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2010-8-13)

火烧 2010-08-1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越南在南海挑釁中國,美國介入助長越南,中國需強硬反制以維護主權。重點探討南海爭端、越南與美國同盟、中國軍事行動及主權爭議等關鍵議題。

网络时政文摘(2010-8-13)

越南在南海玩火 中國忍耐到何時
日本向韓國道歉 打造反華大同盟

研究结果惊人:中国人隐瞒巨额财富

舟曲灾难──被榨乾的山川向人类反噬
中国要警惕下一个舟曲

.......................................

越南在南海玩火 中國忍耐到何時

太阳报

本文重點

    * 重拳打擊 收復主權

最近,越南在南海上竄下跳,異常囂張,挑頭拉攏美國介入南海爭端,不斷挑釁中國在南海的利益。玩火者必自焚,越南的挑釁,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最近一次東盟外長會議上,越南利用東道主之便,想裹挾一些東盟國家結成團夥,並在美國的支持下,就南海問題向中國搞突襲和敲詐。之後,美越關係更是一日千里,從冷戰時你死我活的敵人,突然變成如漆似膠的準盟友。

美國核動力航母到訪越南,並與越南海軍進行所謂的救援演習。此外,美國一方面宣稱自己在核不擴散方面的主張,同時卻輕易地給予越南進行鈾濃縮、核開發的便利。美國希望拉攏越南實現在南海圍堵中國、服務於美國的遏制中國的戰略,越南則希望借助美國力量平衡中國在東南亞的地區影響力,以及尋求南海既得利益的合法化,雙方一拍即合。

越南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爭端最大,越南在南海控制的中國島礁最多,開採的石油和攫取的經濟利益最大,南海形勢嚴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越南不斷蠶食中國島礁給其他國家作出壞榜樣。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收復南海主權,就得首先面對越南。
重拳打擊 收復主權

過去三十多年的現實說明,中國企圖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南海主權爭端,無疑是癡人說夢,武力才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越南最近和美國明目張膽地在南海展示軍事力量對抗中國,透露出越南對中國的不屑。一九七九年中國對越反擊戰沒有在軍事上重創越南,他們也不承認中國取勝;在南海爭端上越南得寸進尺,也表明越南認為中國不敢動武。

越南既然在蠶食中國南海權益上扮演出頭鳥的角色,同時又甘願充當美國圍堵中國的走狗,中國必須毫不客氣地槍打出頭鳥,打狗給主人看。只有通過壓倒性的打擊,才能提醒越南是遠親重要,還是近鄰重要,同時也讓那些已經或者準備充當美國走狗的國家,知道做走狗的下場。

表面上,美越關係親密無間,實際上美國不會為越南火中取栗。以當年格魯吉亞為例,美國費盡心機在當地進行顏色革命,扶植親美的薩卡什維利上台,並源源不斷地向其提供各式經援和軍援。但格俄戰爭爆發後,面對俄羅斯壓倒性的優勢,美國對薩卡什維利的求援坐視不理。美國為了換取俄在伊朗問題上的支持,暫時放棄了格魯吉亞。

美越關係其實是美格關係的翻版,中國根本無需太多顧慮,儘管大打出手,從中也檢驗美國圍堵中國的底線到底在哪裏?如果中國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反而讓那些觀望者、同情者倒向美國一邊,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


日本向韓國道歉 打造反華大同盟

东方日报

日本首相菅直人日前發表講話,就日本殖民統治、侵略朝鮮半島的歷史道歉。日本作為當年侵略中國、朝鮮半島及東南亞等國的元兇,沒有向全體受害國致歉,卻單獨向南韓道歉,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日本政府對此毫不諱言,有官員赤裸裸地宣稱,為了與在經濟、軍事領域日益強大的中國展開勢均力敵的交鋒,需要「戰略性地利用日韓關係」。而菅直人亦直白地表示,「東北亞地區的穩定將以日韓為基軸,再加上美國,共三個國家構成。在作出這一展望的同時,我發表了此次講話。」

