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集电视剧《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二十一、二十二集(连载)
第二十一集 夜半谈心 私房话感动桂花
热泪翻滚 忆当年救命之恩
一
窝棚内。
在黑暗中,桂花悄悄地把门关上闩好,蹑手蹑脚地走到自己的床边,轻轻地脱下衣服,悄然无声的躺在了床上,合上了疲惫的眼睛。
她刚闭上眼睛,就听到奶奶那边传来了说话声:“回来了!”
桂花又马上把眼睛睁开:“大娘!你怎么还没有睡着啊?”
奶奶:“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今天晚上怎么也睡不着。”
桂花:“你今天是因为太高兴了吧?”
奶奶:“是啊!有那方面的原因,另外也是为你在担着心呢!”
桂花:“大娘,你真好。”
奶奶:“你送他有多远?”
桂花眨巴眨巴眼睛:“没有多远。”
奶奶:“刚才那会儿,我好象听到了一个人的哭声,开始我以为是你呢?想去外边看看,想想你现在的好事一件接一件。高兴还来不及呢?也就没有起来去外面看。”
桂花:“对!不是我。我怎么会哭呢?”
奶奶:“你们终于到一起了,多么幸福的一对儿啊!”
桂花:“大娘,你当年和大伯谈恋爱的时候也幸福吗?”
她话一出口,自觉失言,伸了一下舌头。
过了一会儿,奶奶才说:“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呢?”
桂花以为奶奶生气了,忙向大娘道歉说:“大娘,对不起,也许我不该问的。”
奶奶平静地说:“都过去快五十年了,还有什么不该问的呢?只是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说起?”
桂花:“就从你们怎么认识说起吧!”
奶奶“我们的认识是经过媒人介绍的。我们娘家离他家有十几里地呢!原来谁也不知道谁。后来在一个碾坊里只见过一面,他送给了我一个小手绢,就算定下了。”
桂花:“那个时候就那么简单吗?”
奶奶:“是啊!那时候可不象现在,一张口就是万儿八千的。那时候随便给个什么定情物就行了。”
桂花:“我看那样还挺好,你们结婚以前就单独见过那一面吗?”
奶奶:“可不是嘛?再就是在庙会上远远看见过一次。”
桂花:“再往后,就是结婚了 。”
奶奶:“对啊!结婚的第三天,他就被敲锣打鼓的送到县里坐火车走了,那一走就再也没回路了。连个照片都没有留下。”
桂花:“大娘!我问你句心里话,你可不要怪我啊!”
奶奶:“你就随便问吧!反正我也睡不着。”
桂花:“我想问的是:你想过大伯吗?”
奶奶:“傻丫头。那怎么能不想呢?那时,刚刚翻了身,才尝到了一点儿幸福日子的甜头。他就走了,而且是一走就没有回头。永远也没有再回来。”
一阵沉默。
桂花又问:“您跟我说实话,那当年你送他出去当了兵,现在后悔吗?”
奶奶又沉默了片刻以后说:“不后悔。共产党帮助咱们穷人翻了身,美国和老蒋侵略咱们,不让咱们过消停日子。咱们就得去当兵,去保家卫国,保卫咱们的胜利果实,就得去跟他们打仗。这一打仗就肯定得死人。你不死他就得去死。不然怎么会有咱们现在的和平日子。毛主席那么大的人物,给咱们老百姓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他的儿子不也是死在朝鲜了吗?他爷爷死后,国家给了我们家那么大的荣誉,这么多年来,又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救济和那么多的帮助。包括这次小敏上学,国家又帮助了我们几千块钱。所以我没有什么后悔的。”
桂花:“就冲你这几句话,你也够伟大了。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不知道该问不该问?”
奶奶:“你就问吧,我这么多沟沟坎坎都过来了,还会怕你问几句话?”
桂花:“人生的三大不幸被你遇上了一对儿半。你现在快八十岁的人了,还整天在大街上讨钱,你心里难受吗?你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吗?还是埋怨这个社会对你不公呢?”
奶奶想了一会儿说:“不埋怨。我这一辈子虽然遭到了许多的不幸,但这多数的不幸都是意外的灾难,不是谁强迫给我的;不是谁故意欺负我。只有解放前,那些地主老财日本人国民党才真正是欺负我。比如这回我又遭到了很大的不幸,但是我遇到了许多的好人。要不是这些好人帮助了我,我也走不到今天。其中包括你们。好人多,说明我们的这个社会是好的。所以,我谁也不抱怨。”
桂花:“那你对这个社会就百分之百满意吗?”
奶奶:“要说这个满意,肯定不会百分之百。在家里的时候,没有出过门,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外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一出来才知道,这城市里和咱们农村的差别太大了。有的城市人也太有钱了,咱们农村的大部分人还是比较穷的。如果是他们的本事挣的,也没有什么?”
桂花:“奶奶!你的心胸真是宽广啊!”
奶奶:“但是有一条:你就是再有钱,也不能瞧不起咱们农村人。咱们农村人的脑子其实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做起事又勇敢又认真。当年那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不都是咱们农村人吗?打鬼子,打日本、打美国,咱们一个顶俩,怎么一闹经济就把咱农村人撂到一边了呢?有的人说咱们是弱势群体,可我看咱们一点也不弱。论聪明,论力气,咱们都不会差的。要是咱们都有同样的文化,说不定比他们闹腾的还强呢!”
桂花:“大娘,你说的真对。”
奶奶:“就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城市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好的,比如关教授、比如那个老专家,比如广场上那么多的好人。我从内心都很感谢他们。”
桂花:“是啊!我也经常遇到许多城市里的好人,他们对我们都很有同情心,还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各种帮助。”
奶奶:“我估计着,他们中的一些人,实际上并不明白咱们们这些农村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过的。要是那些有权的有钱的人都能经常到咱们农村里边来看看,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实际情况就好了。帮咱们拿拿主意,想想办法。让我们也能很快的过上舒心的日子。只要咱们农民过的日子好了,以后国家社会再有了什么事儿,咱们老百姓还会豁出命跟他们去干。”
板缝里透过来的光亮里,可以看到桂花的眼睛已经湿润了。她使劲儿扑扇着睫毛不让眼泪流出来,她轻轻地说:“你说的太好了,你的心太善良了。你以后应该会有好报的。”
奶奶听到她的声音颤颤的,知道她又流泪了,便说:“桂花,你又难受什么?大娘这不是已经得到好报了吗?”
二
吴霞的房间里。
那些年轻人又汇集到了她们的房间。
吴霞笑着说:“今天你们想听什么故事呢?”
李超:“继续讲你和康省长的爱情故事吧!”
倩倩:“不行,这种事情还是留点儿悬念,等以后再讲吧!吴主任,那天我们出发时,你在广场上看到了你的干妈,竟然哭的那么伤心。背后肯定会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吧?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呢?”
