厉害。我让她去医院她又不肯去,昏迷中总是喊你的名字。我和她是好朋友,以前听她说过你在这边的学校里教书,我就跑过来了。我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你看——”
王老师立刻站了起来:“你做的太对了,我得先谢谢你。你等一下,我去请个假马上就过去。”
那个门卫说:“校长刚回到他的办公室里去了,你快去吧!”
六
马路上,王老师骑着自行车带着玉玲快速地向前驶去。
七
桂花窝棚里。
桂花躺在那里喘着粗气,嘴里喃喃地:“哎呀!我身上好难受啊!”
门开,玉玲领着王老师闯进了门。王老师走近桂花的床前,俯下身子轻声问道:“桂花,你怎么了?”
桂花的脸通红通红的,嘴唇都干的裂开了缝。她无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王老师,又轻轻的闭上了。
王老师摸了一下她的额头:“这么烫!赶快上医院。”
桂花又睁开眼睛:“不,不用。你去——找个诊所的——医生,来给我打——一针就行了。”
王老师:“你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打什么针啊?我现在送你上医院。”
说完,他便快步往外走去。
八
王老师来到马路上,拦住了一辆出租车,立刻坐了上去:“去那个小巷里拉一个病人到医院。
九
在玉玲的帮助下。王老师把桂花抱到了车上,司机迅速把车向前开去。
十
医院的病房里。
还正在输着液体的桂花躺在病床上,脸色已经好多了。
王老师坐在她的旁边。一边削着苹果一边说:“你呀!总是不把自己当回事。医生说了,你的这次重感冒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要是再拖延了时间,恐怕就会转为急性肺炎了。到那时候麻烦就大了,弄不好你的小命儿就会搭上。”
桂花顽皮地笑笑:“搭上就搭上。我已经活了三十个年头了,反正已经活够了。”
王老师轻轻摇了一下头:“你呀!遇到了我,想死还没那么容易呢!至少还必须再给我活七十年。”
桂花又笑:“谢谢你啊!救命恩人。”
王老师:“以后你有病就要赶快去看,别再为了省钱而耽误了治病。”
十一
奶奶屋子里。
奶奶正在和小敏一起包饺子。奶奶擀皮,小敏包。
奶奶:“小敏,在学校里有没有吃过饺子?”
小敏:“吃过。”
奶奶:“那么多的人,你们的伙师包的出来吗?”
小敏:“买的冻饺子,不好吃。”
奶奶:“不是新鲜的,那肯定不好吃了”。
小敏:“我觉得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了。”
奶奶笑了:“我的乖孙女,上了几天学,嘴巴也学甜了。”
小敏:“真的?我在学校外边的小摊上也吃过几次,都没有你做的好吃。”
奶奶笑着说:“是啊!不然你会专门几千里地跑回来吃奶奶做的饺子啊!”
小敏:“对啊!但这只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回来看望你,看你的身体健康不健康?”
奶奶:“其实你回来不回来都一样,奶奶的身体结实着呢!你只是来回瞎跑,浪费那么多的钱。”
小敏:“一点也不浪费。不回来看看你,我在学校里总是定不下神来。看来奶奶一点都不心疼我。”
奶奶又笑了:“好!好!你应该回来,你做的对。”
小敏也笑:“本来嘛!”
奶奶:“小敏,你明天还去不去找你的老同学玩啊?”
小敏:“不去了。这几天去看了几个,都在忙着呢!有的在做生意;有的给别人打工;有的已经嫁了人;还有两个初中的同学都已经有了孩子。看到她们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和我说话,我感到又好玩又好笑的。”
奶奶:“那有什么好笑的?村里不上学的女孩子没有出去打工而留在家里的,一到二十,差不多都结婚了。你要是没有考上大学,这会儿说不定也早找了婆家了。”
小敏:“奶奶!你快别说了。多难听啊!”
奶奶:“这怎么算难听呢?男婚女嫁生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都是由祖宗一辈儿一辈儿的这么着传下来的。”
小敏:“奶奶,你还说?”
奶奶:“当然,你们考上了学的人,就跟她们不一样了。城市里的年轻人到了二十七八岁才结婚呢!”
小敏:“我也会到那个年龄的。”
奶奶:“不会吧?”
小敏:“你想想,我再上三年学就二十四岁了,毕了业找工作还得一两年吧,谈个朋友不也得两三年。这一来二去,不也是二十七八岁吗?”
奶奶有些泄气:“要真是那样的话,我可就抱不上重外孙子了。”
小敏:“奶奶,你看你?又说难听话了。”
奶奶呵呵地笑了起来。
饺子包好了,小敏去灶间烧火。她一边往炉灶里添柴火一边说:“奶奶,我跟我班里的同学说我们家做饭还烧柴火时,她们都不相信。说都什么年代了,你们家还用那玩意儿,还停留在封建社会状态。”
奶奶:“那她们肯定都是城市人了。”
小敏:“大部分都是。也有两个农村的,但是她们家在浙江,比城市人还有钱。她们还说,咱们家肯定是全村最穷的。咱们村肯定是全国最穷的。”
水开了,奶奶一边下饺子一边说:“这也难怪呀!我到了省城里才知道,现在许多的城市人,根本不知道咱们农村人是怎么生活的?都以为咱们农村人都是富的流油,一点都没有体会到咱们农村人的艰难。要是能让他们下来看看咱们是怎么过日子就好了,有很多人都会帮助我们的。”
小敏:“那都是以后的事儿了,咱们再说也没有用。奶奶,等吃过饭,歇过晌,我和大娟婶去玉米地锄地去。我是农村人,也该去地里看看了。”
奶奶:“行!你就去吧,不过,干活一定得悠着点儿,别太累了。快拿碗来,饺子熟了。”
十二
医院门口。
王老师和桂花提着东西一起走出了医院。
王老师:“我们打个的吧?你的身体还有点虚弱,还没有彻底痊愈。”
桂花:“不要,还是坐公交汽车吧,打的又要二十多元,必须擦二十多双皮鞋才能挣过来。”
王老师笑笑:“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不管考虑什么问题都联想到你的擦皮鞋上面。”
桂花:“肯定了,干什么就得从什么角度考虑问题。钱包决定思想。这次住院,又花了你一千多。”
王老师:“这算什么?一千多块钱挽救了一条美丽的生命,多值得啊!”
桂花:“你呀!光靠浪漫是不能过日子的。”
王老师:“没有浪漫?即使很富有,又有什么意义呢?”
桂花 :“不管你怎么说?在当今的社会里,钱是第一位的。”
王老师:“但在感情的世界里,它只是次要的。”
桂花:“我说不过你,不跟你争。不过这钱,我一定会还给你的。”
王老师:“你怎么就会说钱?咱们来点而别的吧?我给你来几句诗怎么样?”
她门已经来到了一个公交车的站牌下。
王老师轻声念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桂花伴我行。”
桂花微微一笑:“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
王老师:“但它能下饭,帮助消化。”
公交车到,桂花忙说:“别瞎说了,快点儿上车吧!”
他们一起上了车。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