顯然,日本今次向南韓單獨致歉的目的是拉攏南韓,一起對抗中國。過去十幾年,日韓關係不睦是眾所皆知,日韓之間不僅有歷史之仇,更有島嶼之爭,南韓還曾制訂法律,特別清算充當日本幫兇的韓奸,而兩國圍繞獨島主權之爭,更是一度劍拔弩張。
美國主導 惡鄰環伺

在盧武鉉當總統年代,南韓在對日關係上與中國相協調,形成中韓聯合對日的局面。當時中韓在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竄改歷史教科書、島嶼之爭等問題上相互支持,遙相呼應,使得日本在東亞倍感孤立,也使日韓背後的美國極其為難,無法將日韓結合在一起對付中國。

如果將菅直人的道歉放在美國東亞戰略這個背景下分析,就不難發現日本此舉政治意義大於人道考慮,戰略盤算大於和解意願。目前,美國正在實施遏制中國的東亞新戰略,為此急需將美日韓打造成一個反華軸心,美國不希望日韓之間再度圍繞歷史問題引發爭論,被中國利用,因此希望雙方能夠和解。菅直人單獨向韓國道歉,是日本主動配合美國東亞戰略作出的調整,或許這本身就是美國東亞戰略的一部分。

美國以軟硬兼施的手法將冒出離心傾向苗頭的日本拉攏回來,以提升同盟級別的方式,讓親美的韓國政府死心塌地追隨華府,而韓日之間再有積極互動,對美國來說可謂是錦上添花。美日韓摒棄陳見與爭議,東亞反華同盟已然成形。

對於中國而言,形勢愈來愈不利。自從日本民主黨上台後,中國對日本存在一種幻想,以為能將日本從美國身邊拉走,但從現實看來根本不可行。無論鳩山由紀夫還是菅直人,在美國的強權現實面前,不是黯然離職,就是亦步亦趨,尤其是菅直人,中國最初以為他是親華派,但沒想到他百般逢迎美國遏制中國戰略,充任反華急先鋒。

而韓國的李明博政府,則徹底推翻盧武鉉時代的親華政策,採取親美遠華的外交,利用中國壓制朝鮮。在日韓兩大惡鄰環伺之下,又有美國在幕後支持,中國將迎來地緣政治的最險惡時期。在此情況下,北京所恃者又有誰呢?這幾年的外交政策需不需要反思呢?

研究结果惊人:中国人隐瞒巨额财富

    2010-08-12

    一项由瑞士金融服务公司资助的研究显示,许多中国家庭隐瞒巨额财产,不向税务当局报告。大多隐瞒收入的家庭是中国最富有的家庭。这项研究是瑞士信贷的中国基金会进行的。研究发现,所谓的灰色收入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30%。

    研究报告说,中国最富有的10%的家庭拥有被隐瞒财富的将近三分之二。这意味着这些家庭比官方的统计数字要富裕三倍以上。撰写报告的经济学家王小鲁(音译)被引述说,被隐瞒财产主要来自腐败、土地交易和滥用权力。他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最富有的人和最贫穷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比想象的更大。

舟曲灾难──被榨乾的山川向人类反噬

【明报专讯】每逢神州大地灾变,看到受灾同胞的惨状,许多人都发出「这个国家真是多灾多难,中国人民真是多灾多难」的悲叹。不过,这些灾变纯属天灾?溯本寻源,正如这次舟曲灾难酿成重大伤亡为例,表面上是暴雨引发泥石流淹县城灭村夺命,不过,骨子里却是数十年来舟曲过度开发,使水土严重流失的结果。另外,各级政府明知舟曲是全国4大泥石流危害区之一,却不彻底整治,连人民生命安全也可以打马虎眼的政府,施政「以民为本」从何谈起,难道只是口号一句?