吴霞听了倩倩的话,表情变得异常庄重起来:“要是讲大妈的故事,那可就太多了。她不但是一位烈属。还是县里的劳动模范。我和申小莉在她家里一共住了两年。申小莉现在住在美国,上个月打电话还问我大娘的情况呢!可惜我一直没有能抽出时间去看她,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娘竟然会流落到这个地步——。”
说到这里,吴霞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她停顿下来使劲儿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倩倩把纸巾递给她,她擦去了快要流下来的眼泪。
吴霞满怀深情地说:“这次我回去了,一定要把她老人家接到我们的家里,让她颐养天年,补偿一下我们这些年来对她的愧疚之情。现在,我就先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于大妈当年的故事吧!——那一年,我们住到了她的家里,我们知道大妈是那样一个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的劳动模范时,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大妈对我们两个人比对自己的亲女儿还亲。尽管那时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可大妈总是想方设法地给我们变着花样的改善着生活,给我们贴锅饼、捏包子、包饺子。有一天——
(回忆)
三
吴霞和申小莉拿着镰刀下工回到了院子里。
她俩一起叫着:“大妈!我们收工回来了!”
“哎!快点来洗把脸吧!”奶奶忙给她们打好了洗脸水,放在外边的石桌上。
她关心地问她们:“今天是去东北角割豆子了吧?怎么样?累不累?手上打泡了没有?“
见奶奶往她们的跟前走来,吴霞她们两个人急忙把手往背后藏:“没有没有。“
心里有数的奶奶走到她们面前,认真地说:“别藏了!都把手拿出来,第一天干这种活,手上肯定是会打泡的。这不是,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热水。先轻轻地洗一下,然后我再给你们弄一下就会好的。不然,要是把泡搞破了,会很疼的。明天就会更受不了的。”
吴霞她们只好把手伸出来给奶奶看,奶奶看着她们的手,心疼的说:“看看!打了这么大的泡?你们刚开始干地里的活,一定要悠着点儿,不要跟他们劳力们比。俗话说: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干什么都得慢些一点儿一点儿来。明天我得去批评批评队长,让他少给你们分一点活儿,怎么不知道心疼我们这些城里头来的孩子。”
吴霞笑着说:“大妈!你可别怪队长啊!是我们自己主动要求去,故意和社员们比赛的。本来队长是让我们去摘棉花的。”
奶奶埋怨她们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呀!就是太争强好胜的。怎么能和我们的社员比呢?来!先在热水里泡一会儿,让那些泡儿发软。我去把煤油拿来。”
吴霞和申小莉在热水里浸泡着自己的手,两个人都是疼得呲牙裂嘴,一会儿吸着凉气直喊妈,一会儿又嘻嘻哈哈的小声议论着。
申小莉小声地:“大妈对我们就象亲生女儿一样。”
吴霞说:“我觉得比我妈还亲我呢!我妈从来就没有这样耐心细致地对待我,我一放学回家,她就训斥我。一会儿让我赶快写作业,一会儿让我去抱弟弟。总是对我没有好脸。”
申小莉说:“真的?不会吧?我每次去你家找你玩儿的时候,看到你妈的脾气挺好的,总是对我笑咪咪的。”
吴霞说:“我妈就是那样的人,对街坊邻居都很好的,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夸她的。我当时想,可能是她重男轻女,嫌我是个丫头片子。不过,当我这次要来下乡时,她才偷偷地哭了。我这才知道,她其实也是爱我的。只不过是性格内向,表达出来的方式不一样。”
奶奶端着一小半碗煤油出来了,她在屋里已经听见了她们的谈话,她笑着说:“我就是把你们当成亲女儿了。要不是你们大伯——唉!我要是有个女儿多好!知冷知热的?”
申小莉:“德民哥对你不是挺好吗?“
奶奶一边往她们的手上抹着煤油一边说:“好是好,可还是和闺女好的不一样。俗话说:‘闺女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儿子呢?再好也不过是一件外面套的大褂子。”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申小莉说:“嘻嘻!大娘的比喻真恰当。”
吴霞说:“大娘!那我们两个人就做你的闺女好不好?”
申小莉:“对!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干妈了。”
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好!好!我得感谢毛主席给我送来两个好闺女。”
奶奶用一根马尾在她们手掌上的血泡上穿着。
申小莉“哧哈”着问:“大娘,你这样搞有什么作用?”
奶奶说:“这样用马尾穿过去,就会把血泡中的浓水带出来。这样做你的手掌就不会化脓,明天再干活时就不会那么疼了。”
吴霞问:“大娘!这是谁教给你的法子?”
奶奶说:“我这是我娘教给我的,我娘是我姥姥教给她的,反正这个法子是古代的老祖宗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这个法子可灵了,比你们抹什么药水都灵。不过啊!你们明天干活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使太大的劲儿。等过个十天半月你们手上的茧子磨厚了,就什么也不怕了。”
申小莉:“大妈!我们今天又学了一招儿。”
奶奶帮她们都弄好了之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两个姑娘啊!都是好闺女呀!远离你们的父母来到咱们这穷乡僻壤里来受苦,干起活来不怕脏不怕累的。我们社员们打心眼儿里喜欢你们啊!”
两个人只是笑。
奶奶和她们一起把饭菜端上来之后,她们一边吃一边聊。
吴霞说:“那你就把我们当成你的亲闺女吧!”
奶奶笑着说:“好!好啊!就怕我没有这个福气啊!将来有一天,你们要是离开这里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都肯定会难受的。”
申小莉:“大娘!我们要在农村扎根的。我们来的时候都已经宣过誓了,要坚决在农村干一辈子的。我们俩也商量好了:一定要做‘永久牌’,不做‘飞鸽’牌。”
奶奶笑笑:“话是那么说,你们的决心也是好的,但是你们该回去还是要回去的。你们还年轻,又有文化,离家又那么远?怎么能在农村干一辈子呢?”
吴霞说:“那你们能在这里干一辈子,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
奶奶笑笑说:“那可不一样。我们是出生在这里的。是天经地义的庄稼人。就象院子里的这棵树,根在这里。而你们呢?能来到我们这个小村子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们就象树上的小鸟,将来还是要飞走的。我们农村人对你们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是希望你们能知道我们农村人是怎样生活的;地里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以后你们回到了城里,有了出息,当了什么官儿以后,要知道我们农民的不易;更不要把我们给忘了。”
吴霞说:“大妈!别人我们不知道。反正我们俩是不会的。你对我们这么好!大家都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将来要是回到城里,一定会回来看你们的。”
申小莉也说:“对!大妈,不管别人来不来,我们两个人一定会来看望你的,而且一年一次。你信不信?”