本有「陇上桃花源」美誉

舟曲美景于伐林追逐GDP

舟曲一带,1949年以前曾是举世闻名的原始森林,但是中共建政之后,舟曲以丰富的森林资源支援国家建设,数十年开发、滥伐的结果,舟曲森林覆盖率由原先的67%,下降至现在约20%。当地居民形容,过去这里苍峦嫩绿,错落有致,现在则是所有山头的石岩都裸露在外,活像一个没衣服穿的贫苦老人。过去,舟曲靠林业收入,支应县政所需。可见舟曲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榨乾了森林,戕害了土地生机,种下今日的恶果。

1998年禁伐之后,舟曲县「捨木就电」,开始利用流经白龙江的丰富水力资源,大建水电站,短短10年之间,舟曲县获审批大小水电站55座,已建成27座,在一些河段上,几乎每隔10公里就有一座。大兴土木建水电站,与伐木一样,都是走榨取自然资源的老路。当地官员说,修建水电站要炸山闢地,岩体因而鬆动,植被遭到破坏,引起新的滑坡,废料堵塞河道,在沟道把胡乱堆积,也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鬆散的团体物质。

除了伐木、水利,破坏舟曲土地生机的还有採矿。舟曲发现有金矿,据知,虽然现在只得一个集团动工开採,但是到去年为止,已有29家企业获得矿产开採权,他们一旦全部动工,舟曲本来已经被弄得五痨七伤的水土,不晓得还要遭受多少折磨了。

舟曲县是贫困县,有官员诉说上世纪90年代,经常好几个月发不出干部工资,舟曲把森林奉献给国家,而在追逐GDP的日子,他们不管原本有「陇上桃花源」美誉的好山,已经成为瘌痢头,转而打好水的主意,大兴土木建水电站,还有就是牵山涉水的金矿业。这次连近2000名民宝贵的性命也陪上了。

舟曲官员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经济,表面上难以非议。但是这种破坏自然生态,榨取山川价值以推动经济的做法,只是竭泽而渔,不可能持续发展,有太多例子证明这种粗放型、盲目冒进的发展模式,最终只会自食恶果。舟曲当局和人民珍贵的山清水秀家园,「被开发」得满目疮痍,不忍卒睹,不过,在经济上最得益的并非他们,而是那些由全国各地而来的木头贩子、矿业商人,就算建了大批水电站,舟曲的电费不降反升,居民抱怨说「原来一度只要两毛六,现在要五毛二」,原来水电站都要归入国家电网,县政府无权干涉电价。

家园山川告别陇上桃花源美誉,舟山陪上美丽自然景观,却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仍然阮囊羞涩,这就是舟曲今日的写照。

泥石流发生的频率,远多于地震,所以,预见泥石流和预防泥石流,应该比地震容易,地震发生在地下深处,泥石流大多发生在山沟地表。舟曲水土地表破坏之严重,早成为全国4大泥石流危害区之一,中央政府也有拨款给地方进行整治工程,舟曲县要拿出部分钱,但是因为贫困,县政府根本掏不出钱来,于是一项工程原要建拦渣坝13道,防导沟1.2公里,因为经费不足,只建了10道拦渣坝,其中3道原设计是钢筋溷凝土结构,因为没钱,改成石块溷凝土,防导沟则始终无兴建。这样的工程质量,能够抵御泥石流冲击?稀矣!

至于1998年禁伐后,中央给舟曲的造林费,每亩100元人民币,据当地官员说,今年每株树苗就要1元多,100元连买树苗都不够,因为每亩地要栽200株,另外灌溉蓄水也在在需财。由此看来,饱历沧桑、至今仍然遭受水电站和採矿业榨取其大自然剩馀价值的舟曲,当局的所谓保育措施,只是聊备一格,各级政府根本无决心好好整治。所以,今次被特大泥石流掩埋的以千计同胞,他们之死,是死于天灾,抑或死于人祸。我们看来,人祸还是主要的。

舟曲灾难仅冰山一角

拥丰厚储备却不能保民安全?

今次发生泥石流的三峡峪,只是舟曲159个泥石流重点区域之一,据知全国至少有1.6万个与舟曲类似等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就是说,有大批民的性命,时刻暴露在灾变之下,他们的性命,无时无刻都备受威胁,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理应怎麽做,应该不言而喻,但是观乎实际,这些「保命工程」(若有的话)是否排在各级政府的优先次序上?以舟曲的例子,肯定就不是了。

「保命工程」耗费不菲,相对于兴建规模宏伟的广场、办公大楼等形象工程,「保命工程」鲜能使官员添颜面光彩,但是有什麽比人民的性命更可贵呢?若连人民的性命也不尽力保护的政府,「以民为本」从何说起。中国现在有接近 2.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而且持续增加,应该有能力让人民活得安全一点。只是更多花精力在防微杜渐,则我们的总理就毋须经常奔波于灾区指挥救灾和作信心喊话了。