奶奶笑了:“信!你们两个这么好的人,我怎么能不信呢?”
(回忆完)
四
吴霞讲完了那个故事以后,仍然沉湎于那种往日的回忆之中。
倩倩轻声问她:“吴主任!那你们回来之后,有没有回到那个村子里去看过她呢?”
吴霞缓缓地说:“回城后的头两年,我和申小莉相约一起去看过她。后来,申小莉去了美国。我考上了大学,我一个人又去过两次。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没有再去看过她了。这些年来,光听说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我有时也想去看望她一下,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成行。万万没有想到,现在竟然会在那样的一个场合与老人见了面,看到她当时的那个样子,我当时多想号啕大哭啊!我后悔、我悔恨,悔恨自己为什么在二十多年里都没有能抽出时间去看老人一次。哪怕是十年五年去看她一次也好啊!也不会让她流落到这种地步啊!没有理由啊!没有任何的理由啊!任何的理由都不过是为了自己开脱啊!”
吴霞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了。大家也都流下了眼泪。
过了一会儿,倩倩轻声劝她道:“那你不是已经说准备把她接回家里了吗?你以后对她加倍关爱不就可以补偿自己的情感了吗?”
吴霞眼含热泪说:“对于大妈,我就是加一百倍的补偿也不及她当年对我们关心和爱护的百分之一呀!我和大妈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情感。因为她当年还曾经救过我的命啊!”
倩倩吃惊地说:“什么?她还救过你的命?是怎么回事?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呢?”
吴霞看看表说:“现在都快十点了,明天我再给你们说吧?”
几个年轻人都是纹丝不动,李超说:“你就给我们讲一讲吧!明天又不爬山,起晚一点也没有关系,你就给我们讲讲吧!反正我们现在回去也睡不着。”
倩倩也说:“你就讲吧!吴主任。你看,你不讲大家也不会走。”
李超连忙给吴霞又换了一杯热一点儿的水。吴霞便又用她那舒缓的语调把大家一起拉回了那个年代:
“那是在第二年腊月的一个晚上。北风呼啸,白天下了整整一天的雪,我和申小莉吃过晚饭后,先是和大娘聊了一会儿天,然后就回屋子里看书。”
李超:“那个时侯你们也看书啊?都看的什么书啊?”
吴霞:“那时候我们的求知欲和政治信念也很强烈啊!政治的哲学的文学方面的都有。现在有的人说那个时候只有毛主席和鲁迅的书。然而,现在中国这么多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他们书中的深刻的含义和博大的思想呢?我现在还经常看《毛泽东选集》和鲁迅的文章,他们对当时中国的分析和研究,对当代的中国社会仍然有着许多的借鉴意义。真正的好东西是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检验的。就象金子,越敲打,就越是能发出璀璨的光芒。”
倩倩:“吴主任说的很对。我这两年来在你的指导下读了一些毛泽东和鲁迅的书,深刻地领略到了他们思想的博大精深。”
吴霞:“好了,还继续讲述我的那个故事吧?我刚才说到哪儿了?”
李超:“看书。”
吴霞:“我们看书看到十点左右时,就关灯睡觉了。半夜时分,我的肚子突然疼痛起来,而且疼得非常厉害。——”
五
(回忆开始)
吴霞躺在床上捂着肚子痛苦地一边呻吟着一边轻声地喊着申小莉:“哎哟!哎哟!小莉啊!你快点起来吧!我的肚子疼!哎哟!哎哟!我疼得都快受不了了。”
然而,她叫了几声,申小莉那边都没有动静。
吴霞只得大声地叫了起来:“小莉,你快起来吧!我的肚子疼,快疼死我了!哎哟!”
小莉这才醒了,她急忙穿上衣服,拉亮了电灯。来到了吴霞的床前,惊慌地:“吴霞,你怎么了?疼得厉害吗?“”
吴霞的眉头紧皱,一副痛不欲生的表情:“快点叫大妈吧,快要疼死我了!”
她的话音未落,奶奶已经掀帘进来,她一边系着扣子一边焦急地问:“小霞!你怎么了?”
吴霞的泪一下子便流了出来,她哭着说:“大妈!我的肚子疼,已经疼得实在受不了了。”
奶奶也着急起来,她轻声地安慰吴霞说:“小霞,你忍耐一会儿,我去大队卫生室叫春妮儿过来。”
她又对申小莉说:“小莉,你好好看着她,给她倒点热水喝。你们别急,我马上就回来。”
也是一脸焦急的小莉点点头。
说完,她围了条围巾,便向门口走去。她打开了房门,凛冽的寒风夹带着雪花向她迎面扑来,把她吹了个趔趄。她系紧了自己的围巾,低下头迎着风雪朝外边冲去。
屋里,吴霞还是一声接一声地呻吟着:“哎哟!小莉,我真的受不了了啊!“
申小莉忙给她倒了一杯水,走到她的跟前:“小霞,你喝点水吧!喝点热水也许就会好受一点儿。”
说着她扶起吴霞的身子,喂她喝了几口水。
吴霞显然是好了一点,但还是忍不住的哼哼着。
六
大队的医疗室内。
赤脚医生春妮儿正在睡觉。朦胧中她听到有人拍窗户,“砰砰砰!砰砰砰!”
同时还有人叫着她的名字:“春妮儿!春妮!快起来吧!我是你婶子。”
春妮儿一下子就爬了起来,她三下五除二就穿好了衣服,过去把门打开,一边急急地问:“婶子!谁怎么了?你这么三更半夜跑过来?”
奶奶喘着气说:“你快点起来吧!背上药箱跟我走。我家里的小霞突然肚子疼了起来!疼的在床上打滚儿呢?你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儿吧?”
春妮儿一听也着急起来:“是小霞啊!那我得赶快去。”
她迅速的穿好外罩,围上头巾。背起药箱对大娘说:“咱们赶快走吧!”
两个人一起往外走去。
一阵寒风,差点把奶奶刮倒,春妮赶快扶住了她,两个人互相搀扶着向风雪交加的黑暗中走去。——。
七
奶奶的家里面,吴霞的呻吟声音又大了起来:“哎哟!哎哟!又疼得厉害起来了!她们怎么还没有来呀!”
申小莉弯下腰说:“别急,小霞。你再坚持一会儿,医疗室不是离这里有一段距离吗?再说春妮儿还要穿衣服拿东西呢?你要不要再喝点水?”
吴霞难受地说:“不,不要——”
她的话未落音,门就“咣!”的一声开了。奶奶和春妮冲进了屋子,她们一起来到了吴霞的床前。
春妮对吴霞说:“小霞,你哪儿不舒服?”
吴霞指着自己的下腹部说:“这儿。春妮姐,你赶紧给我看看吧?快疼死我了!”