中国要警惕下一个舟曲

中国要警惕下一个舟曲 .张洁平

在中国西部已经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小城镇,有一百三十一个,与舟曲、北川等地一样,明知威胁,但无力治理与搬迁,有可能出现惨烈悲剧。人口膨胀的小城镇急需加强规划,建立防灾减灾机制。

北川、舟曲,青山秀水的美丽地名,让人记住的却是深重灾难。把最美的东西毁坏给人看,最惨烈的悲剧,莫过于此。

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县城北川,小地震频频发生,三面环山的险境,曾让当地政府担心遭遇大地震或滑坡带来的「包饺子」惨剧,半个世纪来曾三度动议迁城,终未成行。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的八级大地震,彻底摧毁了这座十万人的县城。

在泥石流堆积扇上聚集起的舟曲县城,处处是高山峡谷,县城被四个滑坡地段和四个泥石流沟分割包围,小型泥石流灾害在县城历史屡见不鲜,地质专家不断建议治理或搬迁,捉襟见肘的政府未及採纳,没顶之灾便真的到来。二零一零年八月八日凌晨的泥石流,吞没了舟曲至少三个村庄,毁坏了三分之二的县城。

北川死亡近两万人,舟曲死亡及失踪人数已经逼近两千。

在中国,佔国土面积七成的广袤山区内,像北川、舟曲这样的小型城镇,或是如舟曲县月圆村这样建在了地质重度危险区的村庄,绝对不是特例。

高山深谷、地震带、泥石流……这是许多山区城镇习以为常的威胁。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浪潮,人口增长、城镇扩张、过度开发、乃至毁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在中国也几乎成了常态。治理需要漫长的时间,而暴露在灾难隐患面前的小城镇,又往往经济落后,建筑脆弱,防灾机制几近空白。

根据一九九七年的统计数据,在中国西部已经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者威胁的城镇有一百三十一个,其中甘肃有四十五个,四川三十四个,云南二十三个,西藏十三个。除此之外,近十年中国城镇化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八百个左右),那麽,还有多少城镇如北川、舟曲一样,选址在危卵之地,人口密度膨胀,又没充分的防灾应急机制?一旦灾难降临,生命只得任天宰割?

四川南坪是九寨沟县县城所在地,受关庙沟、水泉沟和拨拉沟泥石流的危害,两百多年前曾被泥石流灭县,县城搬迁至此,但仍处于泥石流危险区。一九八四年三条沟同时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死伤惨重。

甘肃天水市南北两侧有二十多条泥石流沟谷,主要市区、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都坐落在泥石流洪积扇上。泥石流沟道穿越市区、工厂,而且不少沟床比城市区海拔更高,形成「水比城高」的危险局面。历史上,曾发生过二十多次湮没城市的泥石流灾难。

……个桉不胜枚举。西南科技大学教授陈廷方在一篇名为《山区城镇规划与泥石流灾害》的论文中,援引不完全统计称,四九年以后的五十多年里,中国县级及以上城镇因泥石流致死的人数近四千一百人。当然,不包括此次舟曲的遇难者。

如果不能从灾难里汲取足够的教训,系统规划小城镇防灾减灾机制,一个最不该问,又不得不问的问题是:谁会是下一个舟曲?

在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看来,舟曲泥石流灾难最令人痛惜的地方,就是事前缺少相应的评估和规划,几个遭遇了灭顶之灾的村庄,甚至就建在了泥石流通道上。

城镇建设规划溷乱

「这样的重度危险地区,是完全不适宜建筑的」,他向亚洲週刊解释说:「舟曲并非完全选址错误,这是一个历史古城,但近年城镇扩展比较厉害,政府总是优先考虑经济发展,缺少充分的评估和规划,城镇扩展时必然会佔用本身并不适合使用的用地。」「如果有规划,至少在这几条沟通过的县城的区域,两侧一定范围之内是不能建的,还要把安全区考虑到,这个是不能修房子的。其他有一些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採取一定的工程防护措施就可以居住,但前提是,必须做很好的评估,哪些可以避开,哪些可以治理。」