春妮拿出听诊器,仔细地在吴霞的身上检查着:“哪里疼?这儿,还是这儿?哦!是这里。”
检查完了,春妮说:“小霞!你可能得的是急性阑尾炎,我和婶子商量一下看怎么办。”
春妮到外屋对正在准备烧水的奶奶说:“小霞得的可能是急性阑尾炎,得马上送县医院去抢救。我所能做的只能是给她打一点儿止疼针,别的我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奶奶听了大吃一惊:“急性阑尾炎?要送县医院?县医院离这里二十多里路呢!公社医院行不行?”
    春妮坚决地摇摇头:“不行!他们没有做这种手术的条件和医生。”  
奶奶着急地:“这村里的男劳力都到挖河工地去了,大车也都套走了。家里光剩下我们这些妇女了。这可怎么办呢?”
里间又传出吴霞的呻吟。几个人更着急了。奶奶皱眉想了一下,果断地对春妮说:“抬!我们两个人抬。我们两个人把她抬到县医院去。”
春妮一听奶奶的话有些吃惊。
春妮说:“抬?怕不行吧?平时我们村往医院里送病人,都要四个男劳力轮换着抬呢?”
奶奶:“现在这种情况了,不行也得行。毛主席党中央把这些孩子们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得为他们负一切责任。现在小霞病成这个样子。你也知道,这种病是不能拖延的。万一她要是有个什么好歹?我们怎样向毛主席,向她们的父母交代呢?”
春妮点点头:“好!那我们就抬吧!可是用什么抬呢?”
一下子又把奶奶问楞了。她想了一会儿,忽然说:“有了!秋天咱们村的基干民兵训练的时候,不是有一副担架吗?我们就用这个担架抬。正好担架也比较轻。”
春妮说:“好!就是不知道担架在谁家?”
奶奶:“我知道,在民兵连长家里呢!你去招呼小霞吧!我去找民兵连长的老婆,让她把担架拿出来。”
春妮回到屋里,给吴霞打了一针。吴霞昏昏然地睡着了。
申小莉把春妮拉到一边轻轻地问:“怎么办?你们商量好了没有?”
春妮说:“商量好了。我和婶子准备用担架把她到县城医院去。”
申小莉大吃一惊:“这么远?能行吗?天这么黑?又这么冷?”
春妮:“不行也得行,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申小莉想了一下说:“那好!我也跟你们一起去。虽然我没有你们的力气大,但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春妮说:“也好!婶子她那么大年龄了。怕在路上会吃不消的,你到时候可以替换她一下。”
过了不大一会儿,奶奶拿着一副担架走进了门。
在外屋,她们把担架打开放在了地上。奶奶把一个柜门打开,从里面抱出了一条新棉被。
春妮说:“婶子!这可是你给儿子结婚准备的呀!”
奶奶:“还有什么还比孩子们的命重要啊!快来帮我伸开。”
春妮蹲下婶子帮奶奶铺被子。
奶奶:“这下面铺的越厚越好,天气这么冷?说什么也不能让她再冻着了。”
申小莉在一边悄悄流下了眼泪。
铺好后,奶奶来到了吴霞的床前,轻轻地呼唤道:“小霞!你忍忍!咱们到县医院去,再疼你也得咬牙忍住。啊!”
小霞点点头,眼中流出了两行热泪。
她们几个人把小霞抬到了担架上,又用被子蒙严实了,用布带扎稳了。
大娘对小莉说:“你在家里看好门。”
小莉说:“大妈!让我也去吧?”
奶奶怀疑地:“你不行吧?”
春妮对奶奶说:“婶子,让小莉也去吧!这么冷的天这么远的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和希望。”
奶奶略思片刻,便点点头说:“好吧,我们赶快走。”
大娘在前面,春妮在后面,申小莉扶着中间。三个人一起冒着寒风,踏着深深的积雪,朝着外面走去。黑暗很快就吞噬了她们的身影。
路上,大娘在前面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着,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申小莉过来帮她,她说:“你到后面去吧!春妮在后边看不见路,更费力气的。”
寒风使劲儿吹着,奶奶的头发上眉毛上都沾满了雪粒,但她仍然咬着牙,吃力地向前走着。一脚一个深深的雪坑。并发出“噗噗”的声音。
后面,春妮也是喘着粗气向前走,申小莉要去换她,她摇摇头:“你不行。”。
但申小莉还是帮助着她,两人一起抬着往前走。
忽然担架仄歪了一下,奶奶在前面蹲了下去。
春妮立刻问:“婶子!怎么了?”
奶奶断断续续的声音:“没,没怎么。我踩到一个雪坑里了。”
申小莉忙跑到前面,用力帮助奶奶站了起来。
奶奶站稳了脚对她说:“我没事。我有的是力气。你还是去帮助春妮吧!她年轻,没有出过这么大的力气。你去吧!”
申小莉便又来到后面。
休息了几分钟以后,奶奶说:“走吧!我没有事了。”
(回忆完)
八
吴霞:“当时我躺在担架上,听见了这一切。真的想下来不让她们再走了,可是因为我被绑在担架上一点也动不了,只是一直在流着眼泪。”
倩倩:“那时候你的肚子还疼吗?”
吴霞:“疼!但这时我的心里也在感动着,肚子也就不觉得那么疼了。”
倩倩:“二十里路呢!你们走了多少时间呢?”
吴霞的眼中又泪花闪闪:“四个多小时,——那是怎样的四个小时啊!”
(回忆又开始)
九
路上,三个人仍然顽强地向前走着。但后面抬担架的春妮却有些挺不住了,她开始趔趔趄趄起来,小莉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奶奶走着走着觉得后边拖不动了。她停下来问道:“怎么了?春妮儿。”
春妮在后面挂着哭腔儿说道:“婶子啊!我可是实在走不动了啊!”
小莉也说:“我也是没有一点力气了啊!”
奶奶回头看看,便说:“好吧!咱们就喘喘气儿吧!我也没有力气了。咱们就在这里休息一下吧!来!咱们把担架放在那个避风的地方。”
三个人把担架放稳以后,一起坐在了路旁的一个石坎儿上。
春妮说:“妈呀!快累死我了!婶子!你真行!比我们厉害多了。”
奶奶说:“你们主要上没有出过这种力气。我给你们讲个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民兵支前的故事给你们提提精神吧!”
小莉:“你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啊?还没有听你说过呢!”
奶奶:“平时提那个干什么?当年,在淮海战役时,因为我的身强力壮,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村长批准我参加了担架队。那可比这危险多了,头上有飞机轰炸,身边的子弹乱飞,碰到了就可能会‘光荣’了。”
申小莉问:“什么叫‘光荣’了?是立功吗?”
奶奶笑着说:“‘光荣’就是牺牲的意思。”
申小莉:“吗呀!那么厉害呀!”
奶奶:“是啊!战场上的子弹可是不长眼睛的。可是我们根本都没有觉得害怕。也不觉得累。有时候一天就跑一百多里地呢!我们自己也觉得奇怪,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担架队长告诉我们说,那是因为我们心里明白,这是为了我们穷人翻身解放打天下呢!我们的心里都提着精神呢!我打那以后才知道,这人那!一提精神那就是和不提精神不一样。这以后,每逢我遇到了眼看做不成的事情,就马上提醒自己:赶快提起精神来,只要咬着牙关用力挺过去,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很多的时候,我都是这样挺过来的。”
春妮儿说:“婶子!听了你的这一番话,我们觉得身上也很有力气了。”
申小莉说:“我也是。大妈,你真会做思想工作。”
奶奶笑笑:“我说的这些都是亲身体会,越是受过苦的人越是不怕困难。”
申小莉:“大妈!你讲的真有道理。”
奶奶:“你们休息好了没有?咱们现在继续走吧!争取尽快的赶到医院,早一点到,小霞就早一点解除病痛。”
三个人又抬起担架向前走去,这回走的快多了。
十
不知过了多久,她们的步伐又缓慢起来。
忽然,申小莉看见了前面星星点点的灯光,她高兴地大声说道:“快看!前边有灯光了,那里一定是县城。终于就要到了。”
奶奶说:“是,是县城。我们就再加把劲儿吧!”
春妮也高兴地:“哎呀!我们的长征就要胜利了。“
三个人的脚步变得轻快起来。
十一
(继续回忆)
几天后,县医院的病房里。
吴霞已经开过刀,身体正在恢复阶段。奶奶在她的旁边坐着。
一个正在查房的女医生笑着对她说:“你的伤口恢复的很快,再静养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了。“
吴霞也笑着对她说:“谢谢你了!赵医生。”
赵医生说:“谢我干什么?这是我们份内的事儿,你应该感谢的是那几个深更半夜冒着风雪严寒把你抬到这里来的人。要是第二天再送过来,你现在能不能和我说话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你可一辈子都不要忘记她们啊!”
吴霞笑笑:“不会,大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春妮儿和小莉永远是我的好姐妹。”
奶奶只是抿着嘴笑。
医生笑笑走了。
奶奶问:“小霞,现在你好点儿了,要不要告诉你的父母?”
吴霞:“不用了,现在已经没有事儿了,告诉他们只会让他们操心。”
奶奶:“你真是个懂事儿的孩子。不但不娇气,还知道替父母操心。你现在饿了吧?想吃点什么?我去给你做点儿。”
吴霞:“大妈!我不饿。早上申小莉走的时候给我煮了一碗鸡蛋面,现在我的肚子还有点涨涨的感觉,医生说现在这几天还不能吃得太饱。”
奶奶:“我看你的脸蛋儿好象有点瘦了。”
吴霞:“刚开了刀都这样,过几天就会好的。你一大早又走了这么远的路过来,肯定累了吧?来!你躺在我这边休息一下吧!”
奶奶:“我没事儿,这点儿路,跟走着玩儿一样。只要能亲眼看到你的病好了,我的心也就放到肚子里了。你的爸爸妈妈把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也得把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还给他们。”
吴霞笑了,笑的是那么惬意。
(回忆完)
十二
宾馆的房间里。
吴霞也在微笑着,她似乎仍然沉浸在那个那个令人感动的回忆之中。
她无比感慨地说:“从那以后,我开始了写作,把自己受到感动的东西都记录了下来。后来受到了文坛上一些前辈的注意。如果没有大娘,没有那些父老乡亲,没有那样一段刻骨铭心的那种经历,就不可能会有一个现在的我。我可能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或者一个平平常常的家庭主妇。”
倩倩:“也可能不会有你和康省长的完美结合。”
大家都笑了。
李超说:“吴主任,等我们回去以后,一定去你家拜访那位可爱可敬的老奶奶。”
吴霞说:“好啊!欢迎你们到我家里来做客,到时候可是由我来做东啊!”
倩倩:“一言为定,六马难追。”
大家又笑了。
第二十二集 迁期提前 手忙脚乱急搬家
车站跌倒 苦挣扎请问良心
一
第二天清早,窝棚里。
奶奶早早就起来了。桂花惺忪着眼睛问:“你起这么早干什么?跟过年似的?”
奶奶:“你不是说路远吗?我早点起来做点饭吃,也好早点上路。”
桂花:“最后一次了,早点儿晚点儿又有什么呢?你呀!干什么都是提着那么大的精神?”
奶奶笑:“也正是最后一天了,我才要努努劲儿,照现在的话说,叫做画个什么句号。”
“完美的句号。”桂花伸了个懒腰:“唉!我也起来吧!反正也睡不着了。”
奶奶:“你多躺一会儿吧,昨天晚上睡得那么晚?我们又不一路。”
桂花一边穿一边说:“睡不着,躺再那里也是难受。”
这时,奶奶已经把饭做好,她边舀饭边说:“今天早上这天有点闷,说不定晚上会下雨。”
桂花:“下就让它下吧!这是老天爷的事情,谁也管不了。不过,你可得多穿点儿衣服。”
奶奶:“不怕。我准备早早就回来,老天爷就是下雨也淋不到我。饭我也给你盛好了,你也来吃饭吧!”
桂花:“你吃吧!我还没有洗脸刷牙呢!”
奶奶:“那我就先吃了。饭在火上温着呢。”
桂花答应了一声,便拿着牙缸和牙具出去了。
奶奶端着碗大口大口地喝着玉米糊糊,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桂花回来。
奶奶说:“别看我的人老了,身体也不行了。牙齿还是满好的,嚼起咸菜来还是‘嘎蹦嘎蹦’的。”
桂花:“以后你到了你的干儿子干女儿家里,一定更会返老还童的。”
奶奶:“也不一定,越是吃这粗茶淡饭越是能活大年纪。”
二
饭馆的餐厅里。
吴霞和同事们都围在桌子上吃着早餐。
旅游团的负责人,——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来到了她的旁边说:“吴主任,你吃过饭到我的房间来一下,我有事要跟你商量。”
吴霞点点头:“好!我吃完饭就去。”
三
团长的房间里。
团长正在整理自己的东西,吴霞推门进来。
团长:“啊 !你这么快?”
吴霞:“我吃完就直接过来了。团长,有什么事儿?”
团长笑笑:“交给你一个光荣而却不艰巨的任务:今明两天,我们要去鸡鸣山游览。昨天晚上一些老同志向我反映,这个地方前年已经来过了。再重复一下也没有什么意思,因此他们提出想提前回去。我考虑了一下:这一部分老同志的年龄都偏大了,爬这座山也确实比较费力气。没有和你商量,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我考虑就让他们先坐一辆车回去算了,还能回家多休息一两天。其余的人仍按原计划行动。”
吴霞:“行啊!我完全同意。”
团长笑:“光同意可不行啊!”