范晓同时也承认,在中国许多与舟曲面对类似问题的小城镇,建设时的评估和规划,建设后的跟进调查,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

陈廷方在《山区城镇规划与泥石流灾害》一文中,也点出中国山区城镇规划的几大积弊:首先,许多山区城镇根本不存在规划,行洪区和泥石流危险区都没有标注,「许多建筑物挤佔河道,甚至直接建在泥石流通道上,缩小了行洪断面,严重影响了城市防洪和泥石流减灾」;其次,泥石流减灾工程设防标准低,往往按照「二十年一遇」设计、「五十年一遇」校核,只有个别採用「五十年一遇」设计、「一百年一遇」校核,而极端气象增多,城镇人口扩张,这一标准已经明显偏低。另外,泥石流减灾工程设计不合理也是多见的隐患。

陈廷方指出,对泥石流灾害而言,划分危险区,避免在重度危险区内修建筑物,避开泥石流主要通道,将重度危险区内居民及时迁出,这都是为避免惨剧,老城镇改造时应该尽量做到的。

舟曲不是没想过搬迁。五一二地震后,在对舟曲地质情况多番考察后,来自北京的调查队和兰州大学的专家都曾经建议舟曲搬迁。

对舟曲政府来说,这显得困难重重:藏民佔居民人数的三分之一,多居住在山上,有林地资源,以种植果树为生,让他们搬离故土,生活会非常艰难;而数千万上亿元的搬迁成本、安置费用,小小舟曲县财政根本无力承担,二零零八年舟曲县全年的财政收入是两千多万元;再者说,测绘面积仅四平方公里的舟曲县,还能往哪里搬呢?零八年,舟曲曾提出折衷方桉:建「城东新区」,逐步将县城中心东移。

两年以前,在大地震中丧生近两万人的北川,也不是没想过搬迁。根据《南方週末》的《北川县城迁址考》:北川曾三度计划将老县城迁址,因主事者调走、政治运动、或新址无法达成共识,屡屡流产。

在灾难未发生前,仅凭「灾难风险」要搬迁一座县城,无论从执政者的角度,还是居民的角度,涉及各方权利的巨大工程,经济和社会成本都十分巨大。

陇南搬迁引发骚乱

舟曲泥石流后,专家几度警告,如果堰塞湖不能及时疏通,如果再降暴雨,洪水及泥石流便可能一直涌进附近的陇南市武都区。

武都区是陇南市的行政中心,两年前的大地震后,经地质专家调研,认为该地不适宜人口密集聚集,陇南曾酝酿过一次行政中心搬迁,从带状河谷地貌、存在泥石流及堰塞湖风险的武都,搬去位于「成徽盆地」、地势平整的成县。

但零八年十一月这一次陇南行政中心的搬迁计划,引起部分陇南人激烈抗议,并引发了烧毁两栋市委办公楼、砸坏二十辆公务车辆、数千人参与并与警察发生冲突的严重群体性事件。起因是,二零零六年,陇南曾计划把行政中心搬去另一个镇东江,完成了新行政大楼的徵地拆迁;这计划临时作废,引起东江镇耕地被佔、房子被拆的拆迁户极大不满,加之信息不公开,谣言四起,最终引发社会骚乱。

在范晓看来,建在高危地带的城镇的确面临迁址的难题,但真正需要整体搬迁的情况少之又少,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防灾减灾机制」,「搬迁不应该以政府利益为依托,不必要一定整体城镇搬迁,可以将危险区居民分散搬迁到周围的安全区,而更重要的是,在相对安全的地段,一定要建立起防灾的机制。」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震后作出的一份《城镇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出,中国山区城镇普遍缺少「系统、规范的减灾模式」,而建立这一模式的具体指标包括: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前兆预警、政府职能部门的应急响应、居民的应急疏散。

舟曲的悲剧已然发生,无论是由于缺少减灾系统,暴雨没有及时预警,雨后没有及时响应及疏散;还是县城扩张时的选址不当;又或者后来的人为过度开发,人们对最终发生的灭村悲剧无能为力,但至少应该有所教训。

但愿,再没有下一个舟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