吴霞:“哦!你的意思是不是让我带着他们回去?”
团长:“真是响鼓不用重锤敲啊!”
吴霞:“那行!我坚决执行你的命令。因为我也是正好有件事情需要赶快回去呢!我等一会儿就带领他们回去吧!那帮年轻人就全部交给你了。不过,你可注意点,别让他们放了羊。年轻人的好奇心强,脚步也是很灵活的。”
团长:“我会注意的,那带领他们回家的任务可就全交给你了,拜托了!”
吴霞 :“跟我还客什么气啊!”
四
在宾馆前边的空地上。
吴霞带领一群年龄较大的男男女女们上了车。
她安排大家坐好以后,汽车便开动了。
由于昨天晚上睡眠不足,在汽车轻微的摇晃中,吴霞渐入梦境——。
这时,一位精神矍铄的五十多岁的瘦高个儿走了过来,坐在她身边把她叫醒:“喂!吴主任,醒一醒!这么大岁数了怎么瞌睡还这么大?”
吴霞睁开眼睛一看:“哦!是‘智多星’啊!老同学,刚才怎么没有看到你啊!”智多星:“老康一升了官儿!你当然就看不到咱们这些平民老百姓了。”
吴霞笑:“你的年龄再大,脾气也总是象个孩子。”
智多星得意的笑了:“不说不笑不热闹嘛!我有个合理化建议给你说一下行吗?”
吴霞:“说吧,你又有什么鬼点子了?”
智多星:“不是鬼点子,是好点子。你看,咱们这些个文化部门的老同志今天都好不容易的聚到一起,机会难得。都象你这样睡过去多没有意思啊!纯粹的浪费生命。我提议咱们在车上举行一个文化部门老同志的卡拉OK演唱会,怎么样?”
吴霞一听眼睛就亮了起来:“好啊!就是不知道大家都愿意不愿意?”
智多星:“我们几个早就嘀咕半天了,看你睡着了,都不敢惊动你的大驾。我只好硬着头皮来了。”
吴霞:“好啊!我完全同意。那主持人就由你来担纲了?”
智多星:“这肯定了。我不上刀山,谁下火海?好就这么定了。”
他站起来,举起双手向大家示意并喊道:“各位兄弟姐妹注意了!现在我宣布,本次汽车老同志卡拉OK 演唱会现在开始:可是人人有份儿啊!”
出发时,吴霞得罪过的那位戴眼镜的女同事也在车上,她把脸一绷说:“我可是不参加啊!”
智多星笑着说:“你可以例外,专门当观众。”
吴霞:“智多星,就看你的了?”
智多星对她说:“没问题,小菜一碟。你看我的。”
他转过身对大家说:“我先向大家宣布一条规定:那就是除了这位邱女士,大家都得出节目。谁要是不出,等晚上下了车咱们都去他家里吃饭。”
大家都笑了。有人说:“你快点开始吧!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不会唱几首歌啊?”
智多星:“那好!咱们先润润嗓子,提提劲儿。大家先一起唱一个《解放军进行曲》怎么样?”
大家齐声喊好。
智多星豪情满怀地打着拍子起头:“向前向前向前!预备——唱:”
全车人一起唱了起来,起初声音还有点小,渐渐就大了起来:“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吴霞的嘴里跟着大家唱着,思绪却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五
(画外音):
“那年,吴霞考上了大学以后离开了这个偏僻村庄。第二年放暑假,她在家里住了两天以后,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买了一些东西,信守自己当年的承诺。回到了吕家沟村,来看望奶奶和乡亲们。”
(回忆开始)
吴霞背着和提着一些东西,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奶奶家的门口。奶奶正背对着外边喂鸡:“咕咕咕咕咕咕咕——”
吴霞轻轻走到奶奶背后,激动地叫了一声:“大妈!我回来看你了!”
奶奶慢慢的直起身来,转过脸一看是她,扔下手中的瓜瓢,三步并作两步地奔过来拉住吴霞的手,激动地说:“我的好闺女,你真的又来看我来了!快让大娘看看你!”
吴霞也激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大妈!——”
奶奶:“好!好!比过去象个大人样儿了。”
吴霞:“大妈!你的身体现在还结实吗?”
奶奶:“结实!象个石磙子一样结实!就是晚上有时候想你们想的睡不着觉。”
奶奶说着眼中又淌出了泪水。
吴霞忙安慰她说:“大妈!这我不是又来看望您了吗?我们学校放了暑假,我回家住了两天,我爸我妈就催着我来看您了。”
奶奶拭去眼里的泪水:“小霞呀!你爸你妈他们的身体也都好吧?”
吴霞:“好!他们的身体好着呢!我临来时他们都要我想你问个好,祝福你长命百岁!给你带来了这些营养的东西。”
奶奶:“你爸你妈多好的人那!我做了那么一点小事情他们就再也忘不了了。怪不得教育出来你这个好闺女。”
吴霞:“我妈在家里逢人都说你。我们的邻居都知道了您是我的救命恩人。”
奶奶:“以后让你妈别提那挡子事儿了,这都是应该的。走!咱们回屋里坐着说话去。”
吴霞和奶奶进了屋子,和吴霞坐了个对面。拉着她的手仔细地端详着她的脸说:“小霞,让我好好看看!变了样儿了没有?”
吴霞微笑着:“没变。”
奶奶看了一会儿才说:“变了,变得好看了。皮肤也白了、脸蛋也水灵了、眼睛也更有神了。前几年在这里,让你们受苦喽!”
吴霞:“你们一辈子在这里,才更是受苦呢!”
奶奶:“那不大一样。”
吴霞:“大妈!我告诉你,这次我们学校进行体育比赛,我拿了二百米的第一名。都因为是在这里打的底子。”
奶奶:“小霞呀!你可真是说话算数的姑娘,说过来看我就真的来看我。大娘的心里真是太高兴了!”
吴霞:“对了,大妈,本来申小莉也要和我一起来的,因为她要跟她的舅舅去美国,有很多事情要准备。来不成了,让我给你问个好。还让我给你带了些吃的东西。”
奶奶:“这个小莉也是的,有句话就行了,还带什么东西啊!”
吴霞说:“以后,我每年都会来看你的。”
奶奶说:“那好!以后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在村头的那个大槐树下面等你的。”
吴霞微笑着:“好!我一定来!”
(回忆完)
六
过去的吴霞幻成现在的吴霞。她微笑着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
一个女同志正在演唱《见到你们格外亲》已经唱到了尾声:“——想亲人,望亲人。山想人来水盼人,盼来了老八路的接班人。你们是咱们的亲骨肉。你们是咱们的知心人——”
激情的歌声中,吴霞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天奶奶到村口去送她的情景,(回忆):——吴霞走的很远了,奶奶还站在那里不断地向频频回头的她挥手,让她快点儿走。吴霞泪流满面的一步一回头——。”(回忆完)
七
汽车上的吴霞也是热泪盈眶。
有人来到了她的面前,她定睛一看是智多星。
他笑着说:“吴主任,我叫了你两次了,你都没有反应。你的心又飞到哪里去了?”
吴霞忙抹去眼角的泪花说:“啊!不好意思。她的歌唱得太好了!把我带到过去的那个年代里去了。”
智多星:“该你了。你赶快调整一下情绪,回到咱们这个现实中来。你准备给大家唱一段什么歌曲?”
吴霞想了一下,便说:“就唱那首《父老乡亲》吧!”
智多星高声对大家说:“吴主任给我们大家演唱她的拿手戏《父老乡亲》,大家说,好不好?”
大家都齐声叫好并鼓起掌来。
吴霞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绪,清了一下嗓子,便饱含深情地唱了起来:“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叫我乳名,一声声叫我乳名。——”
吴霞唱得声情并茂,全车的人都是听得入神。
“——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
正在演唱的吴霞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个幻象——
幻象一:奶奶帮她们提着行李回家;
幻象二:奶奶和她们一起吃饭;
幻象三:奶奶正在用马尾给她们穿水泡;
幻想四:奶奶抬着担架在风雪中艰难地向前走着;
幻象五:正在喂鸡的奶奶,扔下瓜瓢向她奔来;
幻象六:奶奶站在村口向她挥动着手臂;
幻象七:在广场入口处,衰老的奶奶老泪纵横站在那里。
吴霞唱完最后一句时,又是泪流满面。
整个车厢鸦雀无声,有几个女同事的眼睛也红了,那位姓邱的也低下了头。
一个女的小声问智多星:“吴主任她这是怎么了?”
智多星:“你还不知道啊?咱们出发的时候,广场边上的那个乞讨老人,竟是她下乡时的房东。还救过她的命呢!她这一唱歌,肯定是又想起了那位老人。”
那个女的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怪不得呢!”
八
通往汽车西站的马路上。
奶奶拄着棍子向前走着,她走的比较慢,表情也比较轻松,一边走还一边东张西望着。一不留神把一个戴着墨镜的流里流气的年轻人撞了一下,那个年轻人没事儿,奶奶却往旁边趔趄了好几步,直到抓住了一棵小树时才站稳。
那个年轻人却张口骂道:“你这个老东西!他妈的没有长眼睛啊!你是不是想碰死我呀!”
奶奶连声道歉:“对不起!我只顾往旁边看了,没有注意前面。”
年轻人掸掸身上的土:“老不死的!晦气。要不是看你年纪大了,少不了一顿揍。”
说完便悻悻然地走了。
奶奶也使劲地朝着地上啐了一口:“呸!白长成了一个人。”
九
窝棚里。
桂花吃完饭,收拾了以后刚要出门,王老师骑着自行车赶了过来,
他还没下车子就慌慌张张地喊:“桂花!大事不好了!”
桂花还从来没有看到王老师的这个样子,她的心里吃了一惊:“又发生什么事了?”
他走到桂花跟前喘着气说:“刚才关教授打电话告诉我,你们这里今天就要搞大清理。下午五点钟之后,搞清理的推土机就要开过来。所以在五点钟以前,一定要把东西搬完。”
桂花一听也着急了:“怎么会这样呢?那天不是说,是明天下午吗?”
王老师:“又临时变动了。听说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后天上午要来现场视察。”
桂花:“不会吧?怎么别人都还没有动静?”
王老师:“千真万确,可能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通知吧?”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见一个大喇叭的声音。是一个粗犷的男人的声音:“紧急通知!紧急通知!大家注意!大家注意!原定于明天下午的搬迁时间因故提前,请大家在今天下午五点钟以前全部搬迁完毕。望大家接到通知后立刻行动。今天下午五点,指挥部将正式开始对违法建筑物进行拆除和清理。如有故意抵制行为的,我们将根据有关法规严加惩处。”
桂花马上也慌张起来:“真的啊?怎么办呢?”
王老师:“只有马上搬了。我已经跟学校请了假,那房子也不用刷涂料了,以后再说吧。”
桂花:“那好!我也不去店里了。用你的手机给玉秀打个电话跟她说一声,你帮我拨号吧。”
王老师掏出手机:“多少号?”
桂花:“13598787977。”
王老师拨通了电话后递给了桂花:“说吧。”
桂花:“喂!玉秀吗?恩,我是桂花,今天我不去店里了。原来不是说要明天搬家吗?现在他妈的提前了!要今天下午五点钟以前,谁知道啊!咱们只能是磨道里的驴,听人家的吆喝呗!好!好!多辛苦你了,不用不用,王老师在这里就够了。好了,拜拜!”
桂花把手机还给王老师,王老师笑着问她:“第一次听到你骂粗口。”
桂花:“偶然。一着急就出来了。你别愣着了,赶快联系那个司机啊!叫他赶快过来嘛!”
王老师:“我刚才已经联系过了,他早上三点就出车去给别人拉货了。”
桂花:“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信用?你原来不是已经跟他说好的吗?”
王老师:“不能怪人家,原来定的是明天。”
桂花:“那你就赶快再去找一辆啊!”
王老师:“找过了,今天特别怪,那个停车的地方今天一辆车也没有。我听说好象是迎接一个检查市容市貌的什么检查团,把他们都赶走了。”
桂花急得快要掉泪了:“那怎么办呢?”
王老师:“我们学校里有一辆架子车,我估计咱们要是能拉个三四趟也能搬完。你看怎么样?”
桂花:“那也行,你赶快回去拉车子吧!我把这些东西归罗归罗。”
王老师:“好!那我走了!”
王老师骑着自行车走了。
十
汽车西站。
奶奶走到这里时,她的步履已经有些蹒跚。走到车站前的台阶上时,她坐下来休息,望着车站广场上那些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们。
十一
旅游大巴上。
智多星报幕:“好!大家演唱完了,今天都表现不错。我们一起度过了几个小时有特别意义的旅程。最后让我们大家共同高唱一首讴歌我们新时代的歌曲——《走进新时代》。”
他领唱了头一句,大家便情绪高昂地唱了起来:“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奋发走向新时代。/啊!我们意气奋发走向那新时代。——”
吴霞也满怀信心地大声唱着,她的眼睛里燃烧着坚毅和热情的火焰。
十二
窝棚的门外边。
王老师满头大汗的拉着架子车过来了,他看到桂花站在门外那种急不可耐的样子,轻轻地笑了:“别着急,亲爱的!面包和牛奶一切都会有的。看你那猴急的样子,好象是火烧了屁股一样。”
桂花笑了:“怎样用词啊!一点也不文明。还是老师呢?”
王老师也笑了:“在课堂上太拘谨了,在你这里放松放松。”
桂花:“我就是这个脾气,一有事情就想马上干完。以后你可得适应适应了。”
王老师:“不用适应,不行了就打。”
桂花:“你敢?”
王老师:“跟你开玩笑,其实我也是个急脾气。不过要学会着急不上火,那功夫就基本上到家了。”
桂花挽着袖子说:“咱们别废话了。赶快装车吧!”
王老师:“好吧!我已经算过了:现在是九点多钟,大概会装三车,咱们是两个小时一趟。除了吃饭,下午四点钟以前肯定会搬完。”
桂花:“这么多的东西?三车能拉的完吗?”
王老师:“能,我看了一下。大的东西能装两车,剩下的乱七八糟一车就行了。”
桂花:“那咱们就赶快装吧!别耽误时间了。”
王老师:“好!”
十三
奶奶休息了一会儿,便站起身来向侯车室里走去。
候车室里的人很多,座位基本上都坐满了。奶奶从提袋里拿出那只破瓷碗,从第一排开始,挨个儿的讨要起来。
和往常一样,给钱的人很少,但总是有的。一毛两毛、五毛一块、奶奶习惯地慢慢地向前一边走一边乞讨着——。
十四
旅游大巴稳稳地停在了一个大型停车场。
吴霞首先下来,招呼着大家一个个下了车。当她看到那位姓邱的妇女下车时,便上前一把握住她的手向她道歉说:“那天,我不该向你发那么大的火。”
那个姓邱的妇女也歉意地说:“不怪你的,是我不该说出那样的话来。”
两个女人都宽容地原谅了对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应该因为对历史的不同理解而成为仇人。
吴霞热情地把大家都送走了之后,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她来到路边也拦了一辆出租车回家了。
十五
吴霞进屋换了拖鞋,把提包放到茶几上,脱下外衣,坐在沙发上拿起电话拨号。
吴霞:“喂!洪宇吗?哦,我已经回来了。我想告诉你一件事,前几天我们从市里出发时,你猜我遇见谁了?我遇见了我们当年下乡时我的房东,我们的干妈了。她竟在那里乞讨。没有认错,千真万确是她。我还和她说了几句话呢!因为当时大家急着要走,我就先给了她二百块钱和一张我的名片。对!我还告诉她过几天等我回来了给我打电话。没有,我没有来得及问她,大概是在郊区的出租屋吧!只要她一来电话我就去接她。我也是这个意思,她家里肯定到了什么不幸。到时候再仔细问她吧?对!我们一定尽力帮助她。好!好!我洗过澡就去超市去给她买一些日用品。恩!我知道该买什么?!好回来见!”
十六
窝棚外。
王老师和桂花已经装好了车子。王老师在前边拉,桂花从后边推。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把车子推到了大路上。
这时,整个窝棚区已经乱成了一团。叫喊声吵骂声一片嘈杂;不是你的车挡住了他。就是他的车碰到了你。一幅混乱的场面。
十七
奶奶还在候车室里挨个讨要。当她走到一个转弯时忽然感到一阵头昏,她踉跄了几步,想抓住一个座位却没有抓住,“咕咚”一下便摔倒在了地上。手中的棍子和碗都掉了下来,碗中的硬币四散滚落。
奶奶躺在那里,神志还算清醒。就是浑身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
响声惊动了周围的旅客,大家都转过脸来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者她。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上去把她扶起来。
奶奶转过脸,向大家投去了乞求的眼神。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站起来想走过去,但被坐在身边的妈妈拉住了衣袖,妈妈低声说:“小红,你可不要去,万一她死了可能会沾上我们的。”
又有一位上了点年纪的农民工模样的人想站起来,也被他身边的一个同乡给扯住了,那位同乡说:“叔!你可千万不能去碰她,说不顶她是装的。是诈骗团伙下的诱饵。咱们村的大军去年就上过一次当,被讹去一千多块钱呢!”
那位农民工又坐了下来。
几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人肯去帮她一把。
见没有人上来帮她,奶奶便试图挣扎着想自己爬起来,可是由于身体太弱,几次都失败了。
这时,从外边走来一个学生模样的约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她看到奶奶在那里挣扎,便马上过去把奶奶搀扶了起来,把奶奶扶到一个座位上坐下。她把奶奶的拐棍和碗以及钱币都拣起来交给奶奶,从自己的提兜里拿出一罐饮料说:“你喝点饮料吧!”
奶奶眼中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她激动地对那个女孩子说:“闺女,谢谢你了!”
那个女孩儿笑笑:“不用谢!我看到了你,就想起了我奶奶。我奶奶说,她小时候也去讨过饭。”
奶奶:“你的心眼儿真好,我的孙女儿也和你一样大。在大学里读书。”
那女孩儿:“是吗?你这么大岁数了?就不要出来了。现在国家开始有助学贷款了,另外她也可以在学校里勤工俭学呀!我就是那样的。”
奶奶:“是吗?我怕耽误了她的学业。”
这时,检票口的检票员喊了起来:“往西河的车开始检票了!去西河的乘客赶快上车了。”
那位姑娘急忙把手中的饮料往奶奶的手中一塞,说了一声:“奶奶,我走了,你多保重啊!”
她拿起自己的东西走向检票口。
奶奶喃喃地说:“好人啊!”
奶奶慢慢的把那罐饮料喝完,身上又有了力气。便站起来又继续讨要。
这时,几乎是所有的顾客都动了恻隐之心,许多人都从身上掏出零钱往奶奶的碗里放。
奶奶被大家的行为感动了,她连连点头向人们表示谢意。那个民工和那个小女孩儿的妈妈也让她往奶奶的碗里放了一块钱。
不大一会儿,奶奶碗里的钱币就满了。检票口的两个剪票员一起目睹了全部过程。她们小声地议论起来。
第一个说:“这老太太这下子可发了,刚才她是不是装的?“
另一个说:“不像。你看她老的那个样子?“
第一个:“要是真的?这老太太可是活不了几天了。“
另一个:“她的儿女也太不象话了!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让她出来乞讨?”
第一个:“是啊!现在不孝顺的儿女到处都是。”
另一个:“看着真够可怜的,要是我有很多钱时,一定要帮帮她。”
第一个:“是啊!我也是这样想。”
候车室里的旅客稀少起来。
奶奶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经是下午两点。她整了一下衣服,朝着候车室的外面走去。
在火车站附近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吃店里,奶奶要了一碗面条,慢慢地吃了起来。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